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喜迎二十大 江门这十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促进战略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打造国际一流大型产业集聚区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2 年 9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奋力打造大湾区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 勇当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促进战略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打造国际一流大型产业集聚区

▲台山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台山工业新城供图
广东华艺卫浴实业有限公司的智能卫浴装配线。唐达 摄
以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已成为省内配套企业最多、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唐达 摄
德昌电机集团“落子”江门,投资约30亿元建设德昌电机产业城。皇智尧 摄
广东艾普升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于2018年到江门投资,专注高、精、尖数控机床领域。 皇智尧 摄
广东科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高速数控雕铣机行业的龙头企业。皇智尧 摄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深刻指出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多次强调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

    江门是广东传统制造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在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使命远大、重任在肩,被省委、省政府赋予“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的定位目标。

    十年来,江门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把工业作为江门经济安身立命之本,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焕发百年工业之城新的时代活力。

    十年间,江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突破5300亿元和128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先进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33.5%、7.6%,提升至40.8%、12.7%,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历尽天华成此景,壮志飞腾更高峰。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下,今天的江门,是省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布局城市,承担着建设面积1395平方公里大型产业集聚区重任,正抢抓机遇,奋力打造大湾区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勇当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今天的江门,深入实施“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战略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大型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正阔步前行,朝着地区生产总值5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45%,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超50%的目标迈进。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若干领域领跑全省,江门这座工业之城、青春之城、希望之城,正迎来工业大发展大突破的黄金时间,必将在全省乃至全国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续写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统筹/唐达

    文/皇智尧

    A  工业之城 使命在肩

    江门,是一座使命在肩的工业之城。

    从上世纪50年代崛起的亚洲最大糖厂——江门甘化厂,再到“金羚洗衣机”“莲花牌白砂糖”等驰名品牌,近百年来,江门在工业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形成了金属制品、家电、造纸和印刷、纺织服装、摩托车等特色优势产业。

    过去十年,正是江门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的十年。

    十年前,以水暖卫浴产业为主的开平水口镇,已是全国闻名的水暖卫浴生产基地。十年间,开平水暖卫浴产业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它们以创新促发展、以转型促创新,成长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水暖卫浴)。

    广东华艺卫浴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艺卫浴”)是开平水口镇水暖卫浴产业的龙头企业。“以前,我们缺乏创新能力,只能按客户的设计图纸依葫芦画瓢,承接低端的代工业务,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进行技术积累。”华艺卫浴首席质量官丁言飞说。

    奋进中的华艺卫浴,已逐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设计部门以及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逐渐掌握了卫浴产业核心技术,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正如华艺卫浴的成长,江门各领域的龙头企业参与并见证了所在产业的蝶变。

    潭江之畔,新会司前镇、鹤山址山镇、开平水口镇,金属制品产业带沿江而布、串珠成链,正以创新转型为突破口铸造新的辉煌。顺江而下,位于新会区双水镇的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正依托维达、亚太森博等纸业巨头,努力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造纸产业链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从产业集聚到绿色发展,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通过“集中供热、集中供水、集中治污、集中物流、集中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于2012年、2014年先后获评国家首批工业循环经济重大示范工程、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

    2022年,省重点建设项目——新会双水发电厂“上大压小”6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正式并网投产。十年间,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坚持走好节能降碳的绿色发展之路,所产纸品能耗比行业平均执行标准低30%,这里因此也被众多纸企视作“梦工厂”。

    以开平水暖卫浴为代表的金属制品产业和以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为代表的造纸产业,既是江门作为广东传统制造业基地的底气所在,也是江门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发展战略,焕发特色优势产业新时代活力的生动写照。

    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新作为。

    广东是全国乃至全球制造业重要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寄予厚望,明确要求广东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心怀“国之大者”的江门,既有责无旁贷的使命感,更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2021年8月,《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江门成为省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的布局城市,其中8个战略性产业把江门标注为“核心城市”,为江门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市委落实省委、省政府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工作部署,结合江门实际明确提出: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深入推进“工业振兴”工程,勇当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制造业发展的稳定器,旨在进一步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

    江门通过重点发展壮大智能家电、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优化提升新一代电子信息、汽车、先进材料、绿色石化、超高清视频显示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筑牢江门工业规模化发展基本盘。

    目前,江门正推动现代轻工纺织产业提档升级,加大摩托车、造纸、印刷、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家具等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力度,打造国内一流竞争力的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2021年,江门金属制品、造纸两条产业链产值分别已达700亿元、近360亿元。

    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制造业发展的推进器,旨在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发展新动能。

    江门通过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安全应急与环保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及前瞻布局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能源、前沿新材料、精密仪器设备、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工业跨越式发展新引擎。

    今年1—8月,八大核心战略性产业集群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提高到51%。其中,现代农业与食品、安全应急与环保、激光与增材制造等战略性产业集群同比增长9.8%、14.8%、13%,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今天的江门,战略性产业集群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座工业之城,使命在肩。

    B  青春之城 潜力无限

    江门,是一座潜力无限的青春之城。

    高端装备制造业被称为“国之重器”,是决定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关键因素,在推动制造强国战略、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转变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也是省重点布局江门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2020年11月,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正式开通运营,位于江门站附近的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也再次引起大家的关注。它背后所代表的,是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十多年前,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广东”)落户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彼时,江门正大力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做大做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智能制造装备等新兴产业。

    短短数年间,以中车广东为龙头的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已先后吸引广东国通克诺尔、广东南奥、鼎汉技术、江门广润等10多家配套企业落户,成为省内配套企业最多、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

    在距离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仅数公里的地方,一家肩负着造出中国自己的高水平滚动直线导轨副产品使命的企业——广东凯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特精机”)一步步向前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见证了江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另一细分领域——数控机床的崛起。

    2013年,凯特精机牵头承担“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并于2016年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创的滚动直线导轨副高性能零部件钳制器、阻尼器以及自润滑器产品,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22年,凯特精机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年,江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十分关心公司的发展和需求,引导和协助公司良性发展,这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助力。”凯特精机常务副总经理谭建辉说。

    从轨道交通产业龙头——中车广东,到数控机床产业“小巨人”——凯特精机,十年间,一家家产业链头部企业、骨干企业快速发展壮大,见证了江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高速发展,江门也逐步成为主导产业突出的全国高端装备制造重要基地。

    作为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形态,推动战略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是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然而,江门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绝非“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切入口、发力点,关键在于强化重点产业链培育。

    当前,江门正深入推进“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优化完善“链长制”,聚焦省战略性产业集群细分领域,紧盯行业风口、技术前沿,重点选取10多条产业链作为主导产业,落实“一链一策、一企一策”,促进战略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此举是江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重要论述、系统落实省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是江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今天的江门,大力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主动对接“链主”企业、头部企业、核心配套企业,强链、补链、延链,培育新支撑点增长点。今天的江门,千方百计助企做大做强,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竞争力。

    今年1—8月,全市15条重点产业链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694.93亿元,同比增长4.4%,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带动作用明显;全市引进超亿元产业链项目145个,投资额923.36亿元,产业链招商取得新突破。

    去年以来,江门重点产业链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达560多家,富华重工被认定为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中集车辆等15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业链企业培育成效显著,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

    去年底,江门抢抓“双碳”战略新机遇,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江门双碳实验室,在全省率先构建“双碳实验室+双碳产业园”政产学研融通发展新模式;刚刚过去的8月,2022首届应急管理与未来城市峰会暨中国产业互联网(江门)峰会举行,并举行了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活动,14个项目总投资555亿元,其中9个动工项目为安全应急产业项目,总投资375亿元,江门“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格局雏形渐现……

    “江门为自身制定了既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布局,又能彰显自身城市产业特色、资源潜质与可持续发展优势的发展定位,从根本上提升了江门的竞争力。”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陶一桃说。

    今天的江门,每一条产业链都是新的支撑点、增长点,有力推动战略性支柱产业日益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这座青春之城,潜力无限。

    C  希望之城 前景广阔

    江门,是一座前景广阔的希望之城。

    2012年初,江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揭牌,十年间,这座国家级高新区先后获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核心区、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等“国字号”招牌。

    过去十年,江门高新区争先进位,高端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壮大,当前正紧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促进优质企业项目落地,全力冲刺国家高新区“全国50强”。

    德昌电机集团是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在微电机和集成电机系统等领域具有全球领导地位。2017年,德昌电机集团“落子”江门,投资约30亿元建设德昌电机产业城,聚焦微电机、汽车零部件、电子驱动装置等先进装备进行研发生产。

    2021年,德昌电机(江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昌电机”)34条马达装配生产线投入生产,产值达到4.9亿元,预计项目整体达产后,年产值将超100亿元。除德昌电机外,优美科、麦克韦尔等龙头企业也先后落户江门高新区,一起朝着“打造千亿产值园区”的目标加速迈进。

    建设国际一流产业集聚区,承载世界级产业集群,这就好比“土壤”与“种子”的关系。

    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是广东省委、省政府面对激烈产业竞争作出的重大部署。

    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江门有基础,9506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腹地广阔、潜力巨大;有底气,20多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7个覆盖各县(市、区)的省级产业园,园区平台基础扎实;有优势,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枢纽门户”,投资环境得天独厚。

    市委深刻认识到,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能有力促进战略性产业集群在“一核一带一区”优化布局,加快推动全省区域平衡发展,对推动江门乃至全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精心打造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

    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坚持产城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打造绿色低碳、智慧高效、产业协同、宜业宜居的国际一流现代化产业集聚区。其中,北组团对内协同广佛、对外主攻中欧合作,加快建设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东组团主攻深江合作,建设“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深度分工合作示范区;南组团主攻与港澳、RCEP成员国合作,共建大湾区宜业宜居宜游的产业示范区。

    “以大型产业集聚区为核心载体,将带动江门深度参与大湾区区域深度分工合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任庆昌表示,江门大力谋划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将改变以往小园区“单打独斗”的局面,有利于塑造更加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形象。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

    今年1月,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动力电池江门基地项目落户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成为江门近年投资额最大的实体项目。“希望充分发挥深圳和江门两地优势,打造‘总部+基地’模式,做大做强江门新能源电池产业。”中创新航董事长刘静瑜说。

    五年前,深圳利和兴股份有限公司选择江门;五年后,它再次投资江门。通过“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的跨市协同组合战略,企业同时享受深圳、江门两地发展利好,实现快速发展。深圳利和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宜潘十分看好这种发展模式。

    如今,江门正积极借鉴上海化工园区、苏州工业园等开发建设经验,引进国际一流先进理念,高起点推动规划布局、产城功能、管理运营优化再造,提升园区发展品质、增强园区专业服务优势,提高园区开发建设水平。

    如今,江门高新区—三江睦洲联动发展先行启动区、新会智造产业园(新能源电池产业园)先行启动区、蓬江—鹤山先行启动区3个先行启动区建设提速;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银湖湾滨海新区启动区、广海湾启动区、台山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启动区、开平生物医药产业园启动区等6个启动区已完成选址布局;新谋划建设的广东(江门)硅能源产业园、安全应急产业园等11个特色产业园建设进展喜人,逐步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发展新格局。

    今年1—7月,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941亿元、增加值482.83亿元,新引进工业企业82家,计划投资782.35亿元,其中上半年有9项重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越来越多企业和项目看好江门、选择江门、投资江门。

    今年8月初,江门市全球招商大会在香港、澳门、江门三地同步开启,111个产业、科技、融资项目现场签约。当月底,RCEP成员国粤商联盟成立大会选择在江门举办,江门一流的投资营商环境在活动中再次得到重点推介,备受客商青睐。

    今天的江门,战略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大型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正在全力打造大湾区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

    这座希望之城,前景广阔。

    相关链接

    十年成长

    江门数控机床产业: 打造高端数控精密 加工装备产业基地

    机床作为生产机器的机器,被称为“工业母机”。如今,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属于千亿级别的市场。《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把江门列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核心城市”,“点名”支持江门打造高端数控精密加工装备产业基地,而江门也正朝此目标努力前行。

    坐落在蓬江区的广东科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杰”),成立于2002年,如今已经成为我国高速数控雕铣机行业的龙头企业,是江门数控机床行业的代表之一,见证了江门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

    过去十年,江门大力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科杰捕捉到手机盖板玻璃加工的市场潜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发生产,企业逐渐步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乘着产业崛起的东风,科杰经过多年的积累,一举打破国外对数控机床产业的技术垄断,成为了“高速数控雕铣机”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如今,科杰已发展成为年产值超10亿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行业内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

    近百公里外的恩平工业园大槐集聚区内,同样专注高、精、尖数控机床领域的广东艾普升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普升”),于2018年到江门投资。

    多年来,艾普升在实现自身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为江门“引流”,恩平也依靠艾普升实施精准招商、以商引商,陆续引进博泰智能装备、百赞智能装备、绮力智能装备等一批数控机床产业上下游企业,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实现了数控机床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蝶变。

    “无论是创造了‘签约快、拿地快、动工快、投产快、上规快’的‘艾普升速度’,还是实现了‘一年破亿、连年倍增’的产值规模,都是政企合力结出的硕果。我们对江门的发展充满信心。”艾普升董事长肖康利说。

    科杰和艾普升,都是江门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2021年,江门以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激光装备及智能专用装备等领域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到约230亿元。

    目前,江门正以蓬江区、恩平市为重点发展区域,培育壮大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着力提升中高档数控机床发展水平,在数控机床这个千亿产业蓝海中竞速争先。这也让科杰和艾普升更加坚定了发展信心:科杰正积极布局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旨在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在新能源电池等关键零部件领域扩展发展空间;艾普升正依托恩平智能装备产业园,着力推动江门率先在珠三角地区打造产业高度集聚的数控机床产业集聚区,旨在实现“足不出江”造出中国领先的“工业母机”。

    十年奋进

    十年硕果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制造业综合实力跃升——

    规上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570.23亿元增长到2021年1280.68亿元,年均增长13.8%。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33.5%增长到2021年40.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7.6%增长到2021年12.7%。

    2021年全市完成技改投资294.34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的39.7%。

    在我国拥有的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中,江门拥有35个工业大类、142个工业中类、349个工业小类。

    已累计建成5G基站7776座,基本实现城区、重要工业园区和重点商圈的5G网络室外连续覆盖;培育了7个工业互联网平台、35个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促进600多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制造业企业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全市规上工业企业逾2970家。

    广东省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在江门布局,其中8个战略性产业将江门标注为“核心城市”。

    2021年共有6家企业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小巨人”企业零的突破;2022年,2家企业获第三批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实现重点“小巨人”企业零的突破;2022年共有9家企业被认定为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平台载体不断完善,产业集聚发展加快——

    拥有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江门)、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等2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拥有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大型产业集聚区,面积1395平方公里,包括北、东、南三大组团,2021年实现增加值801.40亿元,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68.5%。

    形成15条重点产业链,2021年全年合计实现产值4137.8亿元。其中金属制品产业2021年产值约700亿元。

    台山工业新城: 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

    台山工业新城规划总面积138平方公里,统筹整合了台山北部大江、水步、台城三个工业重镇的资源。十年来,台山工业新城聚焦汽车零部件、金属新材料、先进装备和智能制造等产业,狠抓产业链式发展,形成了年产值均超150亿的汽车零部件、金属新材料两大产业。如今,台山工业新城已投入近20亿元,开发土地超过1000公顷,现有工业企业近600家,年工业产值超过400亿元,是台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台山工业新城通过自身的建设发展,已经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和金属新材料两大百亿产业集群。园区成立后,先后有两家企业实现了上市。”台山工业新城管委会副主任戴敏介绍。

    10多年前,深耕汽车底盘零部件领域的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华重工”)落户台山,这也是当时省内最大的“双转移”项目。随后,富华重工凭借技术集成、工艺优良的车轴产品,一步步成长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如今已是全球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的商用车车桥及零部件制造商,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富华重工的发展之路,是台山工业新城崛起的生动个案。

    2015年,台山工业新城获得“广东省汽车零配件技术创新专业镇”称号,在富华重工、金桥铝材、鸿特精密和迪生力汽配等龙头企业的“引流”下,越来越多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落户台山,台山汽车零部件产业也逐渐形成百亿元的产业规模及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产品涵盖发动机配件、差速器、变速箱、转向器、悬挂系统、车桥、车轴、制动器、刹车片、轮毂、车身等多个领域。

    在《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汽车是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江门是汽车产业布局的重点城市。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广东汽车产业重要制造基地。当前,江门正以推进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动汽车产业全链条发展。其中,台山工业新城结合自身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按照“边规划边招商边建设”思路,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力促产业集聚效应尽快见效。

    近日,《广东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实施方案》正式发布,“点名”支持江门规划建设台山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台山工业新城这个百亿园区的成长,还在继续。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