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白沙
上一版3  
胜负之外
心上秋
恩平清湾,藏着一株“茶树王”
父亲的烟斗
檐下絮语
《金稻映乡居》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0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恩平清湾,藏着一株“茶树王”

冯创志

    在恩平清湾的星湾茶场,山风穿过层层叠叠的茶畦,最终停在一片浓荫深处——那里静立着一株福建水仙茶树,人称“茶树王”,树头直径33厘米,6枝主杈如老龙探爪,向四方舒展着遒劲的枝干;树高四五米,冠幅如撑开的绿伞,新抽的嫩芽带着鹅黄,与深翠的老叶交叠,郁郁苍苍间透着百年古树独有的沉静气度。2021年,广东省茶科所的专家们踩着山径前来,围着茶树量枝桠、查年轮,最终在勘验报告上写下:“其自然生长已逾两个世纪。”200余年的时光,就这样凝聚在这株古树的年轮里。

    茶场女主人吴小敏,目光里藏着对这片山水的深情。她深知这株茶树王的珍贵,每年再忙,都会抽半日闲上山巡看。每次上山,她总带着软尺轻轻量一量新抽枝桠的粗度,指尖拂过龟裂的老树皮时动作格外轻缓;掏出手机拍照时,镜头会先对准顶端的嫩芽,再慢慢下移,将遒劲的树干、盘结的根系一一纳入画面。那些逐年累积的照片,按年份存在专门的相册里,翻开时,仿佛能看见茶树与时光对话的痕迹。

    今年9月中旬,笔者造访那吉镇星湾茶厂,吴小敏刚从山上回来,指尖还沾着些许茶露。听闻来意,她笑着从手机里翻出茶树王的新照:照片里,古树的枝叶被山雨洗得鲜亮,新绿叠着深翠,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你看这芽头,比去年还壮实些。”她指着屏幕上的细节,语气里满是欣慰——这帧影像,是岁月写给恩平茶业的寿辞,也为清湾的人文历史,添上了一笔。

    这株茶树王的故事,要从清代一位名叫曾萼的知县说起。据传,水仙茶种正是由这位福建籍官员引种至恩平。乾隆二十五年(1760)六月,曾萼远赴恩平就任,此后四载,他勤政爱民,还曾一度代理潮阳县事,一年半后重返恩平,前后主政五载。在任期间,他大兴文教,清廉爱民,年年在鳌峰山上植松,还立规百姓砍柴烧炭,只取枯枝,不伤生机。

    一日,曾萼循着山径走进清湾,彼时的清湾已是山明水秀。曾萼品到乡民所奉野生茶,认定此地宜茶,于是在回福建省亲时,不仅带回水仙茶种,更携苗木亲手植于清湾沃土。后来专家勘验时评价,清湾产出的水仙茶,香气与口感皆不逊于福建原乡,可见曾萼当年的眼光何等精准。

    可惜,20世纪70年代,锦江水库兴建之时,未能及时移栽低处茶林,致使大片福建水仙茶树淹没于碧波之下。唯有星湾茶厂这一株,因地处稍高,竟奇迹般存留下来,成了整片库区仅存的百年水仙茶,堪称历史遗珍。

    恩平产茶的历史,本就悠长。清道光五年的《恩平县志》里,“物产”条目早已留下记载:“茶,出清湾者颇佳。”而清湾所在的七星坑自然保护区,更是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这里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唯一的原始次生林带,南亚热带的暖湿气流在此盘旋,让常绿阔叶林长得愈发繁茂。保护区核心区域达1800公顷,清湾便是核心中的核心,锦江水库的碧水也在此处静静流淌。

    这片土地上,生态丰饶得如同藏着一座宝库: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王在这里成片生长,羽状叶片在风中轻摇,仿佛还带着远古蕨类植物的印记;维管植物逾1300种,小叶红豆的鲜红种子藏在褐色荚果里,紫荆木的树干挺拔如柱,金线兰、巴戟天等2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散落林间,兰科植物更有30余种,春日里,各色兰花在树下悄悄绽放,香气漫过茶畦。近年新发现的“七星坑球子草”,更是首个以“七星坑”命名的植物新种,为这片生物宝库再添了一段传奇。

    走出星湾茶厂,笔者顺着山径往大槐镇去,拜访87岁的制茶大师韦勤积。韦老祖籍潮州凤凰镇,那是有名的茶乡,他自小在茶山里长大,7岁跟着父辈采茶、晒茶,17岁便习得全套制茶技艺,此后70余载,双手始终没离开过茶叶。恩平最早的国营茶场、后来的民营茶厂,不少茶园都留下过他的足迹,手上的老茧磨了又长,成了他最鲜明的“名片”,江门茶界提起“韦师傅”,无不竖起大拇指。

    吴小敏初办星湾茶厂时,特意登门拜韦老为师。从植茶到炒茶制茶,韦老都是一招一式亲手教。即便近年卧病,韦老仍时常与她通话论茶。

    星湾茶厂能在江门茶界异军突起,茶叶品质广受赞誉,吴小敏始终感念韦老的倾心相授。谈及那株茶树王,韦老也有记忆——5年前他身体尚健时,曾跟着吴小敏往茶场跑了好几趟,围着古树转来转去,伸手摸过枝干,又蹲下来看土壤,最后笑着说:“这树能活这么久,一是得七星坑的天地灵气,二是靠后人用心守着。”

    如今,那株200余岁的茶树王,依旧在每年春日抽出新绿,枝叶间藏着时光的温柔;87岁的韦老,虽卧病在床,依旧心系茶香,电话里的叮嘱满是对茶的牵挂。一株古树守着一方水土的记忆,一位老人护着一门技艺的传承——这何尝不是时间最美的馈赠?茶树吸收着山水的养分,长成百年的繁茂;人守护着茶树与技艺,让茶香代代相传。在恩平清湾的山水间,这份与茶有关的故事,正随着茶树的新绿,一年年继续生长,等着更多人来倾听。

   《白沙》版投稿邮箱(仅限本地作者):

    kf3502669@126.com

    请注明作者姓名、电话、身份证号,并附上银行信息及账号。字数控制在1500字内。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