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侨都·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构建灵活开放的家校协同机制
以善文化为内核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因材施教?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0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善文化为内核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文化自信在核心素养内涵中位居首位,而跨学科任务群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基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陈白沙小学“博雅至善”的办学理念,以“怀旧零食铺”慈善义卖活动为案例,提炼善文化作为核心内涵,通过构建“以善文化为内核,构建学科融合育人机制;以真实情境为载体,驱动跨学科目标落实;以双向赋能为路径,促进文化素养协同发展”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提升语言素养,从而实现语文素养提升与文化修养的协同并进。

    江门市陈白沙小学 倪锐敏 冯紫桃

    根据“博雅至善”的理念,江门市陈白沙小学培养学生广阔的知识视野和开放包容的胸怀,建设“环境熏雅、雅师育雅、雅行生雅”的“三雅”校园文化。

    一是以善文化为内核,构建学科融合育人机制。学校在“怀旧零食铺”慈善义卖活动中,将善文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学科与育人目标的有机融合。首先,通过“学”与“善”的目标融合,引导学生在宣传文案中运用修辞手法,如“一口虾条酥脆,一份爱心传递”,实现语言素养与道德情感的同步提升。其次,强调“知行合一”,鼓励学生在义卖中践行善文化,将语言表达与公益行动紧密结合。最后,构建“德能兼备”的双维评价体系,既关注语文能力的展现,也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品德表现,推动评价方式从单一能力导向向综合素养转变。

    二是以真实情境为载体,驱动跨学科目标落实。在活动中,学校通过“双场景联动”模拟义卖场景,让学生扮演摊主、宣传员等角色,在语文课中撰写宣传文案,在美术课中设计海报与摊位,增强参与感与趣味性。同时,设置“双任务整合”,如设计摊位、撰写文案、计算善款等,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知识,促进知识整合与实际应用。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分享实践体会,深化对善文化的理解,推动思行融合与能力迁移。

    三是以双向赋能为路径,促进文化素养协同发展。在活动中,语文通过文案传递善念,数学通过计算培养责任意识,美术通过设计提升审美能力,形成“知文互进”的学科互补机制。同时,活动将善文化贯穿活动全程,实现“情理共通”的文化浸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道德情操。此外,通过完成跨学科任务,学生实现“学用合一”的能力迁移,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增强综合素养,为自身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以善文化为内核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以“博雅至善”理念为根基,通过构建融合机制、创设真实情境、实现双向赋能,打破了学科界限,让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在活动实践中,学生不仅提升了语言运用、逻辑思维等学科能力,更在点滴行动中理解善、践行善,实现了“文以载道”与“立德树人”的统一。这种教学模式为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即扎根文化土壤,联结生活实践,让语文学习成为滋养心灵、传承文化的过程,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与文化修养的协同成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