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日前在执政党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胜出,当选该党第29任总裁。她是自民党首位女性总裁,大概率将成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
分析人士认为,高市作为日本右翼政客代表人物能在此次选举中获胜,主要原因是基层和地方票优势明显,体现了自民党和日本社会进一步右倾化。她上台后将面临多重挑战,执政之路恐怕不会平坦。
文/图 新华社
A 1993年步入政坛
高市早苗1961年出生于日本奈良县。1993年当选众议员步入政坛。她历任日本经济产业副大臣、负责冲绳及北方对策等事务的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总务大臣、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等。
高市与安倍关系密切,是“安倍路线”的坚定继承人。据介绍,2006年安倍第一次当选日本首相时,高市首次进入日本内阁,出任负责冲绳及北方对策等事务的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2012年安倍第二次当选首相后,高市担任自民党政调会长,并于2014至2017年、2019至2021年担任总务大臣。
高市有3次参加自民党总裁选举的经历。2021年首次参选未果;2024年与石破茂一起进入决胜轮;本次选举中当选自民党总裁。
B 主要赢在地方票
此次选举共有5人参加,除高市之外还有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小林鹰之、自民党前干事长茂木敏充。
当天的选举经历了两轮投票。在第一轮中,295名自民党国会议员每人一票,各地党员和“党友”(即注册支持者)按比例折合成295票,共590票,得票过半者可直接当选。结果5名候选人无一得票过半,高市和小泉分别以183票和164票居前两位,进入第二轮投票。在第二轮中,295名国会议员仍是每人一票,47个都道府县自民党支部联合会各有一票,共计342票。最终在341张有效票中,高市和小泉分获185票和156票,高市当选。
从投票分布来看,高市在第一轮中获得的党员和“党友”票最多,比第二名小泉多出35票。在第二轮中,高市的党员和“党友”票优势直接转化为地方票优势,获得的地方票比小泉多25票。
在国会议员票方面,高市原本在第一轮中处于劣势,但在第二轮中却反超小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自民党受“黑金”丑闻等因素拖累,民意支持率低迷,在基层支持率更高的高市在第二轮中得到更多国会议员青睐。据报道,目前自民党内唯一未解散的派阀“麻生派”的领导人、前首相麻生太郎此前就表示支持获得党员和“党友”票更多的候选人。该派阀有43人,麻生的这一态度对高市的第二轮选情颇有助益。
此外,小泉在选战后期被曝出丑闻,包括其竞选团队重要成员要求支持者在网上给他刷好评、其领导的自民党地方组织中部分支持高市的党员“被退党”等,也对高市形成利好。
据日本媒体报道,总裁选举结束后,日本国会的首相指名选举预计将于10月中旬举行,产生新一任日本首相。由于自民党目前在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均处于少数状态,理论上只要在野党能够形成合力,选出统一的候选人,就可以在首相指名选举中对自民党构成牵制,甚至将自民党拉下台。
然而,由于在野党日本维新会、国民民主党因主张差异过大,他们同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很难结成三方统一战线。这种局面被普遍认为有利于自民党新总裁在首相指名选举中胜出。
对于当选首相是否会解散众议院、提前举行大选这一问题,高市在选举期间曾称“这是不可能的事”,理由是目前最紧迫课题是应对物价高涨,“眼下有许多紧急任务必须推进”。日本媒体普遍认为,在自民党支持率持续低迷、议会席位不足的情况下,贸然提前举行大选风险极高。
C 折射保守化倾向
高市现年64岁,是日本右翼政客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曾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她在外交安保方面保守强硬,主张提高防卫费、制定反间谍法等。她还主张实施严格的“外国人政策”,在本次选战期间曾强调访日外国人频现不当行为,甚至声称“奈良公园存在外国人踢鹿现象”。这一言论遭奈良公园方面否认,引发批评和质疑。
从本次选战情况看,5名候选人在外交安保和历史问题等方面多奉行保守立场,比如都主张加强日本防卫力量。其中,小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小林、茂木等都鼓吹周边威胁。相比之下,高市的右翼保守色彩更为明显,在自民党内长期得到以保守著称的前首相安倍晋三支持,以党内保守派为基本盘。分析人士认为,高市在自民党基层获得广泛支持,显示该党更加右倾化。
此外,高市此次在“外国人政策”方面的主张与7月国会参议院选举中实现重大突破的极右翼保守政党参政党有相似之处。参政党当时以“日本人优先”等排外主张赢得支持,并使“外国人政策”成为日本政坛的主要议题之一。有分析认为,无论是参政党崛起还是此次高市当选,都是日本社会进一步保守化的表现。
D 未来挑战重重
舆论普遍认为,高市未来执政将面临多重挑战,其中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高市将接手执政联盟在国会两院陷入“双少数”的“烂摊子”。在此局面下,她推进政策可能会十分困难,需要拉拢部分在野党,包括就关键政策开展合作甚至将其拉入执政联盟。高市对扩大执政联盟态度积极,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不仅要与第三党在政策上达成一致,还要兼顾执政伙伴公明党的感受。若第三党与公明党主张相差太大,可能会招致后者不满,危及现有结盟关系。
其次,作为自民党总裁,高市需要团结党内,并重新赢得民众对自民党的信任。“黑金”丑闻反映的“政治和金钱”问题涉及自民党内很多人的利益,其中支持高市的原“安倍派”就是“黑金”丑闻的重灾区,如何处理相关问题是对高市的严峻考验。日本民众对当前政府在物价上涨、老龄少子化、地方活力不足等问题上的应对不满,而高市则重提安倍时期的经济路线,主张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过,当年的“安倍路线”因其副作用在日本颇有争议,而且作为少数派在国会通过相关政策也并不容易。
第三,在外交安保领域,日美虽已就关税问题达成协议,但在具体执行和对美投资等方面仍存在不确定性。此外,高市的一些右翼保守主张如果被落实到实际政策上,也将激化日本与周边国家的矛盾。
E 主张扩张性财政政策
当前,日本经济面临财政和货币政策两难、经济增长乏力、国际竞争力不足以及美国加征关税等多重困境。在上述背景下,高市早苗执政会给日本这一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对于经济和财政领域的不少热门议题,高市早苗的立场与刚刚辞去首相职务的石破茂鲜明对立,两者主要分歧在于对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安倍经济学”的看法。
石破茂认为,“安倍经济学”尝试摆脱日本长达数十年的通缩,但过度偏重金融宽松,导致资产价格上涨、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因此,石破茂执政期间经济政策求稳,重心从“增长”转移到“分配”,同时也主张扩大税基、提高消费税。
高市在政治上与安倍晋三渊源颇深,也被视为“安倍经济学”的继承人,主张扩张性财政政策。她认为,经济增长对日本最为重要,要制定规划让日本经济规模在10年内翻倍,这意味着减税、经济刺激和政府投资。
市场人士普遍担心,当下日本债务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0%,位居全球前列,若继续财政扩张甚至增发国债,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日本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石川智久表示,重要的是,高市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能否兼顾经济增长和财政健康,“我们必须注意财政扩张的风险”。
F 是否加息仍存变数
此次自民党总裁选举中,与其他4名竞选人主张逐步加息的立场不同,高市避谈明确的货币政策主张。而在去年的选举中她曾明确反对加息。
高市4日表示,日本政府和央行必须密切合作,确保经济实现由工资和企业利润上涨支撑的需求驱动型增长。她认为,当前日本通胀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成本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而不是经济增长带来的内生性通胀。
市场人士认为,这意味着高市主张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对日本央行加息造成影响。
日本野村证券执行利率策略师岩下真理表示,高市胜选给货币政策带来不确定性,在新政府政策更加明朗之前,日本央行可能持观望态度,推迟加息。
此前经济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日本央行应退出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走向“货币政策正常化”。日本央行也从去年3月开启了加息进程。
日本央行日前公布的9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央行委员会对是否加息存在一定分歧,但多位委员明确提及“考虑再次上调政策利率”“恢复加息的条件正在成熟”“利率应更接近中性水平”,显示日本央行总体上呈现“鹰派”姿态。
不过,鉴于石破茂内阁支持当前倾向加息的货币政策,政府更迭后,加息进程是否会因高市的主张而调整,仍存变数。
G 将如何处理日美贸易关系?
高市10月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不会立即修改已达成的日美贸易协议,如果发现某些情况不符合日本利益,应在日美磋商机制的框架内“明确说明”。
今年7月,日本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根据协议,美国对包括汽车在内的几乎所有日本输美产品征收15%的关税。同时,日本政府同意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且相关投资项目由美国“选择”。不少日本专家表示,协议没有充分体现日方主张,今后政府仍应交涉。
高市在选前辩论中曾表示,如果协议不符合日本利益,她对重新谈判持开放态度。
一些政治分析师认为,作为政治保守派的高市可能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有更多共同语言。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咨询机构亚洲集团副总裁林由佳表示,高市有在美国工作的经历,熟悉日美关系议题,可能有助于她处理日美关系。
有分析人士表示,尽管日美协议已经生效,但在具体执行和对美投资落地方面还存在不确定性。这也是高市一旦出任首相后首先要面对的重要经济课题。
延伸阅读
日本“黑金”丑闻
日本政坛2023年底至2024年初爆发的“黑金”丑闻,是一场冲击力巨大的政治风暴。其核心在于自民党内最大派系“安倍派”(清和政策研究会)被揭露存在系统性的政治资金隐匿行为。该派系长期运作一套“暗金”机制:为所属议员设定筹款宴会门票的销售指标,随后将超出指标部分的收入不入账,转为秘密“小金库”,再以现金形式作为回扣返还给相应议员。这笔秘密资金既未出现在派系的政治资金报告中,也未出现在议员个人的收支报告里。
这一操作模式涉嫌严重违反日本《政治资金规正法》。该法要求政治资金收支透明,以杜绝腐败。刻意隐匿巨额收支,不仅是对法律的公然违背,更是对公众信任的严重背叛。同时,议员个人未申报这笔秘密收入,也引发了偷税漏税的嫌疑。
丑闻迅速引发了剧烈的政治海啸,波及范围极广。为应对危机,日本前首相岸田文雄被迫多次改组内阁,撤换了多名涉案的“安倍派”核心阁僚,包括内阁官房长官、经济产业大臣等要职。在巨大的舆论与司法压力下,存在数十年的“安倍派”以及同样卷入丑闻的“二阶派”先后宣布解散,标志着自民党内部传统的派系政治格局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东京地方检察厅特搜部对此展开深入调查,并对派系及多名议员秘书提起了刑事诉讼。
这场丑闻远非简单的财务疏漏,它深刻暴露了日本政治结构中长期存在的暗箱操作与监管失灵。它不仅导致了内阁支持率一度跌至历史冰点,更深远的是,它严重摧毁了民众对政治廉洁度的信任,其负面影响至今仍在日本政坛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