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政务
上一版3  4下一版  
探索治水示范之路 打造特色品质之城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2 年 10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会依水而建、向水而生、因水而兴
探索治水示范之路 打造特色品质之城

新会区多措并举,努力建设人水和谐、风景优美的绿色生态水网。 刘云龙 摄
新会区打造具有葵乡特色的碧道,沿河环境全面升级,群众共享治水成果。 梁汝钦 摄
新会区全面建成河湖长制组织责任体系,全区198条河流、79宗水库、2个湖泊、51宗山塘均设立层级河长。图为河长及河道警长在巡河。 景国民 摄
自2012年以来,新会区持续加大水利工程投资,累计投资超30亿元。图为大洞口水闸工程。 胡永雄 摄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句来自《我的祖国》的经典歌词,俨然成为南国水乡——江门新会如今“人水相依”的生动写照。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治水害、兴水利,一直以来都是葵乡水利人铭记于心的使命。近十年来,葵乡水利事业发展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是那颗兴水利民、治水安民的初心;不断改变的,是日臻完善的水利设施、持续优化的水体环境、愈发优良的水网生态、深化加强的水事监管、迭代更新的治水模式、日渐壮大的水利队伍。

    新会区河湖众多、水系发达,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一方沃土。千年古郡,碧水青山,物资丰饶,文盛武兴,依水而建的新会,向水而生。步入新时代,建设人水和谐、风景优美的绿色生态水网,成为新会发展的新要求。葵乡水利人栉风沐雨、风雨兼程。如今,一幅幅人水和谐、人水相依的秀美图景,正在葵乡新会精彩铺开。

    回望十年治水路,新会区水利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思路,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六个坚持”,走出了一条极具葵乡特色的治水新路,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绩。

    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生态治水之路道阻且长,当久久为功。未来,新会区将坚持党建引领,尽首善之责创首善环境,全域开展治水提质工作,探索治水示范之路,打造特色品质之城,让新会真正因水而兴。

    文/钟珍玲 吴悦强

    坚持党建引领

    “六大工程”锻造水利铁军

    在新会水利建设工作扎实推进的大潮中,总有一面旗帜引领方向、笃定初心,总有一座堡垒遮风挡雨、守护安宁,总有一群人默默坚守、冲锋在前,这是一面飘扬在水利战线的鲜红党旗,这是一座驻建在水利前线的坚强堡垒。近年来,新会区水利局坚持党建引领,紧扣水利行业特色,全面激发水利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潜能,以“六大工程”为抓手,推动党的建设与水利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为推动新会经济社会高发展贡献“蓝色力量”。

    推行培根铸魂工程,区水利局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组织开展多元化、有特色、接地气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葵乡水利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推行清风厚植工程,统筹建立基层党风廉政监督制度,由该局机关派出“党建指导员”“廉政监督员”深入水利系统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推行技能提升工程,积极举办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持续提升水利党员队伍专业化、技能化水平,以水利专业之长,担治水兴水之责。推行育苗提质工程,针对基层年轻党员干部占比不高,特别是专业技能型党员紧缺等问题,立足“三个注重”培养和发展党员,持续壮大和建强专业化、高素质水利党员队伍。十年来,共培养和发展党员39名,其中水利专业技能型党员占21%。推行风采提亮工程,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广泛宣传和展现水利事业改革发展的情况,传播水利声音,讲好水利故事。推行示范提振工程,通过树典型、重示范、强引领,对水利系统的先锋模范和先进代表进行宣传报道,持续擦亮水利旗帜。

    坚持项目为王

    “超30亿元”补短板惠民生

    重大水利工程,是深化改革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项目,在促进经济增长、区域协调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区水利局紧紧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主基调,通过修堤筑坝和除险加固“两手抓”,进一步强化全区水利工程管护水平和挡潮治涝能力,持续巩固和筑牢葵乡水安全防线。

    自2012年以来,新会区持续加大水利工程投资,累计投资超30亿元,先后推进开展未达标江堤、内河堤防和重要排洪渠整治,三江口、大洞口水闸工程,农田水利万宗工程、千宗治洪治涝保安工程,千里海堤达标加固,江新联围会城涝区排涝综合整治,机电排灌及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曾坑、梅阁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河口排涝站工程,政府融资水利建设工程,西江沿线四个险段除险加固工程,潭江河流治理PPP工程,江新联围加固工程(新会段),甜水水库新建工程,江新联围睦洲枢纽除险加固工程,万里碧道,西江潭江流域跨界重点支流综合治理工程,小鸟天堂国家湿地保护区周边水系及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翻阅工程台账,新会水利的发展历程跃然眼前。多年来,新会区水利局坚持建立工作目标清单,以工程项目为单位,实行“一项一案”“一工程一台账”,挂图作战,以强机制、强监管、强措施,全面确保各项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十年间,全区共加固内河堤防294.44公里、江堤166.59公里、修建排洪渠135.91公里。加固病险水库16座,修建或加固水闸126座。依托系列水利工程,新会区进一步系牢水旱灾害防御“安全绳”,打造“全方位”的防御新体系。

    坚持绿色发展

    “鸟的天堂”焕发生态魅力

    一座栖息着成千上万只鸟类,历经400多年沧桑仍枝繁叶茂的“鸟的天堂”,如今正展现出越发蓬勃的生命力,成为葵乡新会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新会小鸟天堂生态画卷被誉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典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小鸟天堂的美,是水生态保护治理成效的充分体现,更是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新会样本”。河湖长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一项重大改革举措。自全面推行以来,新会区河湖面貌有显著改善,“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正越来越多地呈现在葵乡大地。揭开其背后的“密码”,关键在于抓实河长职、落实河长制、笃实河长治。

    河湖长制的推行,顶层设置很重要。新会区全面建成河湖长制组织责任体系,全区198条河流、79宗水库、2个湖泊、51宗山塘均设立层级河长,591名区、镇、村三级河湖长担岗履职,年均巡河4.3万人次,压实河湖治理“最前哨”,推动监管全覆盖。

    同时,全区健全一套机制,修订完善河湖长制工作督查、投诉举报处理、信息管理、联合执法等6项配套制度,在全市率先建成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率先建立第三方机构明察暗访考核制度,倒逼问题整改10882个,全方位提升河湖治理水平。

    在抓实抓细强落实方面,新会区持续深化一系列专项行动。如深化推进潭江牛湾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攻坚、西江潭江跨界重点支流治理等专项行动,治理河流总长约58公里,全区河湖水质显著改善,41个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从2018年的66.3%提升至2021年的89.8%,劣Ⅴ类占比大幅下降甚至归零,城镇建成区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还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287个,拆除侵占河湖违建面积超27万平方米,清除河道垃圾超5.6万吨,划定河湖管理范围557.6公里,完成专题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的区级以上河流8条。

    在形成共治合力方面,新会区建强一批护河志愿服务队,注重扩大河湖管治社会圈、朋友圈,先后建立人大河长、战友护河队、企业河长等民间护河队伍,“河小青”等护河护水志愿者累计超7000人,成为全民治水重要力量,形成齐抓共管治水新格局。

    坚持节水优先

    “三一五优”解锁节水“密码”

    水,乃生命之源。提高用水效率,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刻不容缓,这是深入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探寻“连续五年考核优秀,三年全市第一”背后隐藏的制胜“密码”,如何高质量抓好节水工作,让节水成为时代潮流、社会风尚,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近年,新会区全面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坚持以水定城、量水发展,进行了不少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富有特色、颇有成效的葵乡节水之路。

    首先是围绕目标导向抓规划。一方面,根据全区现有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编制《新会区水资源综合规划》《新会区中长期节水规划》等,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另一方面,先后出台《新会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新会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等文件,强化绩效考核,落实经费保障,逐步形成统筹推进、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另外,新会区还围绕问题导向抓监管。一是加强水源从源头到末梢的监管,对全区100个在册取水户和6宗中型水库灌区用水计量进行实时远程监控,实现取用水信息自动化采集。二是深化推进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工作,严格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在机关单位引领带动下,全区已建设节水型载体106家,其中行政机关25家、事业单位9家、学校21家、医疗机构2家、宾馆酒店2家,节水型企业19家,节水型居民小区28家。所有公共场所以及2018年后新建的居民小区全部使用节水器具。目前,全区节水型公共机构(机关单位)建成率达83.3%,预计今年底前达到100%。其中,新会东区学校更打造成为全市首个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目前正全力创建省级节水教育基地。全区水利行业节水型单位创建率已达100%,在全市率先完成创建全覆盖,节水成为主流。

    坚持创新驱动

    “智慧水利”开创治水新格局

    治水安澜,久久为功,有了常态化工作体系的保障,水利工作更加长效有力。近年来,结合“数字政府”建设,迎合大数据时代新需求,新会区水利部门注重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创新打造“智慧水利”,科学编织智水“三张网”,着力推进“智慧水利”融合工程建设,重点实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自动化升级改造项目,推动水利系统监管效能逐步提升。

    重点打造“水资源监控网”,升级打造水资源实时自动监控系统,为全区100个取用水户装设135套水计量设备,水资源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市领先。

    全力编织“水雨情监测网”,在全市率先把水利工程监测预警系统延伸到农村山塘,全区189宗重点水利工程的481个“三要素”(水情、雨情、视频)监测站点遥感呼应,基本实现山塘水库动态监测设施全覆盖,为水旱灾害防御和科学调度及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在实现水利领域“零事故”“零伤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区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持续完善“水事违法监督网”,坚持依法治水,完善大数据平台实行“水上监察”守护江河安澜。在西江石板沙水道、虎跳门水道和潭江(会城至双水)等重点河段,安装19套视频监控设备,逐步形成全天候监控、全时段在线的“水事违法监督网”,为打击和查处各类水违法行为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始终秉持“依法治水,造福人民”的工作原则,围绕法治政府建设,聚焦水利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加强水行政执法为重要抓手,在江门地区率先实行河道采砂竞价拍卖,强化对河道清障、水事违法案件的查处和管理,从严从细从紧全面打击各类非法盗采砂、洗砂洗泥以及危害水库饮用水源安全行为。对涉案船只不管逃到哪里,都一追到底、一查到底。2012年以来,全区共查处水事违法案件110宗,其中立案查处案件87宗,处罚和没收违法所得近750万元,涉及刑事案件移交公安机关9宗。查处河道非法采、运砂案件16宗,涉及采、运砂量合计超3000立方米,罚款金额510多万元,没收非法所得25万元。

    坚持人民至上

    “改水惠农”助力乡村振兴

    惠民、利民,是水利发展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近十年来,新会区水利局始终关注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涉水问题,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围绕农民群众饮水难问题,开展“村村通自来水”“农村饮水安全”等工作,并于2011年率先完成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全域自然村自来水普及率为100%,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覆盖率100%。

    为更好地改善全区农村饮水条件,不断提高全区城乡供水质量,2017年以来,全区深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通过并购整合乡镇供水水厂、改造供水设施与管网、实施城乡供水管网互通工程等工作,已基本实现区内城乡供水一体化,全区市政供水管网已覆盖到所有行政村,全区11个镇(街)有6个实现供水管网互联互通。目前,全区共有涉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46处,其中,千吨规模以上供水工程15处(现已全部纳入市政供水管理);千吨规模以下的村级供水工程31处,覆盖18个行政村(共88条自然村),合共6484户(共22190人)。

    2021年新会区农村饮用水水质18项合格率为95.83%,较2011年的53.1%显著提升。

    同时,区水利局多年来以泵站冬修工作为切入点,加强农村抗旱保灌设施维护,做好冬修小水利工作,进一步疏浚河道,为农村储水增量筑牢根基;积极推广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等节水灌溉技术,鼓励安装节水型喷淋、水肥一体化等设备系统,有效实现增产增效不增水的目标,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积极推行全区农业灌区信息化建设,以打造精准灌溉、科学管理的现代化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为重点,逐步实现高效式管理、精准化灌溉、系统化运行、自动化监测。

    奋楫扬帆启新程,踔厉奋发向未来。葵乡水利的昨天,已载入首善新会砥砺发展的光辉史册,葵乡水利的今天,正在成千上万葵乡水利人手中创造,葵乡水利的明天,必将在新会打造“千亿强区”、争当江门高质量发展标杆的新征程上更多姿多彩地呈现。接下来,新会区水利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水利“十四五”规划发展蓝图,继续乘势而上、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抢抓水利发展新机遇,克服水利改革新挑战,用忠诚与担当,让新会滴滴清泉甘雨露、让绵绵江河安如澜,奋力谱写水润葵乡的时代新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