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河涌变清 生活舒心
带领村民“吃螃蟹”
以“工改工”促增收
打造全龄乐享“幸福圈”
“侨海报国”引发共鸣
乡村颜值内涵“双提升”
气温逐日回升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10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塘口镇织就全域污水治理网
河涌变清 生活舒心

潭溪污水处理厂配备一套高效的污水净化系统,图为滤掉污水大块杂质的格栅池。

    “以前天热时,屋后的河涌发出刺鼻的臭味,顾客宁愿站在路边等,也不愿在店外屋檐下多待,夏天生意得少三成。”昨日,站在自家店铺门前,老板谢沃根看着门前清澈的念母桥河涌感慨道。如今,微风掠过水面带来清新气息,店外的餐桌坐满食客,既有老顾客,也有慕名而来的新客人。

    这些前后的变化,始于潭溪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投用。这座坐落于塘口镇潭溪圩的潭溪污水处理厂,于今年8月正式竣工投用,成为区域污水治理的“关键一环”。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华炽

    全域治污破解难题

    据介绍,潭溪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707平方米,建筑面积116.8平方米,配备了一套高效的污水净化系统。厂区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达500立方米,配套的3.671公里污水收集管网(其中重力污水管道3.636公里、压力污水管道0.035公里)如同“毛细血管”,将周边3700余名居民及商户的生活污水尽数收纳,再通过污水提升泵站输送至处理厂。

    在处理流程中,污水要经过多道工序——先经格栅池过滤掉大块杂质,再进入调节池均质均量,随后流入集成一体化设备进行核心处理,最后通过紫外线消毒杀菌,达标后排入念母桥河涌。产生的污泥经污泥池沉淀、压滤机脱水后外运处置,上层清液回流再处理,形成完整处理链条。这项工艺能高效降低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悬浮物等污染物含量,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潭溪污水处理厂是塘口镇全域污水治理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塘口镇已构建“3座集中式污水厂+114座农村小型处理设施”的治理格局,3座集中式污水厂分别为潭溪圩的潭溪污水处理厂、塘口旧圩的旧圩污水处理厂、水边区域的水边污水处理厂,114座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散布于各村,实现城镇核心区与乡村片区污水治理全覆盖。

    这样的布局,源于城镇化进程中凸显的环境问题。

    此前,塘口旧圩等区域人口集聚,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续增长,无序排放导致低洼地带污水淤积发黑、夏季异味弥漫、蚊虫大量孳生,不但污染水体环境,更直接威胁村民身心健康。“以前一到夏天,排水沟的臭味能飘半条街,窗户根本不敢开;下暴雨时,路边积水能没过脚踝,出门都得绕路。”潭溪村村民“强哥”的话道出了曾经的困扰。

    如今,这一治理格局彻底改变了现状——污水横流、水体发臭的顽疾被根治,空气清新度显著提升,周边河流水质逐步改善,同步铺设的管网解决了暴雨内涝问题。“现在打开窗户能闻到新鲜空气,下雨天出门也踏实了。”“强哥”笑着说。

    河涌“变身”带来民生红利

    念母桥河涌是潭溪圩的重要水体,全长约700米,自潭溪市场出发蜿蜒汇入泥海河支流,兼具防洪排涝、农业灌溉、生态调节三大核心功能。此前,河涌水源主要依赖雨水补给及周边水流汇入,水质受污水排放影响显著。如今,经处理的达标尾水注入河涌,昔日受污染的河涌变身“清水河”。

    在生活层面,河水异味彻底消除,蚊虫孳生大幅减少,河涌周边从“避之不及”的区域转变为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户外休憩空间得以拓展。在生产层面,处理后的达标尾水可补充灌溉用水,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直接降低了村民的农业灌溉成本。在生态层面,清澈的河水激活了生态活力,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岸边植被愈发茂盛,形成“水清、岸绿”的良性生态循环。

    “环境好了,客流也多了,这真是帮我们解决了经营上的大难题。”谢沃根忙着招呼客人,脸上露出了笑容。

    从污水横流到清水环绕,从环境困扰到生活舒心,塘口镇用一张全域污水治理网,织就了村民与商户的幸福生活图景。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