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会区防蚊灭蚊工作进入攻坚期。面对台风过后蚊虫孳生的严峻挑战,全区上下迅速响应,党员干部带头行动,志愿者积极参与,市民主动配合,掀起一场以清除蚊媒孳生环境为核心的爱国卫生运动。这不仅关乎环境卫生的改善,更是一场守护市民健康、筑牢公共卫生防线的关键战役。
防蚊灭蚊工作看似琐碎,实则意义重大。蚊虫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其孳生与扩散直接威胁公众健康。特别是在台风过后,积水点增多、温度适宜,蚊虫繁殖速度加快,防控工作刻不容缓。新会区通过“入户宣传+环境整治+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既注重短期消杀,又着力长期治理,体现了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的思路。
防蚊灭蚊并非一蹴而就,更非仅靠政府单方面努力就能完成。蚊虫孳生点多面广,从公共区域的花盆托盘、下水道口,到居民家中的阳台积水、储物角落,都可能成为蚊虫的“温床”。仅靠专业队伍消杀,而缺乏市民的日常配合,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因此,这场行动的成功,最终取决于全民的参与度和持续性。
越来越多市民正从“旁观者”变为“行动者”。在新会区各镇(街),网格员和志愿者手把手教居民清理积水、正确使用灭蚊片,彻底解决长期困扰市民的杂物堆积问题;行业协会、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和快递骑手、外卖小哥等新兴领域力量迅速响应,企业商会慷慨助力……这些细节表明,当市民真正理解防控工作的意义,并掌握具体方法后,他们会成为防蚊灭蚊最可靠的力量。
当前,防蚊灭蚊工作已进入攻坚期,更需要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与坚持。我们呼吁,每家每户主动排查,定期清理家中积水容器,重点留意绿化托盘、闲置花盆、空调滴水处等易忽视角落;积极配合社区工作,接受入户指导,参与环境整治,及时反馈公共区域的卫生黑点;形成长期习惯,将防蚊灭蚊融入日常生活。
防蚊灭蚊是一场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持久战,它检验城市的治理水平,也考验市民的公共意识。唯有政府、社会与市民同心协力,才能让蚊虫无处孳生,让健康常驻家园。
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