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碳排放转化为可量化的碳信用,促进资本要素绿色化配置,打通企业低碳转型的融资通道?江门用实践给出了答案。
近日,我市举行“碳惠侨都·绿创未来”普惠型企业碳账户上线暨转型金融工作推进会。会上,首发《零碳行动 企业碳信用评级规范》团体标准、江门版企业碳信用报告两项成果,上线普惠型企业碳账户,并创新推出“邑碳贷”系列金融产品。
本次推进会由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分行、江门市政府办公室、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国家税务总局江门市税务局、江门双碳实验室联合主办。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等7家省级银行机构,我市25家银行机构及30家企业代表参加。
文/江门日报记者 陈倩婷 通讯员 张晓璐 林梨 甄晓婷
评估“可融资的碳信用”
将“看不见的碳排放”转化为“可融资的碳信用”,前提是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会上,广东金融学会、广东省节能减排标准化促进会联合发布全省首份企业碳信用评价标准——《零碳行动 企业碳信用评级规范》,对能源消耗数据质量评估、企业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计算、异常值处理等提供了详细指引,为企业碳核算和碳信用评价提供科学指引。
会上,广东粤财征信有限公司和工商银行江门分行为还为亚太森博(广东)纸业有限公司颁发了江门市首份企业碳信用报告。据介绍,企业碳信用报告承载企业工商登记信息、碳信用评价等内容,为金融机构向碳排放主体授信提供决策参考。“聚焦企业低碳转型与绿色融资痛点,江门编制了碳核算及评价方案,通过共享企业碳排放分析数据,零成本建成普惠型企业碳账户,为银行创新‘碳账户+’信贷产品奠定坚实基础。”人民银行江门市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普惠型企业碳账户上线
作为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新载体,会上,普惠型企业碳账户的正式启动上线。据介绍,普惠型企业碳账户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金融学会指导下,由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分行、江门双碳实验室、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国家税务总局江门市税务局等部门共同打造,依托企业用能大数据,由政府端批量自动化核算,实现零成本建设。
据悉,江门企业碳账户包括企业碳排放总量及排放强度、企业碳信用评价两方面内容,目前已覆盖全市超1万家工业企业。从行业看,涉及39个工业大类、183个工业中类、473个工业小类;从规模看,覆盖大、中、小微型企业,其中小微型企业数量占比为68.9%。
随着普惠型企业碳账户的正式上线,企业可通过该账户实现碳排放量核算、碳信用积累及获取绿色金融服务,开启低碳发展新路径。
“低碳”成为企业获取金融支持“加分项”
有了碳信用与碳账户的支撑,江门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创新,推出“碳易贷”“碳账户+碳足迹”双挂钩贷款等“邑碳贷”系列产品,让企业的“低碳成效”切实转化为“融资优势”。
基于企业碳信用评价结果,金融机构在贷款额度、利率、期限、优先级等方面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其中,碳信用评价良好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00万元。“邑碳贷”系列金融产品通过金融与企业碳减排效益深度绑定,让“低碳”成为企业获取金融支持的“加分项”,激发企业降碳减排主动性。
江门市某电器公司是“邑碳贷”产品的首批受益者,该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专业智能家电出口企业,产品主要销往欧美。为适应欧美市场要求,企业致力于推进智能制造升级和零碳工厂建设,但因前期投入高、技术瓶颈问题、上下游客户协同减排等,零碳工厂建设面临较大挑战。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农业银行江门分行迅速成立工作专班,深入企业了解低碳发展现状与计划,依托江门双碳实验室在碳核算及认证等领域的专业优势,经过反复论证,为企业制定了4000万元的“碳账户+碳足迹”双挂钩融资方案。“基于企业首次获得碳足迹认证证书,并追加碳足迹认证质押,我们给予了5BP贷款利率优惠;同时,根据企业碳账户数据,其每万元营业收入碳排放当量较上年度下降1.6kg,再给予5BP利率优惠,让企业切切实实享受到了‘降碳即降成本’的实惠。”农业银行江门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转型金融项目银企对接,10家金融机构为12家企业提供授信支持,授信金额合计3.51亿元,授信范围囊括大、中、小微型企业,生动展现了普惠型企业碳账户在支持企业低碳转型中的广泛性。
近年来,江门主动探索建设成本低、覆盖范围广、涵盖小微企业的普惠型企业碳账户体系,创新推出“邑碳贷”系列信贷产品,推动企业减排成效转化为融资优势,以数字引擎驱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人民银行江门市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完善普惠型企业碳账户体系建设,优化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服务体系,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美丽广东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