江门日报讯 (记者/钟珍玲) 面对基孔肯雅热来袭,为保护师生健康,新会区教育局向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派发“防蚊五件套”,把专业防控做成人人可上手的“日常习惯”。清积水、晨午检、喷驱蚊液、家校联动、专业消杀——新会校园“五件套”可谓招招到位。
第一招,齐齐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师生一同“翻盆倒罐”,不留积水。全区各校园形成“教师带队,学生志愿者分组包干”的常态化卫生管理机制,结合劳动教育,大家瞄准操场、天台、花圃、排水沟等各个重点区域,不留一个卫生死角。各校园还实行“每日巡查打卡”制度,行政领导包片、老师包栋、学生包班,发现积水即时拍照上传微信群,30分钟内后勤人员到场处理,校园卫生有保障。
第二招,专业消杀常态化,“地毯式”再排查。会城学校联合街道爱卫办专业消杀队伍,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地毯式”消杀,日常固定每周二、周五对教室、宿舍、下水道、绿化带喷洒生物药剂,并建立“整改销号”台账,发现一处清理一处,让成蚊无处藏身。司前镇引入专业消杀队,对暗沟、下水道、屋顶落水管“零盲区”喷洒生物药剂,3天清除孳生地逾百处。
第三招,每日健康晨午检,一分钟快筛,异常即闭环。全区各校统一开展“晨午检四问”:发热?皮疹?关节痛?被蚊叮?班主任用额温枪+观察表双确认,发现学生发热转移至校园健康观测室,同步通知家长接回就医,真正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第四招,喷涂驱蚊水,“两喷一核实”全覆盖。每日同学们进校门先核实,值班老师逐个检查,未喷立即补;放学前再集中喷,重点照顾脚踝、手腕、耳后;外来人员进校也需先喷后登记,把病毒挡在校门外。双水镇还为寄宿生配发小喷瓶,晚自习后自喷一次。
第五招,“小手拉大手”孩子把防蚊知识带回家。全区各校班会课变身“情景剧场”:一二年级演“花盆搬家记”,三四年级画“蚊子的一生”,五六年级写“家庭防蚊攻略”。除了固定动作,各校还自选动作,通过专题讲座、家长课堂等形式,加强防蚊灭蚊知识教育。放学回家,学生当起“防蚊小卫士”,跟家人一起倒积水、挂蚊帐、安装防蚊设备,拍照上传班级群即获“防蚊勋章”,形成“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助力防控”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