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望闻问切”精准灭蚊
七台河市爱心物资运抵江门
心怀“双碳”梦 扎根侨乡热土
“五步灭蚊行动”筑牢家庭防疫屏障
社区治理“死角”有望变身休闲小公园
鹤山古劳双桥绘就水乡发展新景
江鹤高速改扩建项目实现双向八车道全线通车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0 月 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双碳实验室博士后张义招:
心怀“双碳”梦 扎根侨乡热土

    国庆假期的江门双碳实验室园区,静谧中透出专注的科研气息。实验室内,张义招博士正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曲线,不时记录、调整参数。今年国庆假期,他选择坚守岗位,继续推进“储能环境下的能量扩散研究”。

    不久前,在“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江门市博士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暨‘十城百校’百名博士江门行”活动中,35岁的张义招与江门双碳实验室现场签约,将科研生涯与侨乡江门紧密相连。

    缘定江门

    一次深思熟虑的选择

    谈及为何选择江门,这位籍贯广东丰顺、拥有中山大学学士硕士、上海大学博士学位的江门双碳实验室博士后说,这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一次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

    “江门双碳实验室平台能级高、设备先进,并与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紧密协作机制,为我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张义招说,“更吸引我的是,江门在‘双碳’领域的产业布局与我的研究方向高度契合。这里有实实在在的储能设备制造企业和技术需求,能让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现实力量。”

    从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到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再到“中国侨都”江门,张义招对这座新城市的初印象极佳。

    “江门既有大城市的开放视野,又有小城市的宜居从容,生活节奏舒缓,生态环境优美,生活成本较低,能让我更专注地投入科研。”这场美好的“双向奔赴”,对于求贤若渴的江门和怀抱理想的张义招而言,无疑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深耕储能

    为“双碳”目标注入精准动力

    张义招目前聚焦的“储能环境下的能量扩散研究”,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他比喻道:“如果把储能系统比作‘能量银行’,我的工作就是研究‘能量货币’如何更高效安全地‘流通’和‘储存’。”

    这位青年科研人员的研究,直指储能系统发展中的核心痛点。“在复杂的实际运行工况下,比如温度剧烈波动、介质流动变化时,传统方法对能量扩散的模拟计算误差较大。这就看不清‘能量流’的实时路径,可能导致系统局部过热、效率降低,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张义招介绍,他近期的重点工作就是建立新的数值模拟模型,力求更精准地“刻画”动态过程中的能量扩散规律,并解析储能介质界面特性对能量传递的影响,最终提出优化的热管理方案。

    “‘十四五’期间,我国储能技术飞速发展,能量密度不断提升,成本持续下降,应用场景也从电网调频拓展到新能源消纳、微电网等多个领域。”张义招对行业进展如数家珍,“能亲身参与并推动这一进程,让我感到科研工作充满了时代价值和成就感。”

    在张义招看来,“双碳”目标提出后,国家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决心和执行力令人震撼。“以我研究的领域为例,5年前,储能领域科研关注度和产业需求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这背后是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持续的科研投入以及整个行业的奋力拼搏。”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张义招对未来充满信心:“我相信,‘十五五’期间,储能、氢能等关键技术将迎来爆发期,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应用将更加广泛。我们科研人员要做的,就是紧盯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为这场深刻的能源体系变革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勇于担当

    在侨乡践行科研报国

    选择一座城,融入一座城。张义招不仅将科研理想安放在江门,也很快将生活融入了这里。人才公寓的“拎包入住”,以及实验室在科研配套、事务办理上的贴心支持,都让他感受到了江门引才的诚意和温度。“这让我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琐事干扰,心无旁骛地搞研究。”他坦言。

    对于江门如何更好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他建议进一步推动科研平台与本地企业深度融合,建立联合实验室或试点项目,让技术更快走出实验室。同时,可探索“双碳+文旅”“双碳+农业”等融合发展模式,打造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路径。

    “国家‘双碳’战略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个地方的实践,也离不开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张义招表示,他将扎根江门这片热土,以攻克“储能环境下能量扩散”难题为使命,为江门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贡献智慧与力量。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