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履职尽责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多点发力织密防疫网
让防疫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
勇于担当 服务人民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0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圣堂镇水塘村从五个维度精准施策
多点发力织密防疫网

冯伙强改装的喷雾器灭蚊效果良好,广受村民称赞。

    近日,圣堂镇水塘村党支部书记冯伙强自制的“灭蚊神器”刷爆微信朋友圈。这是该村主动创新、多措并举开展防蚊灭蚊行动的生动写照………自9月以来,该村围绕防疫工作重点,以“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为重点,从排查、协调、动员、治理、科普五个维度精准施策,在村干部的带头示范下,逐步形成村民主动参与、全村协同防疫的良好局面。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周晓营 谭锦波

    “夫妻档”带头激活群防群治

    “禤伯,要注重环境和家庭卫生,给孩子们一个舒适的环境。”“嫦姑,阳台的花盆托盘要及时清理积水。”……自9月以来,冯伙强每天带领村“两委”干部进村入户巡查,做好记录,并及时组织人员清除蚊虫孳生点。

    为了做好村里的消杀工作,冯伙强琢磨着把皮卡改成移动“灭蚊神器”,用柴油发动机带动喷雾器工作。“以往背着小型喷雾器,来回消杀两条巷子就累得上下喘气,现在用这个‘灭蚊神器’装满药水,可以完成4000平方米的消杀工作。”冯伙强说,有了这个“灭蚊神器”助阵,圣堂镇许多乡村、学校、企业都向他发出支援请求,他在完成本村消杀任务后,也尽可能地配合其他村(社区)开展防疫工作。

    冯伙强的妻子黄晓珍是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广东省劳动模范,近段时间以来,看到丈夫忙于防疫工作,她在忙完养殖场的工作后也跟着丈夫“扫村”。看到村中有积水容器,黄晓珍一边倒积水,一边掏出手机向村民宣讲:“你看,积水放三天就会生蚊子,以后用完桶应该倒过来放。村里老人多,防住蚊子就是保住健康,大家屋里的花盆托盘每天都要清一遍积水。”

    村民禤伯习惯在屋旁的闲置地堆放废品,为了清理这一卫生黑点,冯伙强前后去了三回,禤伯依然摆手拒绝:“这些废品能卖钱,清理了可惜。”黄晓珍知道后,拎了袋自家养殖场的鸡蛋上门和禤伯拉家常:“废品里有破桶、烂纸箱,下雨积水容易生蚊子,万一蚊子叮了家人,生病可不好!”她还打开手机相册,给禤伯看村里刚消杀完的干净巷道:“村里环境好了,住着也舒服!”

    在冯伙强、黄晓珍的劝说下,禤伯和周围的村民都明晓事理,甚至主动帮忙清理卫生黑点。

    多措并举引导全民动手

    为激发村民参与防疫的主动性,水塘村从9月起持续加强组织动员,以“改善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为目标,定期组织开展全村性的环境整治行动。

    村干部率先垂范,每天带头清理村内公共区域垃圾、疏通排水沟。村干部还积极发动村里外出工作、生活的年轻村民,在家族微信群宣传防疫知识、分享防疫经验,号召大家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在村干部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响应,有的自发清理自家院落及周边卫生,有的加入消杀队伍,有的煲凉茶给防疫工作人员喝,并协助清运垃圾。

    为了让防疫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水塘村在国庆、中秋“双节”前夕推出“防疫积分制”,将基层治理与激励引导相结合,以“小积分”撬动“大防疫”。积分规则明确,村民每日完成“两清一灭”任务后,将清理积水、垃圾,以及点蚊香的照片发至微信朋友圈,经村干部核验确认后可获得相应积分。这一举措不仅让防疫工作更具操作性,还充分调动了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大家自觉清洁自家及周边卫生,在微信朋友圈“打卡”晒出成果,村民之间互相点赞、监督,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在做好各项防疫措施的同时,水塘村持续加强科普教育,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村民普及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线上,村委会定期在村民微信群推送防疫科普文章、短视频;线下,村干部、志愿者在人流集中的地方开展宣传,面对面为村民讲解防疫知识,解答村民疑问。在科普教育的推动下,村民的防疫意识显著提升,主动配合防疫工作的自觉性不断增强。

    村中的危破房、闲置房是蚊媒孳生地和防疫消杀的重点,9月以来,水塘村清拆危破房、破旧设施房、废弃牛栏猪舍、乱搭乱建共9间,面积约800平方米。该村还推行防疫网格化管理,将全村划分为多个网格片区,每个片区由村干部、党员志愿者担任网格员,负责日常防疫排查与信息登记。网格员每日对照台账,逐户检查村民“两清一灭”落实情况,重点排查村民房前屋后的花盆托盘、排水沟、废旧容器等易积水区域,以及闲置空地、墙角角落等易堆积垃圾的部位,详细记录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同时,网格员同步收集村民外出情况、健康状况等信息,建立完善的村民防疫档案,确保对村内防疫动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