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无偿献血证书,是吴健明多年来无私奉献的见证。无偿献血路上,他默默坚守了19年,用善举温暖人心,用血液挽救生命。“献血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还能救人,何乐而不为。”
吴健明是新会人,就职于江门市新会区亿盈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19年里,他累计献血138次,献血总量达54400毫升,曾荣获2020—2021年度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广东省2015—2016年度全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4—201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等。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蔡昭璐 通讯员 梁翠薇
从18岁之约到19年的坚持
谈起第一次献血的经历,38岁的吴健明记忆犹新。早在读书时,他就在电视上看到过无偿献血的公益广告,献血的种子在他心里悄悄萌芽,他打定主意年满18岁后一定要去献血。
2003年7月,高考结束后,吴健明在会城做暑期工。一天下班,路过冈州广场时,他看到一辆流动献血车停靠在旁边,就果断走了上去。“当时很兴奋,终于可以如愿了。”看着血液从手臂里流出来,吴健明觉得很神奇,一想到自己的血有可能会救一个人,心里更是激动不已。
自那以后,吴健明便把无偿献血坚持了下去,而且这一坚持就是19年。他说:“第一次献血之后感觉身体没什么不舒服,想着献血还能帮助别人,很有意义,就坚持了下来。”
很多人担心献血太多会影响自己的身体,但吴健明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这么多年坚持献血,他身体一直不错。“以前妈妈总说‘一滴血三碗饭’,不赞同我献血,经过我做思想工作,现在家人没有那么抵触了。”吴健明说。
从献全血转为捐献单采血小板
刚开始无偿献血时,吴健明是献全血。后来经历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献血的方式,但更加坚定了他献血的信念。
2012年,吴健明从电视上看到,新会区人民医院有个小孩化疗后血小板低,需要广大O型血的爱心人士伸出援手,捐献单采血小板给他。看到新闻后,刚好是O型血的吴健明,立即从新会赶到江门市中心血站,成功捐献了2袋单采血小板。
后来,他还在微博上给该院护士长留言,但得到的回复是小孩已经去世了。这让他大为触动,觉得既难过又可惜。“要是我能早一点知道,早一点捐赠给他,或许这个小孩子就能挺过来,真的很遗憾。”吴健明说,同时他也觉得,如果能有更多的人参与捐献单采血小板,那么就能挽救更多的生命了!
这件事之后,吴健明从献全血转为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的间隔期短了(两次捐献单采血小板之间只需间隔2周),献血的信念也更坚定了。他说,献血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它确确实实可以救人,而且血小板的寿命一般为7—10天,时间一到会自动衰老死亡,与其让它们死去还不如把它捐献出来救人一命。
据了解,健康人体内血小板数量充裕,捐献后48小时内血小板就可以恢复到捐献前的水平,比献全血的恢复时间要短得多,也不会影响到献血者的健康。
挑战一年献血24次的目标
2021年,我市有2位献血志愿者的献血次数达到了最高的24次,每次捐献2袋血小板,是当之无愧的“献血冠军”。吴健明就是其中之一。当问及是什么让他坚持下来时,他说:“这是我给自己定的一个目标,我想让更多需要单采血小板救治的病人活下来。”
吴健明献血19年,认识很多“机友”(一起上机捐献音采血小板的朋友)。不少“机友”都有一年捐献20次以上的经历,这让他也很想挑战一下。2021年,吴健明工作迎来了“歇息期”,相对没有那么忙碌,于是就把这个目标提上了日程。
为了能按时献血,吴健明平时很注重身体的管理,坚持清淡饮食、适量运动,使身体处于健康的状态。每月两次从新会到江门市中心血站的往返,吴健明风雨无阻,最终达到了一年献血24次的目标。
对于如今的吴健明而言,献血已然成为他吃喝拉撒睡之外的又一件常事。出差时,间隔期一满他也会在当地献血。“在广州、东莞等地都献过,想着能多献一次就能多帮一个人。”他说。
除了坚持献血,多年来他还坚持为无偿献血做宣传,向同事朋友介绍无偿献血的意义,希望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
吴健明最近一次捐献单采血小板是在8月18日。他表示,未来会把捐献单采血小板这件事坚持做下去,初心不改、风雨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