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时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 促进消费加快复苏
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时代答卷
原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盛光祖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成都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读懂用好“两个结合”理论创新的磅礴伟力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 年 9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懂用好“两个结合”理论创新的磅礴伟力

   黄仕成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意味着政治、经济与军事力量的全方位提升,更意味着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这一复兴必然要求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寻求更深层次的文化动力,这就是“两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在的深层次逻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开篇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的提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也是解答时代之问的行动指南。

    “两个结合”是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的必然要求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看,我们以往讲“一个结合”,就是毛泽东同志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之后我们一直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两个结合”重要论断,将其作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一,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创性贡献,更加突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从理论逻辑来看,“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实现本土化、民族化,才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从实践逻辑来看,“两个结合”是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的必然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引领下,才能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飞跃,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也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两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逻辑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长期以来,在现代化理论问题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先发优势和话语霸权,垄断了对现代化的解释权,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甚至把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和发展模式作为放诸四海皆准的“普世价值”,与之不同的发展道路都遭到不同的批判。

    但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越来越深信,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传统,不可能走一模一样的道路,而且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重大危急关头,西方国家所倡导的“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难以形成有效应对疫情等危机的团结意识与集体信任。与之相反,我们国家以人民为中心,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特点,蕴含深厚的家国情怀、天下情怀,在应对疫情等各个方面都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优势。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催生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自信。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顾百年奋斗历程,展望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党对自身的历史使命与文化使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意味着政治、经济与军事力量的全方位提升,更意味着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这一复兴必然要求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寻求更深层次的文化动力,这就是“两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在的深层次逻辑。

    “两个结合”的地方实践

    “两个结合”是实践的、具体的,是指导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创新理论。当前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涌现新问题,迫切需要充分发挥“两个结合”理论武器作用,切实洞察历史、把握现实、引领发展,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为地方,如何践行“两个结合”呢?

    一方面,需要坚持与地方发展实际相结合。“两个结合”源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回答和解决现实世界诸多问题的理论深化、理论上升。立足地方实践,就是要牢牢立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着眼于广大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断解决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还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比如,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农村社会稳定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当前,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正是要通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强劲执行力,打通整个治理体系,并运用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等方式,解决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另一方面,坚持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风情与文化,一旦被挖掘便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两个结合”指导下,江门近年来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上下了大功夫。比如,精心策划纪念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挖掘优秀传统家风文化;聚焦“根、魂、梦”主线建设高水平侨博馆,展示华侨华人爱国爱乡优良传统;高标准推进赤坎华侨古镇项目,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载体等,体现了地方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积极探索与创新实践。

    新时代,我们要以坚定的理论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信继续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刻骨铭心进头脑。我们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马克思主义创新性理论成果的指引下逐步实现。(作者系市委政研室博士)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