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新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爱国卫生运动不松劲
多方共建“无蚊小区”
绝育雄蚊“出战”
全方位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天气清凉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0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绝育雄蚊“出战”
新会启动“以蚊治蚊”工作

    江门日报讯 (记者/简家琳) 10月21日,记者在新会骏景湾豪庭看到,小区绿化带等公共区域布置了多个黑色桶状“益蚊扩散站”,专业人员正往里面投放携带沃尔巴克菌的绝育雄蚊蛹,以生物绝育技术阻断雌蚊繁殖链,从源头降低蚊虫密度,织密疫情防控网。

    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伊蚊。要预防基孔肯雅热,关键在于切断其传播媒介。近期,新会区启动“以蚊治蚊”工作,在社区、村居等地设置“益蚊扩散站”,释放绝育雄蚊蛹。这些雄蚊蛹羽化成蚊后会自行飞出,与野生雌蚊交配使其所产蚊卵不育,以此降低野外伊蚊密度,减少蚊媒疾病传播风险,实现长效防控。

    “‘以蚊治蚊’是当前全球较为常见的防控伊蚊传播疾病的方法。”广州威佰昆生物研究院成果应用室主任吴功新表示,“我们在每50米范围内投放一个扩散站,每个扩散站每周投放2次蚊蛹,每次约2000只。投放后2-3天内,蚊蛹孵化,孵化后的雄蚊会主动寻找当地雌蚊交配。根据长期实验结果,这种方法能在一个月内将当地蚊媒密度显著降至90%以下。”

    据介绍,与普通蚊子不同,携带沃尔巴克菌的绝育伊蚊雄蚊以植物汁液和花蜜为食,不叮人、不吸血,因此又被称为“益蚊”。同时,“益蚊扩散站”内虽存积水条件,但已预先投放了保幼激素,阻止积水内的蚊卵成蚊,避免扩散站成为新的蚊虫孳生地。

    目前,新会区已在新会骏景湾豪庭、会城街道永安村等地累计安装110个“益蚊扩散站”,有效降低蚊媒密度,为市民群众营造安全宜居的生活环境。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