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一片丹心育新人,默默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他们将理想和青春镶嵌在三尺讲台,用热爱和坚守诠释教师职业的内涵;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对教育事业的庄严承诺,在平凡中追求为人师表的成功与快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教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第38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同聆听优秀教师代表的故事,向“最美园丁”致敬。
文/图 张安怡 梁晓敏 周晓营
恩城一小语文教师梁艳凡
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劳动模范、南粤优秀班主任
教育信念:用语言播种,用心血耕耘,用汗水浇灌,用爱心滋润
不断创新 提高教学质量
“当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是我毕生的追求。”自1988年进入教师队伍以来,恩城一小语文教师梁艳凡不断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为她热爱教师这份职业。
潜心育人,静心教书。能站在讲台上传道受业,能看到学生们快乐毕业,就是梁艳凡最大的幸福。
把语文课变成“情景剧”
1988年7月,刚从师范毕业的梁艳凡被分配到恩城第一小学工作,由于教学成绩突出,1995年,梁艳凡成为学校中低年级语文科研领导小组负责人。在实践中,梁艳凡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她的语文课极具趣味、诗意和活力,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
“枯燥的课堂很容易消磨学生的兴趣,所以,我带领科组开展‘情景、想象、实践、思维’教学实验研究,借助多媒体课件和数字化教学工具,让同学们通过情景代入,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梁艳凡说。
沉闷的语文课变成“情景剧”,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方法在恩平教育系统内大获好评,梁艳凡的公开课也多次被推荐为恩平创新教育观摩课。
梁艳凡还是恩平市的学科带头人,先后参与省立项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德育研究》,以及江门市立项的两个课题《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一体化的研究》《改革教法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想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把师爱毫不保留地倾注在学生身上”是梁艳凡的工作准则。
学生小吴原是一位天真活泼的小男孩,但一天晚上突然离家出走了。当晚,梁艳凡接到小吴妈妈的电话后,立刻动身配合寻找。后来,她们在一家电子游戏机室找到了伤痕累累的小吴。
梁艳凡细心询问得知,原来,小吴的父亲前不久因病去世,他的妈妈情绪很不稳定,经常发脾气,母子关系日益恶化。
此后,梁艳凡频繁到小吴家家访,开导小吴的妈妈,耐心给小吴做思想教育。在梁艳凡的努力下,小吴和母亲的关系回归正轨,小吴的生活恢复了正常,学习也有了较大进步。
同时,多年来,梁艳凡深知责任重大,不断磨练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参加各类进修和专业培训,储备更多经验和知识。近年来,梁艳凡有十多篇论文在恩平市获奖;她总结的转化后进生经验《感化—转化—优化》入选恩平市《先进班主任经验集》;撰写的论文《再谈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报刊发表。
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优秀班主任、广东省特级教师、江门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育园丁”、恩平市第八批拔尖人才……二十多潜心教学,梁艳凡的个人“荣誉墙”早已收获满满。
“我想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梁艳凡说。
恩城中学校长郑妙群
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南粤优秀教师
教育信念: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不忘初心 争当学生认可的教师
在恩城中学校长郑妙群看来,“自信”是做好工作的秘诀。
“我并不是夸自己,我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是有信心的,学生们都喜欢上我的课。”蓦然回首,郑妙群在中学物理教学这片热土上已经辛勤耕耘34年。
虽然现在身负校长重任,但在百忙之中,郑妙群依然坚持每周给自己安排不少于两节的物理课。她说,只有在三尺讲台之上,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为学生传授知识,是她最大的乐趣。
坚持初心当学生认可的教师
回忆初心,郑妙群说:“在我求学的年代,由于条件艰苦,教师资源相对缺乏,好老师不多。我便立下目标,要当一名好老师,当一名被学生认可的老师。”从教34年里,郑妙群不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
多年前,郑妙群的学生吴某因母亲去世而情绪低落,她得知情况后立即前往吴某家中探访。除了做好吴某及其家人的安抚工作以外,她还动员班上的其他同学主动关心、帮助吴某。
郑妙群担心吴某因此而影响学业和生活,便将吴某接到自己家中食宿。在郑妙群的悉心照料之下,吴某在短时间内回归正常的生活学习,并以优异成绩考上中国地质大学。
此事也成为郑妙群教学生涯中的一段佳话。
担任恩城中学校长后,郑妙群提出了“先成人后成才,扬美求真,和谐发展”的德育理念,创造性地把学生家庭、学校、社区三者联系在一起,与社区居委会、派出所结对,共同营造教学育人的“闭环”环境链。
郑妙群还以“三元整合导学”为引擎,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接受教育的成长平台,使每一位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下、有所成”。
教书育才两手抓
“我的课堂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们都喜欢跟我学物理。”郑妙群自信地说。
这份自信源于她过硬的业务水平和科学的教学方式。
郑妙群并不追求“发言热闹的课堂”,而是让“鼓励”成为课堂常态,打造“用心互相倾听的课堂”。
“课堂上,我会用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同时,引导学生耐心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们都敢于表达。”郑妙群说。如,课堂上,她以“学习中我们能和谁交往”“学习中我们怎样与物接触”等为主题,让学生知晓如何“与人交往”“与物交往”,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对于教师,郑妙群也发挥“传帮带”作用,为学校培育年轻教师人才。
从备课、课前教具准备、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习题评讲等常规环节,到课后辅导、教学科研以及班主任工作等,郑妙群会手把手,悉心指导年轻教师,使他们迅速成长。郑妙群已为恩平教育系统培养出一批先进教育工作者:恩平一中教师梁结明、梁健锋成为恩平市教育先进工作者;恩城中学教师朱宪集成为恩平市教育先进工作者、江门市高中教学质量先进个人。
恩平一中物理教师邬春桂
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粤优秀教师
教育信念:追求智慧的教育艺术,做对学生人生有影响力的教师,让学生因我们的相伴而幸福
用心用情 做学生的引路人
深夜12点,恩平一中物理教师邬春桂仍在伏案工作。她的教材、备课本上,全是密密麻麻的笔记。把每一节课都当成公开课来准备,力求把每一节课都上成优质课,是邬春桂30余年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
勤奋进取 创造优秀的教学成绩
1994年,邬春桂从江西省调任至恩平市牛江镇方寿林中学任教初中物理,成为该校当时唯一一位物理老师。在她的悉心教导下,该校学生在2002年中考中,物理成绩名列恩平第一。因教育教学成绩特别突出,邬春桂于2002年调入恩平市华侨中学任教高中物理,2006年,调入恩平一中任教至今。
30余年的勤奋进取,邬春桂不断探索完善自己的“设疑、启发、解疑、归纳”课堂四段教学方法,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欢迎。此外,邬春桂还创造性地运用“分层教育”方法,对学生因材施教,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她表示,对成绩突出的学优生,既要表扬也要及时指出存在问题,防止学生骄傲自满;对成绩中等的中层生,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成绩、纪律欠佳的潜能生,要坚持鼓励为主,及时与家长沟通,通过家校结合,帮助他们变得更好。
同时,邬春桂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先后12次参加广东省、恩平市教育局组织的名师“送教下乡”支教活动,深入农村学校授课、作学术报告,其科研成果和教学理念在恩平中学得到推广和普及。
过硬的教学素质和优异的教学成绩让邬春桂获得了广东省特级教师、首届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南粤优秀教师、江门市名师、恩平市拔尖人才等荣誉。
爱生如子 用心呵护学生成长
从教30载,邬春桂一直努力做对学生人生有影响力的教师。“希望学生因为我的相伴而感到幸福。”一直以来,邬春桂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从恩平一中毕业多年后,邬春桂的学生吴俊(化名)依然记得邬春桂主持的那节主题班会课。“那节课上,邬老师让我们拥抱父母,对他们说一声‘谢谢妈妈/爸爸,我爱你’。”吴俊回忆道,当时,自己正值青春期,和父母的关系变得疏远,但那一次拥抱,让他和妈妈都热泪盈眶,他和父母的关系也从此变得亲密起来。
“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对邬春桂而言,每一位学生都如自己的孩子一般,除了教会他们学科知识,邬春桂还希望陪伴他们成长。
为此,邬春桂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心理课程,精心研读专业书籍。“只有充分理解学生的立场、想法,才能更好地为他们解决困难,从而引导他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邬春桂说。
恩城二小校长冯雪璀
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江门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江门市优秀教师
教育信念:创新为艺术之本,人品乃师德之魂
躬耕教坛三十载 一片丹心育桃李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要把学校办好,把学生教好,书写无悔青春。”这是恩城二小校长冯雪璀经常说的一句话。这位已经躬耕教坛30载的人民教师,如今依然葆有投身教育的初心与情怀,一片丹心育桃李,尽心竭力,默默前行。
为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同学们,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金秋时节清风爽,送来开学钟声扬。在恩城二小的校园里,重返校园的学生们在冯雪璀的引领下,跟随着“开学第一课”的红色足迹,开启新学期。
“少年有志,国家有望。我希望同学们爱己、爱家、爱党、爱国,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成为‘心中有爱 强国有我’的新时代好少年。”谆谆教诲,催人奋进,在冯雪璀的引领下,学生们发出自己的誓言,洪亮的誓言响彻会场。
近年来,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都是冯雪璀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尽管开学准备工作千头万绪,冯雪璀总是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精心为学生们上好“开学第一课”。冯雪璀说,作为学校的“当家人”,不再担任日常教学工作的她,通过给同学们上思政课,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名校长做好“传帮带”
教育界流行一句话:“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2021年7月,冯雪璀被评为江门市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面对新的赛道、新的挑战,冯雪璀充分发挥名校长的引领、指导、示范作用,做好“传帮带”。
今年暑假期间,冯雪璀率名校长工作室成员到台山市白沙镇中心小学、北陡镇中心小学开展研修活动。冯雪璀表示,作为校长,既要“沉下身子重实干”,还要“抬起头来明方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究技巧与策略,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艺术。在谈论到如何成长为一名“名校长”时,她说,要加强主动学习,寻求专家引领,融入实践探究,注重课题研究,“校长要推动课堂教学方式转变和评价改革,成为新课标的引路人和践行者”。
君堂镇中心小学校长侯锐干是“冯雪璀名校长工作室”的成员之一。回想过去一年多来在工作室学习的感受,他表示,冯雪璀在研修活动中分析了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三者之间如何转化,一线校长、教师如何解决教材落差、教学落差等问题,为他日后的校长工作产生了新的启发。
“我出生在教师家庭,我的爸爸就是一名教师,他在灯下伏案工作,是我对人民教师最初的印象。”冯雪璀说。在父亲的影响下,师范学校毕业后,冯雪璀毅然选择走上三尺讲台。从教30年,冯雪璀取得了不少荣誉,但她总是习惯把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归零”,继续寻找工作中的不足,努力改进,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冯如小学校长冯奕安
南粤优秀教师、江门市优秀教师
教育信念: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让孩子的童年生活 更加绚丽多彩
从教28年,对冯如小学校长冯奕安来说,没有什么比见证一所新学校拔地而起,并伴随它越办越好而更有成就感。“我们脚下这片土地,4年前还是‘一张白纸’,过去4年,我们一路流汗一路奔跑,共同绘出心中的教学乐园,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冯奕安说。
与冯如小学一同“成长”
“学校第一根桩打下的时间是2017年8月15日,那天起,我便和同事们一起,风雨兼程,为一年后新学校的落地投用拼尽全力。一转眼,新学期又开始了,冯如小学也4岁了……”8月31日,看着教职工们为新开学忙碌的身影,冯奕安感慨万分。
2018年9月1日,冯如小学正式投入使用。从学校奠基,到教学大楼拔地而起,再到如今有近3000名师生,冯奕安见证了冯如小学的诞生和成长,带领这所以“中国航空之父”冯如命名的学校稳步迈进第5个年头。
“三百多天里,机器的轰鸣伴随着工人们匆匆的脚步声,在我们眼中,教学楼由一棵‘树苗’长成‘大树’”“当时处处都是钢筋水泥、工程车,一年后,新学校建好了,4年后的今日,我们的学校更是越来越好了!”说起学校建设的点滴,冯奕安的脸上难掩激动。
在冯如小学校门口,以飞机轮廓为主体的校徽和教学楼上“扬冯如壮志,让梦想启航”十个大字相互映衬。走进校园,不难发现,校园中有不少融入“冯如”“飞机”等元素的彩绘作品,缤纷的色彩、生动的故事点缀着校园。
将冯如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校长作为学校的“掌舵者”,其教育理念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如何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经过四年的历练,冯奕安有自己的一套看法。
“教育就是文化的传承,一所真正优秀的学校,要做到精神引领、文化立校。冯如是我们的骄傲,冯如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冯奕安说。他不仅在校园环境建设上下功夫,更通过上思政课、开展主题活动等形式,将爱国爱乡、崇尚科学、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冯如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不断探索发展航空科技特色教育。
冯奕安介绍,冯如小学自建校以来,“扬冯如壮志,让梦想启航”的教育理念一直激励着这里的每一位学子。“秉承‘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教育宗旨,我带领团队构建‘崇文尚德、爱国自强’的思政教育体系,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育人,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以航天科技为载体,依托冯如资源,打造航空科技教育品牌,让每个孩子的童年生活更加绚丽多彩。”冯奕安说。
接下来,冯如小学将继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恩平市科学技术协会一同打造科技交流地,进一步深化校园科技特色,让学生走进科学、了解科学,让科技基因植入学生血脉。
大槐镇中心小学校长陈永锋
广东省山村优秀教师、江门市优秀教师
教育信念:教育就是倾听孩子声音、陪伴孩子成长,让每个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发光
用心守护每一朵花开
“教育就是倾听孩子声音、陪伴孩子成长,让每个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发光。”这是恩平市大槐镇中心小学校长陈永锋的教育信念。
27年前,刚毕业的陈永锋选择回到家乡大槐镇,扎根乡村学校,用青春年华回馈曾经养育过他的土地,只因“乡村孩子对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渴望,他们期盼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走出乡村,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陈永锋守在方寸讲台,用爱为乡村孩子点亮希望之光,用心守护每一朵花盛开。
身体力行 为孩子建设美丽校园
“我刚来报到的时候,学校里只有两栋教学楼。”回忆起2004年8月刚调任到大槐镇中心小学的情形,陈永锋说,那时候,校园里只有几棵杂乱的树木和荒乱的草丛。“美丽的校园环境能更好地育人”,秉持这样的信念,陈永锋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双手为孩子们建设美丽校园。
他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移栽树木的方法,在校园里栽下一棵又一棵不同种类的树;担任大槐镇中心小学校长后的无数个夜晚,他都忙着设计学校的绿化方案……“就连给花草树木施的化肥都是校长自己调配的,为了改善校园环境,他真的非常用心。”说起陈永锋,大槐镇中心小学教师张红英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在陈永锋的带动下,全校教师拧成一股绳,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背朝天、面朝地,一点点把校园里的泥土地变为绿茵,在原本荒草丛生的地上开辟出一片片园林。励志园、初心公园、桃李园、茶文化主题公园、春晖园、芳菲园……如今的大槐镇中心小学,种植了近百种树木,四季皆有花开。学生们沐浴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与草木一起茁壮成长。
独辟蹊径
探索构建“五育并举”课程体系
“一所学校的文化底色很重要。”大槐镇中心小学的前身是大槐华侨农场中学,以前,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以种植茶叶为生,为了让学生们传承侨文化,弘扬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橡胶林精神”,陈永锋立足学校实际,引入“茶礼养德”理念,在学校开辟小茶园、开设茶艺课程,带领学生们通过种茶、管茶、摘茶、制茶、泡茶掌握“茶礼”,以“茶礼”涵养“美德”。该校独树一帜的“茶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恩平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亮点。
依托园林式的教学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异彩纷呈的美育课程以及独辟蹊径的劳动实践,陈永锋带领教师们积极探索德育为先、智育为重、劳育为荣、美育为根、体育为本的“五育并举”课程体系,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在陈永锋的带领和全校教师的不懈奋斗下,“臻美校园 赋能成长”成为现实。
恩平市第一幼儿园副园长梁春华
南粤优秀教师、江门市优秀教师
教育信念:不忘教育初心,守护美好童真,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不忘教育初心 守护美好童真
“园长好。”开学首日,当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班级门口,孩子们的脸上难掩喜悦之情,异口同声地向他们的“老朋友”打招呼。这位深受幼儿们爱戴的“老朋友”,便是恩平市第一幼儿园副园长梁春华。
用爱守护
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
爱笑,是梁春华给人的第一印象。在幼师岗位上坚守26年的梁春华,虽然一头乌发中已夹杂着银丝,但依然是一位长不大的“大儿童”。她喜欢和孩子们一起游戏、运动,一起跳可爱的舞蹈、唱轻松的儿歌。她常常用夸张的表情、有趣的动作和声音逗乐孩子们。
“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我希望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是后者。”梁春华说,她的使命就是守护好孩子们的美好童真,给予孩子们快乐的童年。
她爱班里的每一名幼儿,用爱心、耐心、责任心照护着孩子的衣食起居。她细心关注孩子们的情绪,读出他们快乐、悲伤、自豪、羞愧、新奇、厌倦……并及时给予回应。“孩子们虽然小,但他们心里十分明白谁是真正爱他们的。而且,他们会用自己的行动来回馈这份爱,比如见面时一声响亮的老师好、毕业后一句真诚的问候……”梁春华坚信,以爱相待,也一定会收获爱。
用心培养
与青年教师共同成长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幼儿园,梁春华不仅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也是青年教师的向导。作为恩平市幼儿园教育督导、信息化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专家,她坚持做好教研工作,主动肩负起培育青年教师的责任,不仅为园内教师开展专题讲座,还组织开展恩平市幼儿园公开示范课活动,带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项比赛,斩获多项殊荣:广东省“粤运动,越健康”线上运动健身活动幼儿趣味田径运动“优秀组织一等奖”,江门市首届园长德育能力大赛“主题活动设计”单项奖一等奖、综合二等奖,江门市学前教育优质课例(说播课)展评活动江门选拨赛评选活动团队二等奖……
2021年,恩平市第一幼儿园开始集团化办学,开设东安分园,梁春华担任执行园长。一年多来,东安分园由无到有,日常运作、环境创设、人员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工作顺利开展,这背后,蕴含了梁春华的心血。同事们称她是“全能华”。“她既会电脑,也会木匠活儿,指导新园创建工作的同时,还兼顾两园的教育教研工作,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恩平市第一幼儿园东安分园教师梁艳婷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梁春华用她的爱与担当书写无悔人生。
恩平市郁文中学数学教师邓森才
广东省第九批优秀援藏干部人才、江门市十佳青年教师
教育信念:用心教学,用爱育人,让所有孩子在国旗下阳光成长
三年援藏行 一生林芝情
“林芝的孩子们读书很刻苦、很用功,这三年是我教书生涯中最特别也是最深刻的回忆。”回想起三年的援藏教书工作,恩平市郁文中学数学老师邓森才仍有点依依不舍。
2019年8月9日,邓森才在征得家人和未婚妻的同意后,奔赴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支教。为了这次支教,他还推迟了婚期。“一定要对藏族孩子们好一点,因为他们的求学之路太艰苦了。”进藏之初,邓森才这样告诉自己。
克服高原反应
全心投入教育教学
到林芝市后,邓森才首先要克服的难关是高原反应。
“刚到林芝市第一中学时,校长就嘱咐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急,生活节奏要慢下来。”邓森才说。到学校报到的当天下午,他便出现了头疼、气喘等症状,血压和心率也都比以往要偏高。
殊不知,当天夜晚才是最难熬的时刻。“因为缺氧,我的睡眠状态非常差,头痛、心跳快,只能靠服用药物以及插氧气管来缓解高原反应。”在林芝的前三天,邓森才的精神以及身体状态都很差。
累!邓森才用一个字形容在林芝支教的感受。
“在广东,我可以连续上三四节课,但在林芝一中,我上完一节课就会觉得非常累。有时候,我要连着上两节课,挑战不小。”邓森才非常急于把数学知识教给学生,未等高原反应完全消除,就劲头十足地投入到了教学工作中。
由于当地缺乏数学教师,邓森才便向学校主动申请带两个班的数学课,并到学校的学生发展中心担任行政工作,除了每周的24节课,他还要完成学校布置下来的学生管理工作、学校简报编写工作以及学生会管理工作。
突破语言障碍
创新教学方式
在林芝一中支教,邓森才要克服的第二个困难是语言。
林芝的学生从小就要学习三门语言:藏文、中文以及英语。
藏文是学生们普遍使用的语言,学生们在思考问题时,都会先入为主地把中文转化成藏文,然后再进行思考。“例如我在课堂上教一个数学公式时,学生们会很自然地把中文翻译成藏文的意思再思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理解偏差。”邓森才说。为提高教学质量,邓森才常在工作之余学习藏文,尽可能优化教学语言,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新知识点。
过程中,邓森才还通过摸索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学业特点,与其他老师一起研讨课堂细节,探究适合当地学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小组学习”“自主学习”和“分层教学”等方式。“小组学习”即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自由组建学习小组,让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其他同学学习;“自主学习”即要求同学们加强课余时间的自我学习约束;“分层教学”即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分别布置相应的习题及学习内容。
在邓森才的努力下,他所带的班级数学成绩有了明显进步。在2022年的高考中,他所带的林芝一中高三(11)班,7人考上重本,29人考上普通本科,8人考上专科。
恩平市沙湖中学办公室主任吴宝娟
南粤优秀教师、江门市优秀教师、江门市十佳教师
教育信念: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永葆教育情怀
用爱谱写教育华章
“因为有学生的喜爱、同事的扶持、学校的关怀,我才得以手执粉笔,站三尺讲台,圆自己的‘育人梦’。”恩平市沙湖中学办公室主任吴宝娟说,她要尽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将一份份爱与温暖传递下去。
坚守乡村教育一线16年
过去16年,平凡的三尺讲台见证了吴宝娟对农村教育一线的坚守和付出。这名“80后”乡村女教师用心教学,潜心育人,默默奉献。
16年前,刚大学毕业的吴宝娟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和家乡的眷恋,到恩平市沙湖中学任教。刚踏上教师岗位的吴宝娟在激动之余,心里暗暗犯难:“我自小生活在城区,对沙湖镇并不熟悉,对沙湖中学的认识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当时我不会开车,只能由父亲载我到车站,我乘坐公共汽车到沙湖车站后,再坐摩托车到学校。一趟下来,至少要40分钟。”回想起自己刚成为一名教师时的情形,吴宝娟的脸上泛起了微笑。
但沙湖中学教师对她的关怀让吴宝娟安心不少。“我报到时是7月,当时,学校的副校长很热情邀请我到他家里吃饭,同事们也非常热心地带我熟悉环境,还时不时煲汤给我喝。就这样,紧张不安的情绪慢慢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暖心和感动,我慢慢开始适应这里的工作和生活。”吴宝娟回忆道。
值得依赖的“靠谱人”
在沙湖中学,吴宝娟担任语文科目教学。她常常这样给自己打气:虽然自己能带给孩子们的有限,但要努力上好每一堂课,教会孩子们知识和道理。
“身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吴宝娟说。沙湖镇留守儿童比较多,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学生缺少家庭的温暖,因此,吴宝娟坚持开展关爱教学和鼓励式教学。她因材施教,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加以引导,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你办事,我放心。”这是沙湖中学领导班子和教师经常对吴宝娟说的话。在同事眼中,吴宝娟为人谦虚谨慎、朴实正直,每次接到学校的工作安排,她都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是个值得依赖的“靠谱人”。
此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吴宝娟还积极挑起帮扶青年教师的重担。她指导的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竞赛多次获奖。在她的带领下,沙湖中学的语文科组获评为“江门市优秀备课组”“江门市优秀教研组”。
多年来,吴宝娟不忘初心,与时俱进,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定前行,用爱谱写教育华章。
恩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师张彧
恩平市名班主任、恩平市师德标兵
教育信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8月30日上午,在恩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教师办公室里,张彧认真翻阅新生入学资料,努力记住每位学生的样貌和名字,力求在开学迎新的时候能第一时间叫出他们的名字。
这是张彧从教以来坚持了13年的习惯。“在开学的时候喊出学生们的名字,能立即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让师生关系更融洽。”张彧说。注重抓住与同学相处的心理细节,是张彧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重要“法宝”。
母亲是她的学习榜样
张彧出身于教师家庭,母亲、表姐、表嫂都是教师,潜移默化中,张彧也把人民教师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
“我的母亲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她热爱工作,喜欢学生。记得小时候翻她的衣柜,我看到厚厚的一叠荣誉证书和奖状,我觉得她好厉害。母亲是我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我的偶像。”张彧说,之所以选择当教师,一方面是受家庭影响,另一方面,母亲的荣誉让她感受到,这是一份受人尊敬的崇高职业。
“母亲爱岗敬业、孜孜不倦的态度是我的精神源泉。同时,我身边有无数优秀教师,他们勤勤恳恳、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也是激励我前进的动力。”张彧说。
创建“和美”特色班
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13年里,有8年时间张彧都担任班主任,她坚持德育为先,注重言传身教,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我希望创建‘和美’特色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张彧说。在她看来,“君子和而不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尊重他们,善于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此外,在班主任工作中,张彧尽可能发挥作为音乐教师的优势,将美育融入德育,引导孩子们发现美、欣赏美,继而创造美和追求美。
平时在班级里,张彧更多扮演的是姐姐或知心朋友的角色,同学们都爱跟她聊天,有烦心事时,也都喜欢找她聊上几句。
“我带的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生几乎都是女生,至今只带过一个男生。”张彧说。这个特别的男学生名叫何健鸿,现在珠海市从业幼师工作。
“学幼师的男生太少了,除了我之外,班里全是女生,我很不适应。好在张老师经常找我聊天,给我卸下心理的担子,我才坚持了下来。”何健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