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台风“桦加沙”吹袭恩平。如何快速恢复生产、守住“米袋子”“菜篮子”,关乎农户生计,更关乎粮食安全大局。9月25日,本报记者跟随恩平市农业农村局到基层调查农业影响及推进复产工作。其间,在大槐镇香蕉种植户潘镜超的香蕉种植场,记者拍摄制作有关部门及保险公司现场办公、为潘镜超“快定快赔”的短视频获得广泛关注,播放量超50万,转发量超1.3万。
目前,在恩平的田间地头,从快速理赔到科技防灾,从物资支援到销售助力,一套以农业保险为纽带的“保防救赔”服务体系正在加速运转,为农户台风后的复工复产撑起保护伞,也为区域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筑起坚实防线。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周晓营 谭锦波
农业保险快速理赔
9月25日下午,恩平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大槐镇政府、平安财险一起来到潘镜超位于大槐镇良洞村委会上康寸村的香蕉种植场,了解台风带来的影响。
据悉,潘镜超在大槐镇和那吉镇共种植6.67公顷(100亩)香蕉,妻子为他提前购买了农业保险。“种植业最怕遇到天灾,有了保险,心里总算有个底。”潘镜超说。
现场,恩平市农业农村局、大槐镇政府有关负责人,以及平安财险有关负责人进行调研,助力当地复工复产,保险公司启动“快定快赔”机制。
9月27日,13.5万元赔付款打到了潘镜超的账户上。拿到这笔钱,潘镜超当天就组织人手清理香蕉种植场,快马加鞭推进复产工作。“有政府和保险公司帮忙,我有信心继续种下去。”他说。
台风“塔巴”“桦加沙”,一个月内连续来了两个台风,潘镜超的香蕉种植场自然“吃不消”。但台风过后得到迅速理赔,让他对农业保险充满了感激和信心。“农民都是看天吃饭,风险很大。我觉得农业保险对于农民来说是很好的保障,保费的‘大头’是政府出的,也体现了国家对农民的关心。”潘镜超说。
潘镜超不是个例。台风“桦加沙”过后,平安财险的工作人员跑遍恩平市多个乡镇,目前已基本完成所有查勘,正在推进理赔办理工作,尽快把赔付款送到农户手中。
政策支持助农参保
在恩平,像潘镜超这样为农作物上保险的农户越来越多。根据由广东省财政厅等4部门联合印发的《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恩平市属于2类地区,享受的补贴比例很高。
比如,香蕉属于岭南水果,政府补贴60%(省补贴40%,市县补贴20%),农户只需要出40%的保费。水稻更划算,中央财政补贴35%,省补贴30%,市县补贴15%,农户只需要出20%保费。马铃薯、玉米等也享受同样的补贴政策。
据介绍,结合入选《方案》农作物险种,如今恩平的农业保险品类较为全面,水稻、马铃薯、甘蔗、水果、蔬菜,以及猪、鸡、鱼、鸭都能购买保险。其中,参保最多的是水稻,超过2万户。很多种植面积不大的散户则通过村委会或合作社一起投保,既方便又实惠。
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水稻为例,按照《方案》规定,为水稻购买的农业保险属于中央财政补贴型险种,参保额是1000元/亩,参保费率是每造3.5%,由此计算,即每一造、每一亩水稻的参保金额是35元。补贴后,农户每造只需自己缴付7元/亩。
合力构建智慧农业保障体系
农业保险的作用,其实远不止灾后赔付这么简单。如今的农业保险,正努力做到“保防救赔”一体化,即在灾害发生前就帮助农户防范风险。
今年春耕时节,平安财险为良西镇、那吉镇送去2台育秧机、4万个育秧盘和1台插秧机,并派出技术人员到田里指导。用上新机器,当地育秧效率比人工提高40%,助力农户在年初的雨季里抢回宝贵的农时。技术人员还协助农户清理灌溉水渠,确保农田“喝”饱水。
在科技助农方面,今年春耕期间,恩平市有关部门联合平安财险推出“气象+保险+服务”模式。平安财险还向恩平市捐赠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系统以及“恩小氧”水稻应用助手。目前,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系统覆盖恩平5333.33公顷(8万亩)农田,可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气象变化等关键信息,为农户科学种植提供精准的数据依据。“恩小氧”水稻应用助手则为超2000户农户提供水稻种植全流程技术指导,帮助农户优化种植方案,实现增产增收,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
为了帮助农户解决销售难题,平安财险利用自己的官方App,助力恩平农产品线上销售。
从快速的理赔服务,到贴心的复产支持,再到畅通的销售渠道,农业保险在恩平田间地头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