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口语交际课堂中,教师如果能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话题认同感,从而做到更加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情可言。
——新会区会城城郊小学 陈丽虹
如何培养学生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笔者结合相关教育实践进行思考。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适宜的生活式交际情境更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更主动投入的学习经历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中,教师如果能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话题认同感,从而做到更加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情可言。以传统节日为例,在今年的端午活动中,我在课堂给三年级学生设置多个环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有机会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在“畅言端午”“唱响端午”环节,通过观看网络视频、齐唱儿歌《端午节》,学习了解包粽子、划龙舟、敲锣鼓等端午习俗,让学生感受节日的热烈气氛;在“品味端午”“玩转端午”环节,让学生分为十人一组,学习包粽子,跨坐充气龙舟,赛出趣味,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引导学生“会听”“会说”“会评”
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让学生在口语交际学习中有更多机会接触不同情境,在交互学习中掌握不同的知识内容与交际方法,有助于更快形成一定模式的“思维套路”,提高口语交际学习效率。下面以四年级“春节,我来讲”口语交际课堂为例:
提出要求,引导“会听”。我在小组代表发言前,会用几幅图片回顾并强调口语交际的要求:讲述者态度要大方自然,语言文明,讲述清楚;倾听者要保持安静,听得认真仔细,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有疑问时有礼貌地提出,同组或其他组的小朋友可以补充发言。
交流问题,指导“会说”。进入课程,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介绍节日时间、古诗词、美食、风俗等的漫画,以问题为导向,帮学生理清交流脉络,从春节的由来、习俗、趣事三方面引导学生,让他们说得连贯、具体,更好地在发言中体现传统节日的趣味性与人文性。引导学生就其他传统节日进行交流时,也可以尝试从这三方面入手。
小结补充,学习“会评”。课程中还会安排六个小组按顺序轮流上台发言,由教师和学生综合评选出前三名,评选的关注点可以是:普通话发音标准,态度礼貌大方;过程条理清楚,节日特点突出;故事有吸引力而且具体。以下是我给出的小结例子:“发言者自信自然,春节习俗介绍有条理,特点突出,故事生动具体,可以让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能够自主进行交流、评价,这也意味着课堂有效呈现出生活式交际情境氛围,激发出学生的思维火花。
综上思考,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创设适合学生的生活式交际情境,能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继而优化课堂口语交际教学过程,更好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实现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