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当Marcos Dracos看着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国同行的会议大厅时,内心都洋溢着无限的喜悦与自豪。他为自己梦想的实现感到高兴,也为美丽而友善的中国已迈入世界中微子研究前列感到骄傲。他很满意这一次的国际合作,因为他认为王贻芳等中国科学家是真正干大事的人。
除了安排大量时间处理合作组日常工作外,Marcos Dracos和他的团队还全力投入到江门中微子顶部径迹探测器及其电子学设计和生产中。在一次次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他实现了自己的科学追求。进入探测器安装阶段后,Marcos Dracos开始频繁地钻进打石山地下700米的实验现场。
Gioacchino来自意大利国家核科学研究所,是江门中微子项目副发言人之一。同时,他也一直参与位于意大利格兰萨索山下的一个中微子探测项目Borexino。那是一个在地层深处研究太阳中微子的项目,也是Gioacchino梦想开花的地方。就在2020年6月,Gioacchino和同事们正式公布了Borexino震惊世界的发现:首次观测到太阳中碳氮氧循环过程产生的中微子。
在欣喜之余,Gioacchino更加期待江门中微子的早日建成。他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个深埋于中国地下700米项目的倾心。他微笑着告诉媒体记者,在全球几大中微子实验项目(如JUNO、美国的DUNE、日本的HyperK等)中,江门中微子实验有望率先测定中微子质量顺序,并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完成对三类中微子振荡参数的完备性测量。合作组将液体闪烁体这个核心技术推进到前所未有的成熟度。未来10年这里将在基本粒子和天体物理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成为国际中微子实验项目中的明星。
在最近三年里,这已经是Alberto Garfagnini第十次来到打石山。保安们都叫他“尼尼教授”,厨房的师傅也熟知他最爱吃开平焖鹅。他喜欢这个中国南方的山区小镇。周末时,他就搭便车跑到10公里外的金鸡镇,那里有许多让他流连忘返的美食。有时,他会在“胡记煲仔饭”的档口前驻足半小时,目不转睛地看着老板手脚麻利地制作各式煲仔饭。他觉得这工作比自己的电子学研究还要高深,当然,也更有趣。
Alberto Garfagnini是电子学系统的外方负责人,也是大胡子江晓山的搭档,来自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帕多瓦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五所大学之一,有着800多年的历史。那句“为帕多瓦,宇宙以及全人类的自由而奋斗”的校训延续至今。每当想起这句悠久而崇高的校训,Alberto Garfagnini都心潮澎湃。他觉得自己现在在地下700米处工作,就是在为宇宙的自由而奋斗。他是2013年9月在北京参加学术会议时,应王贻芳之邀而决定加入江门中微子实验团队的。在此之前,他一直从事中微子物理学以及加速器物理学研究。他为自己能够加入JUNO这个“惊人”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而兴奋了许久。
Alberto Garfagnini和他的团队最初加入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的时候,承担的是反符合探测器的研发。之后,他和伙伴们对光电倍增管的读出电子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找到大胡子江晓山,希望也能参与电子学的开发。两人一拍即合,由此开启了两个团队长达10年的紧密合作。高能所的团队有时候会跑到帕多瓦大学去工作,帕多瓦大学的团队有时会跑到北京来工作。江门中微子实验的电子学研发,架起了中意两大科研机构友谊的桥梁。Alberto Garfagnini对此非常满意:“我们更像一个大家庭,一起工作,共同寻找解决方案。休息时愉快地聊天,结伴去寻找美食。”
到了2017年,电子学设计研发基本完成,进入生产调试阶段。Alberto Garfagnini待在中国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他会随着高能所的同行们跑到各地的生产厂家,守在车间里检查整个生产流程。有时他会突然出现在打石山下的工地,在那里一待就是十天半个月。他知道,在自己心里,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这个伟大的实验。有一天,开平的朋友领着他去看当地人舞狮。他看得眉飞色舞,他觉得自己也成了神秘的中微子世界的舞狮人。
金鸡镇第一次迎来这么多来自国外的朋友。科学让这个偏僻的山区小镇与世界相连。在打石山下工作的外国科学家们也经常趁着休息日跑到镇上、村里转悠。金鸡镇好多老头老太太都学会了和他们说“Hello”。
2023年5月底的一天,金鸡镇接到通知,泰国公主诗琳通要来看江门中微子项目。外国王室要员来到金鸡,这可是金鸡镇亘古未有的大事。镇里立即召集全镇干部以及各村委会干部开会部署,全面清理全镇范围内的乱搭乱建和卫生死角,深入整治从圩镇到打石山道路两旁的景观。当天下午,全镇干部都扛着工具上了街、下了地。该挖的挖,该扒的扒,该除草的除草,该种花的种花,整整忙活了一个礼拜。
到了6月3日那天,金鸡镇的百姓都知道,有位大人物要来江门中微子实验基地。游东村的村支书关沃勤穿着洁白的衬衫帮忙指挥交通。有村里的后生问他:“勤叔,来的是什么大人物呀?”
关沃勤说:“不知道,哈哈,总之是大人物。我们金鸡镇以后常有大人物来。”车队静静地过去了,关沃勤还不忘朝车队挥挥手。
车内,泰国公主玛哈·扎克里·诗琳通对即将到来的地下700米之旅充满期待。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她将第五十次访华的目的地选在了这里,前来探望参与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建设的泰国科学家。当然,也因为公主本人就是个科学迷,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是老朋友了。早在2017年,中国高能物理研究所就与泰国的朱拉隆功大学、苏若那里理工大学、国家天文学研究所签署了科学合作备忘录。这3所大学也正式加入了江门中微子国际合作组。诗琳通公主亲自从泰国飞到北京参加了这一签字仪式。
在王贻芳的陪同下,已经年近古稀、满头银发的诗琳通公主捧着一本紫色封皮的笔记本坐上了直达江门中微子地下700米实验大厅的轨道车。这时候,正是有机玻璃球安装最关键的时刻。赤道层的安装本来就难度最大,而大量的现场粘接工作让所有人都感到肩上沉甸甸的。一路陪着尊贵客人的王贻芳还不时见缝插针地查问现场安装中的问题,让衡月昆和马骁妍不由得紧张起来。而诗琳通公主则像个好学的青年,有数不清的问题缠着王贻芳问。
站在大水池子顶部的瞭望台上,密如蛛网的巨大的不锈钢网壳就在眼前。穿着黄色工作服的工人在网架上忙碌,如攀爬在一张巨大的蛛网上。不锈钢网架泛着银色的光,已经安装好的光电倍增管如镶在网架上的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诗琳通公主望着眼前这不可思议的奇迹,眉目间写满了赞叹。
泰国有多家机构参与了江门中微子国际合作组,也派出了15名科学家参与这一项目,负责光电倍增管的测试、磁屏蔽系统的设计,以及承建尺寸约40米的地磁场补偿线圈。
在这远离祖国的山旮旯地层深处见到他们爱戴的公主,现场工作的泰国科学家们都激动不已,抢着回答公主的提问。公主则和他们聊家常、聊工作、聊泰国科学家参与这一项目的贡献和收获,还招呼所有的泰国科学家一起合影留念。现场恰巧有一位两个月前才从北京来到打石山工作的泰国籍小伙子,叫泰沐阳。他目前是中国高能所的在读博士。王贻芳特意招呼他过来给公主介绍他参与的液闪纯化工作。公主驾到,平日里讲话总是眉飞色舞的泰沐阳脸一下子红了,紧张得结结巴巴。
王贻芳看着这些兴奋的泰国科学家,不由感慨万千。他也深深地知道,在这个项目中,中国承担最多、付出最大,可如果没有全世界科学家的竭诚合作,这条路还会艰难得多。实验科学的成果是属于全世界的,科学发展应该福泽全人类。这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常常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吧。
2、这是我们心里最美的风景
在灌注前,王元清特地从北京飞到广州,随后风尘仆仆地赶到打石山。中心探测器即将全面封闭,世人再见它的容颜要在30年后了。王元清这些日子里心心念念的事就是再赶到打石山下来看它一眼,和它合张影,以至于出发前一晚都失眠了。
在王元清的心中,这个举世瞩目的中心探测器就是他的孩子。为了这个孩子,从2012年到2015年,他不知道熬了多少夜,掉了多少头发。那些日子,高能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共同组建的中心探测器组的科研人员都憋着一股劲,就是要设计出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的最佳方案,并与合作组内其他方案竞争。为此,王元清带领清华大学的团队投入了长期的实验中。这期间他们先后完成了一系列的有机玻璃性能实验、不锈钢螺栓和环槽铆钉的连接承载实验……这些实验让他们的构想越来越清晰,也让他们的信心越来越坚定。在这条成功与失败密密交织、艰难前行的路上,王元清迈向了他的花甲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