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履职尽责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多点发力织密防疫网
让防疫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
勇于担当 服务人民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0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恩平开展162场宣讲活动
让防疫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

那吉镇那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银发专场”,采用大字号图文和慢语速讲解防疫知识。

    近日,在恩城街道南村委会沙片村,一棵老榕树下坐满了村民,宣讲志愿者用恩平方言亲切地为大家宣讲:“白纹伊蚊偏爱深色衣物,大家要多穿浅色长袖衣服。”“家里瓶瓶罐罐积了雨水,那就是它们孳生后代的‘温床’,要及时清理!”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上生动的比喻,引得现场笑声阵阵。

    这一幕,是恩平市开展162场基孔肯雅热防控宣讲的一个缩影。面对疫情防控,恩平市转变思路,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打造一系列深入城乡的“移动课堂”和“流动宣传站”,把专业防疫知识转化为群众能听懂、记得住、用得上的生活常识,努力织密社会健康防护网。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晓敏

    通讯员 冯俊亮

    阵地织网 防控网络从“条块分割” 到“全域覆盖”

    在恩平,一张覆盖城乡、贯通上下的防控宣传网络正悄然形成。恩平全市2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资源重新整合,阵地全面激活——它们不仅是传递政策的讲堂,更成为一线防控的“指挥前哨”与“资源枢纽”,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这张细密网络中,各类阵地因地制宜、各展所长——恩平市博物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采用“小手拉大手”形式,让青少年在互动体验中学习防疫知识,并带动家人参与环境整治;那吉镇那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银发专场”,采用大字号图文和慢语速讲解防疫知识……从孩子到长者,从城区到乡村,这张有温度、有韧性的宣讲网络,让防疫知识人人可及、防控行动家家参与。

    文艺赋能

    健康科普从“被动接收”

    到“主动参与”

    “家中水培植物如何养护?”“被蚊虫叮咬后哪些症状必须紧急就医?”近日晚上,在广东明远教育集团“同心共筑中国梦,明远赤子中国心”文艺晚会现场,主持人与观众齐参与的防疫知识有奖问答环节,引来一阵阵笑声与掌声。防疫知识伴随着互动,悄然走进大家心中。

    这样的场景,在恩平全市各类文化活动中已是常见。恩平市巧妙地将健康科普嵌入各类文化活动中——演出前安排专门时段讲解防疫知识,歌舞间歇播放科普视频,游戏环节穿插有奖问答。这些带着“文化味”的宣讲方式,为防疫知识增添了“调味剂”,让群众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轻松掌握防疫要领。

    精准滴灌

    宣讲内容从“泛泛而谈”

    到“对症下药”

    “不同场所,防控重点也各有侧重。”恩平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工业园区,宣讲员将目光投向工地积水与宿舍防蚊,将防疫要点与安全生产规程紧密衔接;走进田间地头,农技人员一边清理沟渠、拾掇闲置农用容器,一边讲解防疫知识,让防控工作与农事生产自然融合;来到城区民居,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主动上门,以拉家常的方式开展宣讲,把防疫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我们做餐饮的,最怕店里积水惹蚊,影响生意。宣讲员送来的‘清、翻、疏’三字诀,简单好记,特别实用!”恩城街道一小吃店老板冯师傅连连称赞。这种“群众点单、宣讲上门”的精准服务模式,推动宣讲从“单向灌输”走向“双向交流”,让防疫知识不仅入耳入心,更在行动中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融媒扩散

    宣传时空从“限时课堂”

    到“永不落幕”

    线下宣讲热火朝天,线上阵地则打造“永不落幕”的防疫课堂。恩平市通过政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持续推送防蚊科普动画、短视频和图文解读,“一图读懂基孔肯雅热”“H5科普互动”等产品在市民微信朋友圈广泛传播。“视频生动有趣,孩子看一遍就记住了。”市民吴先生边说边把链接转发到家族微信群,瞬间完成了一次“家庭微宣讲”。

    “线上产品是对线下活动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它们突破了时空限制,让防疫知识触手可及,形成了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立体宣传格局。”恩平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榕树下的“纳凉讲堂”到舞台上的“互动教学”,从文明实践阵地的“精准推送”到网络端的“裂变传播”,恩平市这162场宣讲,是一次将专业公共卫生知识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和社会文明素养的生动实践,筑牢守护群众健康的坚实防线。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