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女,我兑换一包‘红心大米’!”近日,开平市塘口镇宅群村73岁的老党员方学忠拿着一本“积分存折”来到该村党群服务中心的“道德银行”兑换奖品。方学忠口中的“莹女”,正是宅群村党支部书记方晓莹。“红心大米”“积分存折”“道德银行”等新鲜事物,正是她任职以来为激发基层治理新动力、凝聚乡村振兴新合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而开出的“新方”。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通讯员 陈艺锋
从城市白领到乡村“头雁”
1990年11月,方晓莹出生在宅群村。大学毕业后,她在广州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成为大城市的一名白领。
2020年,适逢村级“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宅群村面临“两委”班子老龄化严重,乡村振兴活力不足、方法不多以及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为扭转这一局面,开平市委组织部、塘口镇党委深入实施“头雁”工程,物色年轻的高学历人才返乡担任村干部,方晓莹正是组织部门动员的人选之一。
“你回来吧,村里需要你,乡亲们也需要你。”在村里老书记的动员和乡亲们的鼓励下,方晓莹毅然放弃高薪工作,选择返乡服务。2020年10月,她成为宅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上任以来,她怀着深厚的乡土情结,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发展、强服务、惠民生”工作思路,为宅群村基层治理带来新活力、新风尚,宅群村党支部也因此获评开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小积分”激发“大能量”
宅群村常住人口约480人,年轻人多外出务工,村内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如何进一步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成为摆在方晓莹面前的一大难题。
通过读制度、找典型、学先进,方晓莹结合宅群村实际,创新建设“道德银行”,发放“积分存折”,把纷繁复杂的村级事务标准化、具体化,有效激发党员干部、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希望通过积分制管理引导群众树立‘储蓄道德、收获幸福’的理念,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由‘他治’走向‘自治’。”方晓莹说。
其中,“香园”的建设就是有力例证。“香园”面积1300多平方米,杂草丛生,土地涉及10多户村民,还有10多间荒废小屋。为了调动村民拆旧改建的积极性,方晓莹把“香园”建设纳入“积分存折”加分项。在加分的激励下,村民方振楫动手拆除了部分废弃旧屋。“这次想拿流动红旗,所以要积极表现!”方振楫说。他口中的“流动红旗”是宅群村积分第一名的专属标识。在“头部队伍”的带动下,越来越多村民出钱出力,共同把“香园”打造成开平市“四小园”建设示范点。
记者打开一本红色“积分存折”,看到评价细则共有五大类40项内容,村民按照细则可赚取或被扣除相应积分,每天可根据自己各项活动的参与度到党群活动中心进行记录。村干部月底核实积分情况,并录入“积分存折”。每个季度组织一次集中兑换,凭“积分存折”可到“道德银行”换取相应生活用品或食品。
“还是莹女有办法,现在为了加分,村民个个争着抢着去干活,自觉维护村里的整洁干净”“多亏了方书记,没想到我这么大年纪,还能靠自己的劳动换油米”,宅群村村民对方晓莹牵头建设的“道德银行”交口称赞。
此外,依托村组党群活动中心,方晓莹还带领村“两委”干部建立了“党员夜会”“村民夜话”“榕树头议事厅”等制度,搭建党群“连心桥”,实现村民活动有组织、议事有阵地、“发声”更方便,解决党员、村民白天务工开不了会的难题,针对村集体资产处置、农田征收、村集体发展方向等内容展开热议,激发党员群众参与村集体事务热情。
撂荒地长出“惠民果”
由于大多数村民外出务工,宅群村不少村小组出现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对此,方晓莹带领村“两委”干部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逐步摸清各村小组常年性、季节性撂荒耕地的基本情况,并由宅群村党支部牵头、党员出资租赁,在撂荒地上办起了“红心农场”。
为保证农场正常运作、保证收成,方晓莹主动学习农业知识、请教专家,每天带领党员干部带头下田义务劳作,共同耕好这块“责任田”。“红心农场”种植的大米、番薯、云南小瓜等农作物,优先用于慰问村中老党员、困难群众,让党群共享“惠民果”。
“让宅群变得更好是我作为宅群人的美好心愿,更是我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不可推卸的使命。”方晓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