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综合
上一版3  
“闭环”管理,促民生实事落地
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以案促改 堵塞漏洞
老人外出跌倒获及时救助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 年 9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良西镇人大探索代表建议办理新模式
“闭环”管理,促民生实事落地

良西镇人大代表解决群众反映问题,推动乡村旧貌换新颜。

    代表建议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基本和主要的方式,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如何将群众意见变为代表建议,继而转化为政府项目并有效实施,良西镇人大进行了新的探索。

    为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宗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良西镇人大在良西镇党委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依托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和各村(社区)联络站,探索实施人大代表闭会期间“代表+联络员+数据库+项目”建议办理模式,取得成效。

    文/图 吴健争 谭锦波

    “闭环”落实人大代表建议

    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良西镇人大已经形成对人大建议的“闭环”管理,高度规范化开展人大工作。

    该镇积极优化人大代表工作条件,为人大代表履行职责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为代表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引导代表正确认识自己角色定位、职责使命,全方位、多角度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每月15日进站接访群众、听取意见;通过“双联系”制度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呼声;在生产生活中根据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进行初步汇总,然后转变为需要反映的问题。

    人大代表将归纳整理后的意见建议,及时转交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联络员。联络员将建议意见涉及的村(居)民小组、反映的民生问题类别、现阶段基本情况、拟建设方案、所需资金等内容填入《“代表+联络员+数据库+项目”民生问题收集表》,该表经村(社区)代表联络站站长签名审批后,于每月25日前报镇中心联络站的联络员汇总。依据这些材料,良西镇人大建立民生问题数据库,推动更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针对录入数据库的问题,属于村(社区)辖区和镇部门单位权属范围的,由镇人大办转相应村(社区)或单位处理。承办单位要在规定时间内,向镇人大办反馈办理情况,同时,直接向代表进行答复,代表向群众说明落实情况,已解决的问题可销号。对属于需要镇政府统筹解决的民生问题,将问题进行分类,以镇人大的名义,每月转交镇政府办理。良西镇人大主席伍洽康表示:“镇政府收到交办意见后,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实地察看,制定方案。对于可以迅速落实的,立项上马解决。不能迅速落实的,积极创造条件,上马解决。”

    其中,对于转交镇政府落实的民生问题,良西镇人大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内容,纳入全年监督范围,进行常态化精准监督。为推动问题尽快解决,良西镇人大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积极组织代表参加调研视察,听取民意,建言献策。同时,努力化解矛盾和问题,推动民生问题逐一解决。

    “该模式实施以来,人大代表工作开展更有抓手,在什么节点做什么工作,一目了然。”良西镇人大代表岑锦珍说。

    提升代表监督精准度

    据悉,去年以来,通过“代表+联络员+数据库+项目”模式,良西镇人大共收集问题128个,涉及捣制村道巷道、整治村容环境、提升乡村文明水平、安装路灯、维修水渠、配置文体设施等。目前,117个问题已形成项目,列入政府工作计划,73个项目已完成,44个项目准备开展,投入相关资金7000多万元,惠及群众2万多人。另外11个问题正在落实中。

    “代表+联络员+数据库+项目”建议办理模式,通过做活代表工作、做深监督工作、调动群众积极性,充分展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推动良西镇民主法治建设迈出一大步。

    在此模式下,人大代表的履职方式更加灵活。在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代表采取更加符合实际的履职方式,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为群众发声,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提高了群众对人大代表工作的满意度。

    “人大代表监督民生实事的底气更足,发力点更加精准,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度大大提升。如今,群众遇到什么难题,都愿意找人大代表协助解决。”良西镇人大代表何搌翅说。

    同时,代表反映的民生实事更切合群众生产生活,为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的落实打下坚实基础。据悉,近年来,良西镇共票决产生19件民生实事项目,目前已全部落实,共投入资金1.5亿多元,惠及群众2.7万多人。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