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2021年度地级以上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考核结果公布,江门以全省第二名的佳绩获评优秀等级,这项殊荣来之不易。在十年前,江门知识产权领域跨区域系列维权案件多、裁判标准不够统一、知识产权专业性不够突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不够系统等“痛点”问题,让维权之路道阻且长。
2013年,我市开始实施知识产权纠纷相对集中管辖模式。为进一步统一知识产权案件裁判尺度,深化多元解纷进行诉源治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审判质效,打造知识产权保护综合体,今年初,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由江海区人民法院集中管辖我市知识产权案件的建议,并向上级积极争取。2022年5月1日起,经最高法同意,江海法院集中管辖全市第一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以及诉讼标的额1000万元以下(不含本数)的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为守护知识产权保护这一高地,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参与推动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审判法庭落地高新区(江海区)事宜,指导江海法院充分利用好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审判法庭的软硬件优势,扎实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各项工作,立足江门高新区,服务江门,为江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江门模式翻开新篇章。
文/图 凌雪敏 黄妙姿
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链
“协同”“衔接”是关键词
江门拥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以及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等战略性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需求不断增长。
司法保障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一环,江海法院不遗余力探索破解知识产权维权“举证难、赔偿低、周期长”难题新路径,立足集中管辖层面,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向纠纷源头防控延伸,推动多部门联动,协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了知识产权普法宣传、法律服务、维权指引、纠纷调解及司法保护等全链条法治保护机制,逐渐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格局。
一方面,在市市场监管局分别与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签署《关于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合作框架协议》,并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的意见》背景下,江海法院与我市各县(市、区)政府职能部门不断深化“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衔接。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好高新区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中心的资源,在信息数据共享、协同保护等方面形成全方位知识产权保护服务链,为企业保驾护航。
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江海法院在行业源头治理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摩托车、陈皮、水暖卫浴等9个行业服务站,有效整合行政部门、社会行业协会的力量,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全市两级法院通过走访调研,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保障。如指导我市水暖卫浴行业协会规范对企业的管理与服务,协会通过举办行业产品推介活动,扩大我市水暖卫浴的品牌影响力;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形成合力,加大对陈皮、杜阮凉瓜等地理标志产品的商标保护力度,为江门乡村振兴贡献法治力量。当企业看到自身品牌价值后,各行业发生了由“各自为战”到“抱团发展”的转变,知识产权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巡回审判庭提档升级
跨区域远程诉讼服务辐射粤西
自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诉讼服务处启用以来,开展巡回审判,维权主体涵盖鹤山、开平、新会等地企业,案件涵盖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专利等类型。
今年初,该服务处提档升级为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审判法庭,这是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在粤西片区设立的唯一巡回点,是集远程立案、委托调解、案件查询、远程答疑、远程接访、远程庭审、巡回审判等功能于一体的跨区域远程诉讼服务平台。
在高新区(江海区)火炬开发中心,江门巡回审判法庭从300平方米扩展到850平方米,配有科技法庭、调解室、远程立案、专门的辅助人员等软硬件。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法官审判团队定期前往江门巡回审判法庭开展知识产权案件巡回审判,有效减轻当事人异地维权产生的诉讼成本。
江门是古典家具生产重要基地,涉古典家具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件较多,因当事人住所在江门市,且涉案产品实物较大,运输不便,江门巡回审判法庭启用后,该类案件采取就近巡回审判,减轻当事人证物运输成本之余,审判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应用“互联网+”,建立智慧诉服平台,江海法院实现江门巡回法庭诉讼服务在覆盖江门市辖区基础上,向粤西地区辐射。江海法院强化广东移动微法院、粤公正小程序等信息化平台运用,全面开展网上立案、电话预约立案、在线送达、在线调解等,对除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决定书等不适用电子送达外的传票、通知书等诉讼材料均可实现一键送达,开展庭审直播、网络庭审。通过科技赋能跨域立案工作,江门市辖区及粤西地区企业可就近立案提起诉讼,为当事人异地维权提供便利。
依托江门巡回审判法庭,江海法院诉讼服务未来将进一步扩展,结合当事人实际需求,把庭审现场搬进企业园区,提高知识产权纠纷化解效率,同时让企业人员能够近距离感受庭审,达到普法宣传效果。
打造具侨都特色多元解纷模式
息诉止争促和谐
陈昱麟是江海法院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调解团队的一员。成为调解员后,他时常翻阅知识产权相关书籍、各地知识产权类案件的判决书,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知识产权案件来自各行各业,专业性强,在平常做好积累,才能使调解事半功倍。”陈昱麟介绍,在他的调解搭档中,有的还是华侨华人。
江门作为中国侨都、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汇聚了丰富的港澳文化、侨文化特色。结合这座城市兼容并包的文化内涵,江海法院致力打造具有侨都特色的知识产权多元解纷模式。
一方面,江海法院联合江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组建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的特约调解员队伍和特约律师队伍,并在此基础上广泛吸纳华侨华人参与知识产权多元解纷工作,与法院资深法官、法官助理或其他司法辅助人员一同,进行调解、咨询、释法答疑、分析调研等工作,从而更好服务港澳企业、侨资企业在江门创新创业。
另一方面,江海法院探索出“诉讼红绿灯”案例指引机制,向当事人提供权威、典型的相关案例,发挥案例的示范、引导作用,促进争议双方理性评估诉求,提高纠纷解决的质效。
某音乐文化公司起诉江门某娱乐公司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系列案曾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该娱乐公司在未得到歌曲授权的情况下,擅自把歌曲用于KTV点播经营中。江海法院引导该系列案进入诉前调解程序,法官采用“诉讼红绿灯”案例指引方式,提前准备了以往类似侵权案件的判例给双方,辨明利弊后,被告娱乐公司主动申请调解,最终案件成功调解并立即履行完毕。江海法院秉持以案促建的理念,总结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与行业协会、知识产权特邀调解员召开联席会议,就KTV歌曲侵权纠纷案件的维权成本、广东法院裁判尺度、版权许可协议签署等问题进行座谈,对如何深化诉源治理充分交流,为有效避免大量的音像著作权侵权纠纷进入诉讼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未来,江海法院将继续依靠“中国侨都”独特优势,以江门巡回审判法庭为窗口,为江门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充分展示江门知识产权保护成果,优化我市区域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