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侨都·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这份健康锦囊请收好
急性心肌梗死“瞄准”年轻人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9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庆假期警惕六大“健康刺客”
这份健康锦囊请收好

    国庆假期,对于上班族来说,无疑是一个放松身心、陪伴家人的绝佳时机。不少人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期待,精心规划着出行或居家的度假方案。然而,在尽情享受假期带来的愉悦时,健康问题不容小觑。对此,本报采访了多位医学专家,同时提醒广大市民警惕高发疾病以及如何科学防护,祝大家都能度过一个愉快、轻松又安全的假期。

    文/江门日报记者 李银换 何雯意 通讯员 何家怡 温颖 黎歆

    刺客1

    基孔肯雅热

    江门市疾控中心主管医师赖演媚介绍,基孔肯雅热是通过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所有年龄段人群均易感染,但需要重点关注高风险人群,包括婴幼儿、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免疫抑制者、前往疫区的人群和户外工作者。

    健康锦囊

    目前,基孔肯雅热无特效药,临床上主要实施防蚊隔离,结合中西医对症治疗。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马春成表示,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根据疾病不同阶段和体质差异,采用内服中药与外治手法相结合。同时提醒广大市民朋友,预防与调养同样重要,建议做好以下五点。

    一是防蚊,清除积水,使用艾叶烟熏或佩戴药囊(含艾叶、石菖蒲、薄荷等)驱蚊。二是调节饮食,饮食宜清淡,推荐绿豆汤、冬瓜汤等,避免辛辣油腻。三是注意恢复期调养,可食用薏苡仁、土茯苓健脾祛湿,或黑豆、山药滋补肝肾。四是休息与锻炼结合,急性期多休息,恢复后可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柔缓运动,舒展筋骨。五是做好情绪调节,长期关节不适易引发焦虑,可通过耳穴压豆(如神门、皮质下)或按摩太冲穴来舒缓情绪。

    赖演媚则提醒,一定要注意不要被蚊子叮咬,可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上衣和长裤、住所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等。做好防蚊及灭蚊,检查阳台、室内容器等,清倒积水;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如垃圾袋、一次性饭盒、水杯等。如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主动报告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积极配合治疗。

    目前,我市各医院已设立专门的留观区域,为需要等候检查结果的市民提供便民服务。

    刺客2

    呼吸系统疾病

    国庆黄金周将至,全国迎来出游高峰,但密集人流、多变气候与不规律作息,会推高呼吸道疾病等健康风险。

    江门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钟英豪表示,假期聚会、聚餐、观影等活动增多,人们常聚集在人多且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概率。同时,假期里常因聚会、玩游戏、追电视剧等导致熬夜;旅行、探亲访友亦会舟车劳顿、休息不好,导致免疫力下降。饮食方面,暴饮暴食,过多食用烧烤、火锅等上火及辛辣刺激食物,会伤脾胃,也会引起上呼吸道炎症。“不过,相比起春节,国庆假期并非流感高发季。”钟英豪说。

    健康锦囊

    预防上,钟英豪建议,假期尽量避免暴饮暴食及过量饮酒;广东气候湿热,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少吃上火、冰冻、高糖高油高盐的食物;合理作息,避免熬夜。

    如进食较多上火食物,或有上火症状,可适当饮用清凉汤饮,必要时服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或中药方剂。若出现喉咙痛痒、灼热等症状,疑似感冒征兆时,应及时就医,以控制病情。患病期间保证充足睡眠,能让身体更快康复,若仍处于疲劳状态,则康复较慢。年老体弱、症状较重或有加重趋势者,应尽早就医,避免耽误病情。

    刺客3

    心血管疾病

    假期本是放松身心的好时候,但对心血管健康而言,却暗藏危机。放假前,人们常因加班、赶路而劳累,身体处于“欠债”状态,而到了假期,很多人却因作息紊乱、活动安排过满,给身体做了“加法”,这成了心血管疾病的“催化剂”。

    江门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陈基华表示,很多人平时生活规律,但节假日熬夜会打乱生物节律,导致血压紊乱。夜间血压本应降低,若不降反升,易形成血栓,堵塞心脏血管。此外,节假日聚餐多,高脂高盐饮食、应酬中的饮酒抽烟,都会损伤血管。此外,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节假日若中断服药,也会带来严重问题。

    健康锦囊

    陈基华提醒,预防心血管疾病,节假日要尽量“做减法”。规律作息,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控制烟酒摄入;慢性病患者按时用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适当锻炼。一旦发生意外,家属要第一时间拨打120,清晰说明地址和病情,让患者安静休息,切勿使用土办法或不推荐的药物。如今,胸痛中心的建立缩短了心肌梗死的救治时间,但希望患者和家属理解配合,及时就医,避免因拖延或盲目咨询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刺客4

    旅行者腹泻(饮食不洁)

    假期,不少人会带着孩子开启家庭旅行。在品尝各地美食、感受风土人情的同时,“拉肚子”可能会成为旅途中的“拦路虎”,甚至有人因严重腹泻不得不提前结束旅程。

    江门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钟结桃表示,很多人将此归为“水土不服”,其实有一个明确的医学名称——旅行者腹泻,指人在旅行中或旅行后短期内出现的腹泻症状。

    每逢假期,消化内科因腹泻就诊的患者不在少数。钟结桃表示,旅行者腹泻病因多样。比如,出行因当地水质、烹饪习惯不同,影响肠道菌群平衡,使其短暂失调;旅游时环境改变,难以保证手卫生,病从口入风险增加;旅途疲劳,休息不好,如晚睡、吃夜宵,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也易引发腹泻。此外,小吃、路边摊存在卫生风险,食用后可能出现腹痛、腹泻、发烧、脱水、乏力等症状,严重的还会排血便。

    健康锦囊

    预防旅行者腹泻,要从多方面入手。环境改变时,要管住嘴,饮食别太杂;注重手卫生,随身携带湿巾、免洗洗手液;吃水果尽量削皮,不吃生、不熟的食物及凉拌菜。吃火锅、烧烤时,要确保食物彻底煮熟,以防急性胃肠炎。

    出行前可准备相关药品,针对腹泻可带蒙脱石散、诺氟沙星,针对腹痛可用匹维溴铵,还可备好中成药黄连素。若吃药后没缓解,还出现呕吐频繁、止泻后仍乏力干燥、发烧、大便带脓血等情况,且腹泻超过3天,建议就近就医。老年人、有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腹泻后应尽早就医,小朋友、婴幼儿家长不好判断评估病情,也须及时送医。

    刺客5

    意外伤害(跌倒/扭伤)

    假期到来,不少人计划出游放松心情。然而,户外游玩时,因台阶错落、山路崎岖、运动场景复杂等因素,意外跌倒、扭伤的风险显著增加。此前,市民小丽(化名)在攀登圭峰山时,下山未留意台阶,导致脚踝严重肿胀、淤血,最终确诊为韧带撕裂伤。

    江门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医生手足外科副主任医师叶斌提醒,假期外出活动强度与频率明显上升,无论是爬山、逛景区,还是参与球类运动,人们都需要在人员密集、路面复杂的环境中长时间行走,加之运动时的急停急转,若再因放松心态只顾聊天、拍照,且运动前未充分热身,关节扭伤、摔伤甚至骨折等意外极易发生。

    健康锦囊

    “想要预防此类意外,选对装备是关键。”叶斌强调,针对不同场景需搭配不同鞋子:普通路面选择防滑休闲鞋即可,爬山则需穿具备防滑功能、稳定性强且能加固脚踝的专业登山鞋,切忌穿高跟鞋。运动时佩戴护踝、护膝,可有效保护关节、限制过度扭转,老年人可优先选择轻便型护膝;登山杖等辅助装备也能帮助分担身体受力,降低关节负担。

    此外,运动前需进行合理热身,充分激活关节与肌肉;爬山过程中注意适时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遇到湿滑台阶时放慢脚步、稳步通过,观赏风景时也切勿忽略脚下路况。

    叶斌表示,若不慎受伤,首要步骤是立即停止活动,避免患处再次受力或磕碰。在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需对患处进行冰敷:可用临时冰袋或雪糕裹上毛巾敷于伤处,每次15—20分钟,每2—3小时冰敷一次,此阶段严禁热敷或涂抹红花油、活络油,以免加重肿胀。可用弹力绷带对患肢进行简单固定,并将其抬高(高于心脏水平),减少局部淤血与肿胀。若出现关节变形、剧烈疼痛等情况,须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诊。

    刺客6

    日光性皮炎

    去年国庆假期,小丽仅戴了顶帽子、穿着短袖游玩,一小时后脖子、胳膊就火辣辣疼,出现红色斑片,就医后被诊断为日光性皮炎。

    江门市人民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宋志琴提醒,国庆假期是日光性皮炎高发期,出游务必做好防晒,尤其是有病史者。

    宋志琴介绍,日光性皮炎也叫日晒伤、日晒红斑,是正常皮肤受强烈日光(紫外线)照射数分钟到数小时后出现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轻者表现为红斑、水肿、灼痛和瘙痒,严重者会出现水疱、渗液,甚至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胸闷气喘等全身症状。

    假期易发日光性皮炎,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假期期间,很多地方天气好,尤其是广东“秋老虎”天气炎热,出游时在室外停留时间长,易被晒伤;二是与个人体质和肤色有关,肤色浅的人更易受紫外线伤害;三是部分光敏性食物(如芹菜、灰菜、苋菜等)和光敏性药物(如四环素、喹诺酮类、维甲酸类等),会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

    健康锦囊

    预防日光性皮炎,出游时要做好防晒,避开暴晒高峰时段,擦防晒霜,戴防晒帽、打防晒伞。

    若已出现晒伤症状,要尽快离开暴晒环境。针对轻微红斑、灼热,可局部冷敷或冰敷,外擦炉甘石洗剂。严重者或有水疱、渗液等情况要及时就医,保持创面清洁干爽,避免感染。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