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控中的预防作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新冠肺炎中医防治专家组特为市民推出江门本土“新冠肺炎中医预防调理方”,广受欢迎。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江门中医药非遗传承人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为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今年8月,江门华侨华人首届中医药论坛的顺利举行,更标志着中医药非遗传承打开新局面,海内外学术交流日益频繁,“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
一双手、十指间,承载的不仅是祖先留下的技艺,也托举着守护江门人民健康的责任。作为江门中医药发展的“火车头”,江门市名中医工作室的中医药非遗传承人,传承“指间非遗”,重塑中医精魂,为护佑百姓健康作出贡献。
文/图 梁爽 黄玉妍 刘森
源远流长 江门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
元末明初,江门市区形成圩集,当地民众防病治病全靠中医中药。这也促进了江门中医药文化的大发展,涌现出了众多岭南乃至全国的著名中医药专家,比如清末民初伤寒四大家之一的岭南名中医陈伯坛、现代国医大师邓铁涛等,都是对中国中医药文化有着巨大贡献的江门杰出中医人士。
传承是中医药发展之根。为了打造江门市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平台,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于2006年成立了江门市名中医工作室,这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名中医工作室之一,并于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先进名中医工作室。
江门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成立江门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江门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年)》,设立中医药强市专项资金,每年由市财政统筹安排专项资金,保障中医药强市建设有序推进。今年,在江门市委市政府、市卫健局的支持下,江门市名中医师承工作“二期工程”及江门市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也得以顺利实施。
近年来,江门市名中医工作室大力挖掘岭南中医药文化遗产,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工作,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目前,由该工作室负责人成永明主持或重点参与多项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工作,已获得专利6项,其中3项已获批入选江门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外3项中医药非遗培育项目“粤香文化项目”“广簕菜药食同源项目”“雷火龙灸项目”,也将以江门市名中医工作室为主推单位,即将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程序。此外,成永明主编出版了《岭南膏方》《无痛蜂疗》等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专著3部。
传承精华 学习本地岭南名中医经验
邓铁涛中医诊法、陈伯坛中医经验,江门本地岭南名中医经验是一个又一个不可估量的宝藏,值得每一位中医药非遗传承人研学。
中国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是地道的江门人,在中医学术界有着非常崇高的学术地位,主持的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法》是国家级的中医药非遗项目。成永明介绍道:“我们组织专家及进修规培医师,认真反复学习邓铁涛教授主编的《实用中医诊断学》专著,领会中医诊法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内容,切实掌握望闻问切及四诊合参。”
值得一提的是,该工作室将邓铁涛教授的中医诊法与现代诊断仪器CT及红外热成像相结合,使很多疑难杂症的病人在这里得到精准诊断。
陈伯坛是广东江门外海人,是岭南四大名医之一,其用药喜重拳出击,用药量较大,收效也快,民间称其为“陈大剂”。陈伯坛先后悬壶广州及香港,并带出多名高徒。成永明说:“我拜读过数十遍陈老所著《读过伤寒论》,收获颇多,可谓是‘教大家读经典的经典’。”
为纪念陈伯坛,江门联合海外华侨、陈伯坛后人在江门外海的西江河畔成立了陈伯坛实验学校。江门市名中医工作室特别敬仰这位从江门走出去的岭南名医,多次组织成员到陈伯坛实验学校举办展览,激励学员们不断学习并提升水平。
薪火相传 江门名医守正创新惠及群众
江门的香文化也是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之地潮湿温热多疫瘴,岭南粤地历来都有燃苍术与艾蒿预防病疫的习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副院长余尚贞活用燃香文化,推广燃苍术及艾蒿的方法,避免就诊患者交叉感染,对保护该院医护人员及病患安全发挥了一定作用。成永明表示:“我们按照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亲自传授的防疫经验方,把苍术、藿香等装入布袋中,制作成便于随身佩带的香囊,赠送给广大基层防疫人员和一线工作者,受到广泛好评。”
此外,江门市名中医工作室学习国医大师周岱翰的防癌经验,认为中医治疗中晚期癌症应当学会“与瘤共存”,根治不切实际,但可通过中医治疗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乃至延长生存期,这也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点和优势之所在。
针对癌前病变等群体,成永明主张扶正固本,中医内治外治综合调理。根据周岱翰教授经验,他把白花蛇舌草、蛇总管、皂角刺等熬制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岭南膏方——岭南消结节膏方,并与岭南蜂疗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疗效。他说:“临床中,很多肺结节及肿瘤术后患者,长期坚持到门诊调理,病情较为稳定。”
生生不息 打造中医特色品牌
成永明团队深挖江门本地具有岭南特色的中医药疗法,比如岭南蜂疗、岭南膏方、蜂毒蜜点涂疗法、广簕菜防疫方、雷火龙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已成功被挖掘整理,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比如,6岁的孩子全身多处湿烂流水、瘙痒,非常自卑,经过蜂疗、膏方、雷火龙灸一段时间后,全身皮肤痊愈,孩子的脸上又绽放出了灿烂笑容。这些疗法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广受人民群众的认同。
作为江门中医药发展的“火车头”,江门市名中医工作室成立十多年来,成功打造岭南蜂疗、岭南膏方、雷火龙灸、蜂毒蜜点涂、红外热成像中医读图技术等特色品牌,在广东以及海内外享有美誉。作为掌握这些特色技术的核心人员及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专家们先后被邀请到十多个省市的三甲医院及港澳地区中医学会,参与近百场中医药学术专题专场讲座。来该工作室求诊的患者,遍及粤港澳大湾区甚至海外。
担负起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当代使命,就要让中医药非遗项目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发挥好维护健康之效,进一步满足当代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未来,江门市名中医工作室一定会继续把弘扬中医药文化,特别是弘扬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重要任务,把中医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造福更多的大湾区人民!”谈及未来发展方向,成永明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