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一路走来,江门不断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激发社会治理活力。今年,我市更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书记工程”高标准推进,其中,积极预防和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矛盾纠纷抓早抓小、风险隐患预警预防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
在此背景下,蓬江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职能激发内生力,不断深化“一法庭一品牌”创建工作,把基层法庭作为中心阵地,融合“信访超市”、行业协会、乡贤代表等力量,形成立体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机制,将矛盾化解在前端,用基层法庭“小支点”撬动社会治理大格局。
调解化千结,温情暖人心。过去5年,蓬江法院诉前调解成功案件22519件,为当事人节约诉讼费用逾100万元。特别是2022年以来,蓬江法院持续加大诉源治理力度,切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截至目前,辖区内案件新收数20264件,比去年同期24297件,减少了4033件,收案率同比下降了16.6%,有效减少诉讼增量,诉源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文/图 凌雪敏 刘菡妮
1 打造“一法庭一品牌” 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体系
人民法庭是法院化解矛盾、调处纠纷的前沿阵地。蓬江法院聚焦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需求,突出参与社会治理功能,梳理三个人民法庭的特色和优势,大力实施“一庭一品”战略,打造群众认可的法庭工作品牌:荷塘法庭组建涉侨案件审判团队,与侨联携手设立“涉侨”调解工作站,“涉侨审判”成为侨都赋能工程重要助力;棠下法庭设立涉农纠纷化解平台,联合镇政府,为涉农纠纷打通“绿色通道”,将涉农纠纷最大限度化解在诉前;杜阮法庭与杜阮司法所、人社所定期走访当地农村及园区企业,帮助开展“法律体检”,深化“庭所共建”,以案析法,助力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园区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在蓬江法院精心打造下,辖区人民法庭多元解纷品牌各具特色、成效明显,棠下法庭“涉农纠纷化解平台”品牌获评“全国法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荷塘法庭“涉侨解纷平台”品牌被全国人大代表在审议两院工作报告时重点推介,获得最高院的关注。
不难发现,“一法庭一品牌”赢得口碑,秘诀在善于借力专业团队化解矛盾纠纷。可见,多部门形成合力,是构建多元解纷工作机制的重要一环。今年,蓬江法院推动多元解纷机制往纵深发展,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积极参与“信访超市”建设,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紧密配合,拓宽多元解纷的边界,用司法力量为基层治理赋能。
蓬江法院在“信访超市”设立巡回审判点,组建法官团队入驻,开展法律咨询、诉讼引导、诉前调解等工作,实现访、询、调、诉、解无缝衔接,努力让群众在“信访超市”门口就可以解决问题。小周原是蓬江区杜阮镇某加工厂的员工,因工作不小心被机器皮带击伤右手,来到杜阮镇“信访超市”求助,要求厂方对这次工伤事故进行赔偿。法官全程参与调解,在双方达成和解后,当即出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司法确认裁定书,让当事人无后顾之忧。这是蓬江法院在司法领域进行群众纠纷化解“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改革的一次具体实践,为及时、高效、源头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了条件。
2 调解贴近群众 “接地气”解纷事半功倍
“你伤了人躲起来,日子过得不痛快,还提心吊胆,何必?”“对方证据充分,若走诉讼程序,按照法律法规,你的责任是逃不掉的。”棠下镇信访办退休干部周金松在调解一宗伤人赔偿纠纷时,运用自己在当地多年积累下的人脉,找到失踪的伤人者后,与棠下法庭的法官默契配合,与当事人推心置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严肃阐明法律法规,以“接地气”的方式成功劝说当事人履行赔偿责任,避免了该起纠纷进入诉讼程序,增加当事人维权成本。
周金松是棠下法庭调解队伍的一员,退休后受棠下法庭特邀成为调解员,常驻法庭,助力辖区纠纷案件化解。他回归老本行,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活用丰富的调解经验,总能化干戈为玉帛。
过去十年,蓬江区发展迅猛,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以棠下镇、杜阮镇为例,一栋栋高层洋房、一片片工业厂房拔地而起,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但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多样的矛盾纠纷。雷楚莹从江门中院来到蓬江杜阮法庭任法官约半年,处理了不少土地租赁、买卖合同等纠纷,在一次次和当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她发现,如果脱离当地的民风民俗来进行调解,就不利于矛盾的化解。
让服务贴近群众,是蓬江法院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机制的目标。找到能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人作为调解员,则是多元解纷机制“接地气”的关键。蓬江法院在全面建立涵盖劳动、家事、医疗、道路交通等民生领域的联调机制基础上,还聘请了一批业务专家、退休干部、热心乡贤等群众作为特邀调解员,参与当地纠纷案件调解,推动多元化解纠纷机制立体化、规范化高效运行。仅今年上半年特邀调解员共参与诉中调解民商事案件5808件,调解成功4884件,调解成功率超80%。当中不乏金融交易、厂房租赁、物业管理、劳动争议等类型纠纷,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司法保障。
3 探索“法+侨”新路径
做实司法护“侨”新文章
聚侨心、引侨智,司法护航是基础。随着蓬江籍华侨在侨房开发利用、投资创业、文化交流、子女就学等方面与国内来往日益密切,蓬江法院审理的涉侨纠纷逐年增多,针对该类案件侨胞参与诉讼难,案件审理周期长等特点,蓬江法院积极探索涉侨纠纷高效化解路径,充分发挥“法+侨”作用,积极投身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事业,助力“侨都赋能”工程。
为推进蓬江区涉侨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依法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合法权益,蓬江法院完善涉侨信息数据库,对涉侨纠纷审理情况和诉调对接工作情况动态掌握。同时,与江门市侨联、蓬江区侨联,及中国致公党江门市蓬江区主委联系,共建涉侨纠纷平台,并在蓬江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联合挂牌设立涉侨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加强涉侨纠纷案件诉讼与非诉纠纷解纷方式有效衔接。
法官王雅斯在审理一起涉及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公民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意识到双方有达成调解的意愿,便引导该案进入诉中调解,邀请原任江门侨联常委(现已退休)的调解员张兆强与当事人进行面对面的调解。张兆强运用自身开展侨务工作的独特经验,消除原被告之间的对立情绪。最后,双方终于达成一致的调解协议,并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张兆强是涉侨纠纷平台专业调解队伍的一员。该支队伍吸纳了江门侨联、律师行业等领域人才入驻法院调解平台,开展诉调对接工作。在涉侨纠纷中,平台调解员发挥侨界用血缘、地缘、亲缘连接四海侨胞的优势,往往推动纠纷顺利化解。
值得一提的是,蓬江法院建立“互联网+多元化纠纷解决”新模式,缩短了侨胞参与维权、解纷的距离。运用法院诉讼服务网、“粤公正”小程序、“钉钉”、微信平台推进涉侨纠纷在线化解工作,大力推行网上立案、电子送达、远程开庭、委托见证、调解、电子阅卷、司法确认等工作,全面开展“线上无接触式”诉讼服务,顺应海外同胞应诉“无时差”的司法需求,做实司法护“侨”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