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打赢复电保卫战,他们做了什么?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5 年 9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赢复电保卫战,他们做了什么?

9月24日,南方电网广东江门台山供电局台城供电所抢修人员在夜色中,借着应急灯微弱的光线,组立新电杆、更换断裂的低压导线。
南方电网广东江门开平供电局启用机巢无人机,实时传回杆塔倾斜、导线断股等故障画面,大幅缩短查障时间。
在海宴镇东沙村,南方电网广东江门台山供电局海宴供电所青年员工伍泽科正冒雨开展故障巡视。一位老奶奶看到后主动请缨,带他去找故障点。
南方电网广东江门台山供电局下川供电所工作人员在雨中制订计划,通宵抢修。9月25日凌晨5点,下川岛墟镇恢复供电。
9月25日,南方电网广东江门台山供电局端芬供电所运维人员对被台风刮倒的供电线路开展抢修作业。
9月24日下午,川岛区域进入12级风圈,恶劣天气冲击下,110千伏下川变电站工作人员全力开展抢修。
台风过后,南方电网广东江门新会供电局抢修人员马不停蹄开展现场抢修。
9月25日,南方电网广东江门恩平供电局君堂供电所抢修人员清理树障。

    9月24日,今年第18号超强台风“桦加沙”裹挟着巨大的能量,直扑广东沿海。位于风暴核心的台山市上川岛国家气象站,录得最大阵风65.1米/秒(17级以上)。上下川岛及台山沿海各镇,被这场“历史罕见”的台风核心风圈横扫数小时。巨树被连根拔起,让人想起2018年台风“山竹”过境,场面触目惊心。

    面对超强台风“桦加沙”,江门电网经受住了巨大考验,一场融合了政企联动与科技创新的作战,为快速复电提供了保障。9月26日晚,江门全面复电。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复电保卫战背后,南方电网广东江门供电局做了什么?

    文/图 张浩洋 江电宣

    指挥体系高效运转

    为抢修复电提速

    “请各单位务必守住安全底线。”

    “保障民生是首要任务。优先保障居民、学校、医院等重要区域能正常用上电。”江门供电局应急指挥部是抢修复电的“大脑中枢”,抢修复电期间,这里24小时灯火通明,按照“雷霆出击、先复后修、全力清零”的策略,统筹部署抢修复电工作。

    科学的抢修计划,离不开数据的支撑。在该局生产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数字与图形不断跳动。这个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打造的“作战指挥系统”平台,实时统计着江门电网的运行状态。“‘桦加沙’登陆期间,配网线路遭遇多轮冲击,但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能实时监测全局10千伏线路、公用变压器的运行情况和用户停电事件,并自动汇总分析。”江门供电局生产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这意味着,该局应急指挥中心通过精准的数据,能迅速评估台风对电网的整体影响,精准定位停电集中区域和重点用户,为抢修力量的精准投送提供了“导航图”。

    为确保指挥体系高效贯通,该局服务调度人员进驻生产指挥大厅,开展联合值班,打破了信息传递的壁垒,使得从故障监测、研判,到抢修指令下发、客户沟通服务的无缝衔接,全面强化应急响应的现场协同效能。

    抢修“提速”,离不开高效率的物资供应。在这次抗风战场上,江门供电局创新推行“前置部署+数字联动”应急保障模式,在江门台山供电局海宴供电所搭建临时物资存放点,以便江门台山沿海各供电所的应急物资需求快捷配送。依托物资管理系统完成电力应急物资的精准清点与前置备货,通过“台风应急响应物资专区”实现品类集中管控,筑牢“人不等货”的第一道防线。

    政企协同作战

    打通抢修复电“生命线”

    在超强台风面前,政企联动机制为抢修复电按下了“加速键”。

    在鹤山市址山镇,一个被狂风掀倒的数米高升降架,压断了10千伏东溪线的导线。找到故障点后,江门鹤山供电局迅速确定方案,并立即启动与鹤山市址山镇政府的应急联动机制,处置因外力破坏导致的线路停电。镇政府火速协调消防部门清理路障,并调来大型机械设备拆除倒塌的升降架,为供电抢修扫清了最大障碍。

    政企联动凝聚了抗击“桦加沙”的强大动力。江门供电局与江门市国资委协同部署,指导江腾电力集团以“战时状态”迎战“桦加沙”,实现了灾前防御与灾后抢修的“双线作战”。台风过后,江腾电力集团,作为一支重要的抢修队伍,派出1459名专业精锐人员和236辆汽车,分赴五邑地区参与电力抢修,与江门供电局主力部队形成了高效互补的作战梯队。

    最巧妙的联动,发生在川岛镇。台风过后,上下川岛通信几近瘫痪,成了“信息孤岛”,岛民无法向外界报平安,抢修信息也难以传递。危急关头,政企联动机制发挥了大作用。江门供电局积极融入全省应急通信体系部署,该局通过共享电力专用光缆资源,与中国移动共同制定抢通海岛通信的方案。9月25日23时30分,下川岛移动通信恢复;9月26日,上川岛通信也基本恢复。电力光缆成了灾后海岛通信的“生命线”,这不仅是技术的共享,更是责任与担当的融合。

    “神兵利器”出击

    为抢修复电注入新动能

    台风后的灾情勘察是抢修的第一步,也是最耗时的一步。但这一次,在江门开平,9台无人机巢成了“先锋部队”。“起飞!”指令下达,9台无人机从各自机巢同步升空,按照预设航线,对重点水浸、树障区域进行精细化巡检。它们实时传回受损电力线路的高清画面和数据,后台人员一目了然,大幅缩短了查障时间,为快速复电赢得关键先机。

    在台山沿海,江门供电局首台车载移动式无人机巢发挥了巨大作用。它如同一个移动的“前线机场”,能迅速抵达信号盲区或道路中断的区域附近,实现自动起飞、巡视、排查故障。“现在有了这台设备,我们巡视线路、排查故障就更加快捷高效了。”江门台山供电局营配指挥中心配网智能作业班班员陈智艺紧盯着屏幕说。

    清理障碍物的现场,“黑科技”功不可没。台风过后,一大片绿化绿网在狂风中缠上了110千伏康址线N115塔的高压导线,情况十分危急。江门供电局输电管理一所副班长甄志明利用“激光清障仪”直击缠绕点,精准地将绿网熔断,为线路复电提供保障。

    守护民生用电

    全力以“复” 光亮万家

    机制的创新、技术的运用,最终都为了同一个目标:尽快复电。

    为达到这一目标,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落实“全网一盘棋”,从汕头、揭阳、梅州、韶关等地调集精兵强将,星夜驰援江门。

    在恩平市大槐镇,台风导致水厂加压站断电,数万居民供水告急。一台从汕头龙湖供电局驰援的500千瓦应急发电车,在夜色中疾驰而至。汕头供电局的支援人员与水务人员协同配合,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接线、调试。随着发电机的轰鸣声响起,加压站恢复运转,现场的人员都松了一口气。

    在台山市下川岛,养殖户杨允湛在台风前两天刚投放了一批新鱼苗,受台风影响,鱼塘的供氧设备停电,他第一时间向江门台山供电局下川供电所求助,“供电人员收到我电话很快就来检查情况,想办法复电,很积极,保住了我的鱼苗,我真的很感谢他们。”杨允湛说。

    抢修复电同时是一场“双向奔赴”。在台山市海宴镇东沙村,一位老奶奶看到供电抢修人员,主动上前:“被台风吹断的电杆就在前面,我带你们过去!”群众的信任与帮助,是对抢修人员最大的鼓励。

    9月26日晚,江门地区全面复电。站在台山市都斛镇的高处,江门台山供电局都斛供电所抢修人员黄顶勋望着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长舒了一口气。7年前,同样的场景,他和其他同事奋战了更久的时间。从“山竹”到“桦加沙”,台风强度刷新了纪录,但江门供电的响应速度、科技含量和组织效能,实现了更大幅度的超越。

    “不送电,不收兵”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庄严的承诺。复电不代表结束,大量的灾后隐患巡查和巩固工作仍在继续。那一抹抹“电网蓝”的身影,依旧默默守护着这片刚历经风雨的侨乡大地。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