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孩子在家康复,恢复得挺好的。”昨日,提起儿子小莫的恢复情况,家住江门开平水口的莫先生语气里满是欣慰。
可谁能想到,半个月前,这个14岁的少年还因突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而命悬一线——正常人心脏每分钟跳动60—100次,小莫的心率则持续170次/分钟以上,最快时近200次/分钟,多次药物抢救、电复律均告无效,多器官功能濒临衰竭。
幸运的是,江门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急诊科、儿童监护病区(PICU)、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心血管外科多学科团队通力合作,以射频消融手术成功“拆弹”,让年轻心脏重归规律跳动。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银换 通讯员 陈君
A 起病急骤 14岁少年突发心悸命悬一线
9月23日,14岁的小莫放假在家休息——前一晚他还精神十足,谁也没料到,一场致命危机正悄然逼近。
23日早上,小莫突然频繁呕吐,脸色从煞白慢慢泛紫“和平时感冒、肠胃炎完全不一样,眼神都没力气了。”家人起初以为是普通肠胃问题,带他去当地诊所,诊所医生初步检查就急了:“心率太快了,赶紧送大医院!”于是家人赶紧将小莫送到江门市中心医院。
此时,在外地工作的莫先生接到消息,心瞬间揪紧,急忙赶往江门市中心医院,“路上很焦虑,很怕孩子撑不住”。而送医的车上,小莫已经开始大口喘气,胸口剧烈起伏,额头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嘴唇紫得像蒙了层灰。
抵达江门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时,小莫已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呼吸急促到每口气都带着喘息,大汗浸透了衣服。急诊医生见状立刻为其进行心电图检查——屏幕上跳动的曲线让所有人都心头一沉:室性心动过速,心率持续超过170次/分钟(正常人心率仅60—100次/分钟)。
“先用药!”急诊团队迅速推来抢救车,维拉帕米、胺碘酮、艾司洛尔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接连用上,可监护仪上的数字丝毫没降,心率仍死死卡在160—170次/分钟,更糟的是,小莫的血压开始往下掉,指尖血氧饱和度也在降。由于病情危重,小莫被迅速收入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监护治疗。
“室速可不是小毛病,它是心脏电活动‘乱了套’的致命性心律失常。”江门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高伟栋解释,心脏就像人体的“动力泵”,规律跳动才能把血泵到全身,而室速会让心脏“乱跳”,无法有效泵血。“起病急、变化快是它的特点,像小莫这样心率超170次/分钟,若不及时控制,几小时内就可能出现心源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甚至猝死。”
尽管小莫的病情危重,但来到医院后莫先生反而定了些,“我知道这医院靠谱,当时就想,把孩子交给他们,一定能行。”
自此,一场医患双向奔赴的生死抢救仗,正式拉开序幕。
B 多器官功能障碍 ECMO撑起生命防线
转入PICU,小莫仍处于室速持续发作状态,尽管多次尝试药物复律及电复律,但小莫的心律依然无法“刹住车”。
更致命的变化在短时间内爆发。血压突然断崖式下跌,最低跌至58/48mmHg,监护仪的报警声尖锐得刺耳;呼吸频率飙升至45次/分钟,即使呼吸机已调至最大支持力度,小莫的胸廓仍剧烈起伏,血氧饱和度像漏了气的气球,一点点往下滑。此时,他神志烦躁,精神、反应力差,唇周发绀,皮肤苍白。
医疗团队判断其已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果断为其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血管活性药物升压、强心,并同时紧急组织多学科会诊,“只有上ECMO才能扛住!”经多学科商讨后,决定立即进行ECMO治疗。ECMO,指的是体外膜肺氧合,是一种先进的生命支持技术,主要用于救治心肺功能严重衰竭的危重症患者。
当透明的管路与小莫的血管对接、机器发出平稳的嗡鸣声时,监护仪上的血压终于从濒死低谷慢慢回升,血氧饱和度也稳住了。但所有人都清楚:这只是“暂缓之计”,室速这个“炸弹”没拆,危险随时会“反扑”。
很快,心脏彩超结果带来沉重打击:小莫的心脏已严重“罢工”,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仅18%。“这是衡量心脏收缩效率的核心指标,正常人能达到50%—70%。”高伟栋解释道,“相当于正常水泵每次能抽走七成水,小莫的心脏只能抽走不到两成,全身器官都在‘断氧断粮’,再拖下去肝、肾等多器官都会陆续衰竭。”
雪上加霜的是,小莫还出现贫血、低血小板、凝血功能紊乱、酸中毒、感染指标升高等情况。
ECMO的嗡鸣声彻夜未歇,PICU的灯光下,医护人员轮流盯着监护仪,每个人的眼睛都布满血丝——必须尽快找到室速病灶,否则ECMO撑得再久,也挡不住“死神”的脚步。
C 射频消融手术 精准定位 数秒“拆弹”
“只有紧急射频消融手术,才能拆了这颗‘室速炸弹’!”看着ECMO维持下仍岌岌可危的小莫,高伟栋斩钉截铁地作出决定——此时常规治疗已完全失效,射频消融手术成了唯一的生路。
沟通方案时,莫先生夫妇没有丝毫犹豫:“医生们经过好几次会诊,我们信你们!”术前谈话提及风险,两人异口同声:“孩子交给你们,绝对放心!”手术室外,他们没有坐立不安,只是默默等候,这份信任成了医护人员最坚实的后盾。
可ECMO支持下的射频消融手术,远比常规手术难上数倍。导管室里,小莫身上插满ECMO管路、呼吸机管道和静脉通路,密密麻麻的管子像藤蔓般缠绕,手术床哪怕轻微移动,都可能碰脱管路引发大出血;更棘手的是,小莫心脏搏动微弱(EF值仅18%),常规心腔内标测就像在“晃动的靶场找目标”,加上他尚未成年,血管细,穿刺难度远超成人,稍有偏差就可能损伤心肌。
“射频消融手术的核心是‘精准定位’,就像在心脏里找‘漏电点’,再用射频能量修复。”高伟栋解释,常规消融时心脏正常搏动,标测信号清晰,可ECMO下心脏“动力不足”,信号微弱易失真,他们只能靠三维标测系统,像“给心脏画三维地图”般,一点点勾勒电活动轨迹。为防出血,团队术前做足准备,手术中每一步操作都放慢速度。
1个小时的精细标测后,屏幕上终于出现关键信号——左心室内一处异常电活动点被锁定,正是室速病灶!高伟栋手持消融导管,精准对准病灶释放射频能量,仅仅数秒钟,监护仪上紊乱的心率曲线突然变得平稳,顽固的室速彻底终止。巩固消融后,反复刺激心脏,再也没诱发心动过速,手术成功了。
术后第二天,小莫顺利脱离ECMO和呼吸机,血管活性药物停用,身上的管路一根根被拔除;复查心脏彩超,EF值从18%恢复到50%,瓣膜反流明显减轻。经过营养心肌、抗感染治疗,10月10日,小莫康复出院。当天,家人将印着“德高医精 仁心仁术”的锦旗送到心血管内科。
这场救治,是医患双向奔赴的胜利,更彰显了江门市中心医院的硬实力——面对ECMO辅助下的高难度消融,多学科团队凭借丰富经验和精准技术,攻克管路干扰、信号微弱等难题,短短数秒“拆弹”成功。这不仅证明该院心血管内科在复杂心律失常救治上的卓越能力,更印证了多学科协作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核心价值,为这个年轻的生命筑起了坚实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