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会区检察院闻令而动,迅速响应,自9月26日起,将会城街道南兴社区作为主战场,科学制定下沉方案,全力以赴推动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实。新会区检察院的志愿者积极投身防蚊灭蚊一线,用汗水与辛劳为社区群众织就了一张坚实的健康防护网。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简家琳
从“心里没底”到“打成一片”
“阿伯,您好!我们是区检察院的志愿者,来看看您家里有没有积水。”行动开展初期,这样的开场白常常伴随着一丝不确定。
新会区检察院政治部主任陈慧瑜告诉记者:“说实话,刚开始入户宣传、清积水的时候,心里真没底。怕群众不理解,觉得我们是在‘搞形式’,甚至不让进屋。”然而,真诚是打破隔阂最好的利器。新会区检察院志愿者耐心细致的讲解、不厌其烦的提醒、身体力行的帮助,逐渐打消了居民们的疑虑。
这样的转变,在一个小小的水壶上得到了体现。一名志愿者在一次入户宣传后,不慎将随身的水壶遗漏在一户居民门口。当他返回寻找时,惊讶地发现水壶不仅完好无损,里面还被灌满了冰水,壶身上贴着一张便条,上面写着——“辛苦了”。
“看到那个水壶和纸条的瞬间,我们感到温暖,连日奔波操劳的疲惫一下子就没有了。”陈慧瑜动情地说,“那壶‘爱心水’,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我们从最初的‘心里没底’,到现在能和社区居民一起清理积水、杂物,这就是我们坚持奋战的最大动力。”
“而且,通过这段时间入户宣传灭蚊防蚊知识,大家还进一步丰富了做群众工作的经历,变得更细心、更有耐心和恒心。这对于今后更好地开展检察工作很有帮助。”陈慧瑜补充道。
攻坚克难啃下“硬骨头”
南兴社区的老旧房屋、闲置厂房较多,历史遗留的卫生死角成了蚊虫孳生的“重灾区”。面对这些“硬骨头”,新会区检察院的志愿者没有退缩,而是展现出高度的凝聚力和坚强的战斗力。
新会区检察院领导带头,党员干部齐上阵。狭窄的社区旧巷,杂草丛生的民居天台,杂物堆积的废弃厂房……这些常人避之不及的角落,成了他们的“主攻目标”,容易孳生蚊虫的杂物被一一清除。
“最难的还是清理天台。”新会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梅明辉一边擦汗一边说,“老房子多数是步梯,走上天台的楼梯陡,上面堆着多年未动的废弃花盆、枯叶,积水发黑发臭,还有不少蟑螂、老鼠,清理难度大。但我们知道,这些地方不清理,就等于给蚊子留了‘后花园’。”
志愿者或徒手搬运,或用铁锹清理,确保不留任何隐患。“不怕脏、不怕累”,已经成为了居民对他们普遍的评价。
“这些志愿者真的好‘落力’,每天这么热也坚持来帮我们清理杂物,提醒我们注意防蚊。社区环境确实变得更干净了。”南兴社区居民刘姨夸赞道。
合理调配力量
责任落实到人
在这场与蚊虫较量的“战斗”中,新会区检察院的志愿者科学制定下沉方案,合理调配全院力量,确保人员安排精准高效、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在保障检察部门职能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派出人手组建防蚊灭蚊志愿服务队,并按社区片区划分为6个小组,坚持每天深入社区,开展“翻盆倒罐”清积水、“走街串巷”搞宣传、“精准入户”摸底数等行动。
“案件办理有期限,社区防控也刻不容缓,我们必须‘两手抓、两不误’。”新会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梁锦荣说,“这段时间,检察志愿者放弃休息,坚持连续作战,全身心投入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检察干警不仅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更是关键时刻冲得上、勇于担当的实践者。”
据统计,9月26日以来,新会区检察院共派出1000多人次参与本次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
新会区检察院检察长王雪勇表示,“此次下沉南兴社区,既是一次严峻的防控任务,也是一次深刻的党性锻炼。我们将继续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与社区干部、群众并肩战斗,为打赢这场‘攻坚战’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