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朱磊磊 张茂盛
10月6日,江门启动“两清一灭”爱国卫生大行动。作为江海区第二大社区,占地2.3平方公里的江南街道北湾社区迅速响应。这片兼具小山包、旧工厂、新楼盘与大量空置房的复杂区域,此前已历经数日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攻坚,如今借着“两清一灭”东风,从藕山到旧水泥厂,“硬骨头”拔除力度持续加码,多个卫生黑点被清除。9月30日至10月7日,北湾社区累计清理近500吨垃圾,社区环境逐渐变好,居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环境好了,蚊子少了。”
北湾之困
复杂环境成为“蚊虫温床”
初入北湾社区,新楼盘的整洁与旧片区的杂乱形成鲜明对比,车辆从江海二路拐进一旁的居民区、工业区,城市光鲜背后的另一面——卫生黑点呈现眼前,令人触目惊心。江南街道办联系驻点北湾社区的街长何其聪介绍,北湾社区面积大、人口多,历史遗留问题不少,环境卫生管理情况复杂。
作为“村改居”社区,这里未被纳入乡村振兴“三清三拆三整治”范围。“跟其他具有专项经费投入的社区比,我们这里的基础设施和管理力度差得太远。”何其聪说,不少私人空置房长期荒废却无法拆除,冷巷纵横交错。
辖区内的两个小山体藕山和龙舟山,因常年琴叶榕落叶厚堆、杂草丛生、积水滞留,久而久之逐渐沦为卫生环境黑点,俨然成为大型“养蚊场”,给附近的油湾里、龙湾里、平乐里、江海二路北商住楼、旧水泥厂、亨通工业园一带的近800户群众带来健康安全隐患。
记者早在9月22日——即疫情防控系列攻坚行动开始前期走访北湾社区,当时工业片区的景象可谓令人触目惊心。藕山内,20多亩菜地无序蔓延,菜叶与垃圾混杂,旧水泥厂近于荒废,私人物业管理方将厂房低效利用,用于堆放棉絮、纸皮,垃圾则直接倾倒在边坡与山顶;某工业园背靠龙舟山另一侧,不但巷道明渠积着黑污水,山体边坡更是种上了香蕉林,甚至有鸡只被豢养于林下。
9月中下旬,北湾社区陆续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病例,重灾区正是这两个山体附近的居民区、工业区。
全域攻坚
各级携手持续啃下“硬骨头”
多宗病例出现后,社区围绕卫生整治和毒蚊消杀,在亨通工业园、藕山、龙舟山等重点区域展开行动。
“仅9月30日到10月7日,累计清出的垃圾近500吨。”何其聪说。这背后,是各级携手持续啃“硬骨头”的奋战过程。
10月7日,亨通工业园内的杂树杂草清理行动迎来尾声。龙舟山边坡上,挖掘机将成片香蕉树与烂叶挖起,党员志愿者顶着烈日,将一堆堆杂草搬上清运车。一周前还是蚊虫肆虐的区域,如今已露出整洁的土地。
“上级领导牵头请来了市疾控专家,爬上山坡走一圈就锁定了孳生地。”何其聪回忆,社区迅速联合北街、油湾两个经济社,调集挖掘机、清运车,党员、志愿者、专业消杀人员全员上阵,对卫生死角、易积水区域展开“地毯式”排查。翻盆倒罐清积水、弯腰俯拾清垃圾、全域喷药消杀,连墙角石缝都不放过。
北街村党组织书记张天祥的身影始终活跃在一线。自9月中旬起,他每天天不亮就安排行动事项,随后带着工作人员穿梭在厂区街巷。在此过程中,其同事感染了基孔肯雅热。“这让我更清楚防控的重要性。”张天祥说,经济社自费购置了10多台消杀机,组建党员消杀队,并在做群众工作期间以同事的经历耐心劝说。“起初居民不理解不配合,如今他们不仅主动指认积水点,让我们帮忙清理他家附近的黑点,还自发加入清理队伍。”
亨通工业园管理处经理容先生也带领员工全员参与疫情防控,从厂区下水道到绿化带,每一处都仔细检查消杀,跟社区、消杀人员协同作战,就是要彻底断了蚊虫的生路。
在工业园攻坚的同时,北湾社区其他片区的整治也同步推进。藕山山顶的20多亩菜地杂草、旧水泥厂片区边坡与山顶的垃圾均被彻底清理。
有着60年历史的广悦电化厂,曾是赫赫有名的“花园工厂”;如今,厂区部分区域因绿植疯长,已成为孳生蚊虫的隐患点,企业迅速组织员工成立“清洁小分队”,聚焦厂区绿化带、景观水系周边、植被密集区等关键区域,开展针对性环境整治行动,让这座“老工厂”重拾清爽。
“过去几天,我们社区垃圾清理量呈下降趋势,而新增病例已呈偶发状态。”何其聪说,接下来,他们将继续盯紧每一个角落,用“两清一灭”持续行动,守住居民的健康,让北湾社区真正成为宜居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