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喜迎二十大 江门这十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推进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 支撑地方高质量发展
潮兴侨乡风帆劲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 年 10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水利改革发展十年回眸
潮兴侨乡风帆劲

城央绿廊碧道下沙公园节点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
清澈干净的自来水滋润了农民群众的心田。

    以水为名,因水而兴,河网交错,江水绵长。兴水利、除水患、保安澜、江门水利改革惠民生,一直是江门水利部门萦绕心头的大事。

    过去十年,是江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十年;是补齐补强水利短板速度最快的十年;是注重人水和谐、河湖面貌切实改善的十年;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历史性解决的十年;是水利治理能力得到系统性提升的十年。

    十年来,一座座堤库逐步加固完善,一项项惠民工程润泽万家,一处处碧道风光秀丽繁荣、水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治水兴水新画卷在侨乡徐徐展开,江门交出了一份河湖治理的高质量“生态答卷”。

    文/图 张浩洋 钟欣燕

    江河安澜

    推进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设

    江门,由于地理位置影响,台风、洪水、旱情总是交替甚至结伴“光顾”。据统计,十年来西江、潭江共出现了19次洪水、39场台风、超200场次较大降雨,江门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防汛抗旱工作作为保安全重中之重来抓,靠前指挥;全市水利系统统筹部署、科学调度、上下一心守好防汛“责任田”。

    水安全保障离不开不断兴建水利工程提供“硬实力”。

    一组数据体现了江门十年防洪工程成效。十年间,我市累计投入近190 亿元,大规模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堤围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潭江河流治理、西江潭江重点支流综合治理等一批骨干工程,持续完善防洪抗旱工程体系。十年间,全市553座水库力保水旱灾害防御安全,拦洪量达88亿立方米。江门城区江新联围干堤结合上游骨干工程统筹调度,达到100年一遇防洪(潮)标准。开展潭江河流治理项目,加固堤防长度76.886公里,重建、加固改造穿堤建筑物172座。累计完成中小河流治理河长514.123公里,西江潭江重点支流治理河长190公里。现有107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将于明年全面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积极探索流域联调联控机制建设,目前,西江流域江门片区已建立统一管理体制,明确流域调度职能,初步实现联调联控功能。在今年5月遭遇“龙舟水”强降水过程中,江门城区水系联调联控工程发挥明显作用,确保了江门核心城区防洪排涝安全。

    在保障江河安澜的背后,是江门市水利系统十年如一日,坚持以人为本防灾减灾救灾理念的成果。2022年以来,水利部门以问题为导向,制定水利补短板、强基础项目清单,提前谋划新一批水安全项目建设,加快整改隐患问题,助力保障“十四五”期间侨乡江河安澜。

    这份水利工程家底,让江门面对水旱灾害,更有底气。

    好水润心

    扎实做好惠民好事

    275万农村群众不会忘记这一天。2021年9月20日,水利部门大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任务之一——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项目完工,提前三个月打通了农村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最后的478条自然村8.24万农村群众喝上了清澈干净的自来水。来自各个江河湖库的优质水源,通过一条条穿山越岭的输水管道,汩汩流向了群众心田,浇灌出百姓幸福生活之花。

    一滴水,折射出江门水利十年不变的人民至上信念。从“没水喝”到“有水喝”,从“有水喝”到“放心喝”,江门先后推进完成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等,创新实施鹤山双合镇“远水”解“近渴”跨区域供水工程,破解了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带来的农村饮水难题,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618宗,255万人在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推进中受益。

    涓涓清流滋润了农民群众的心田,也浇灌着侨乡大地的万千良田。近年来江门主动推进31宗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十年间已实施或部分实施灌区项目17宗,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约3.77万公顷,新增节水1.2亿立方米,推动江门农业连年增产增收。

    此外,我市还注重加快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推动老灌区焕发新活力。开平市镇海灌区改造后,于2021年获全省首批达标示范灌区称号,改造效益显著,全渠通水时间缩短50%,渠道水利用系数由0.500提高到0.650,年节约用水量达1777万立方米,相当于节省下一个中型水库库容。

    2022年,江门市出台《江门市中型灌区改造建设及运行管理示范创建工作方案》,全省率先提出整市推进余下灌区改造建设的思路。“十四五”规划完成建设后,预计可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53万公顷,每年助力粮食增产近4000万公斤,新增年度农业节水量达1.02亿立方米,以更高效的水资源利用,稳保江门乃至广东粮食安全。

    人水和谐

    “两山理念”推动水经济发展

    蓝天碧水相接,晨曦唤醒翠柳,一天的生活从河边晨练开始。沿着礼乐河沿岸乡村绿廊走上一圈,已经成为市民张希和老伴近年来形成的习惯。“修建得像公园一样,风景很优美,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每天我们都要来散散步。”市民频频点赞的背后,饱含着对河湖治理的认可。

    山川秀美,关键在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江门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突出抓好水安全保障、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等工作,全面实施“让五邑河更美”大行动,高质量推进万里碧道工程和西江潭江跨县重点支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有效”,侨都河湖面貌焕然一新。闻名全国的小鸟天堂,在河湖长制治理下,水质改善,小鸟集体回归,巴金笔下的“鸟的天堂”再次重现。

    2018年,江门市在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研究班上作专题经验介绍;2019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2018年至2021年,连续四年在省河湖长制工作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其中三年名列地级市第一名;江门市水利局获“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兴侨乡画卷日渐清晰,河湖长制已然成为江门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河湖长制,鹤山市成功申报2021年全省唯一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经过一年建设,鹤山乡村更吸引人了。例如今年五月已完工的鹤城镇三堡河五星村段工程,凭借河畅水清的美景,吸引大量市内外游客前往游玩,成为五一假期新晋“网红打卡地”。此外,从2021年开始,我市创新打造首批6个水库移民美丽家园特色村,示范推动水库移民人居环境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整体提升,助力广大水库移民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治水护水持续深化,幸福河湖承载美好生活,带动水经济不断发展,水文化不断腾飞。

    364公里万里碧道将于今年全面完成建设,目前已逐步发挥出“碧道+”效应,“以水兴水”新业态下的碧道,已逐渐形成一条条充满活力的经济带。蓬江区西江碧道配套的咖啡馆、小商店等和周边的餐饮服务业营业额不断攀升,每年可带来超过1400万元的直接经济收入。江海区城央绿廊碧道旁的横坑村,因地制宜建成了彩虹村,设置了灯光夜市,打造“夜侨都”品牌。开平市大沙河碧道边的大塘面水库移民村,春天举办花田音乐会,夏天举办夏日游园会,秋天举办秋收稻穗音乐节,冬天组织观鸟活动,每年累计吸引游客达3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3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由不足2万元增加到3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勇立潮头

    十年改革启新章

    十年来,江门市水利系统积极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建管并重开展一系列改革,从“江门经验”走到“树立标杆”,一个个富有南方丰水地区特色的经验成为各领域样板。

    敢为人先,健全河湖长制破解河湖管护难题。江门构建起“河长+河道警长+检察长+民间河长+专职巡河员+河道保洁员+护河志愿者”的全方位护水管水工作体系,率先在全省将河长体系延伸到自然村一级,引进“专家河长”治河,不断创新“六大机制”护河……河湖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列入国家黑臭水体监管平台的12条黑臭水体“长制久清”,西江水质稳定在Ⅱ类水平,潭江水质达到Ⅲ类水平,一个个河湖治理“硬骨头”不断被攻克。

    试点推进,提升水利工程管理能力。近年来,江门探索试点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规范管理,扭转“重建轻管”现象,新会区、蓬江区成功创建全国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全市小型水库完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平市镇海灌区、鹤山沙坪泵站获全省标准化规范化达标(示范)灌区、泵站称号,恩平试点开展数字化灌区建设;潭江流域综合预报调度系统建设项目入选水利部创建数字孪生流域全国先行先试示范点,全面实施“互联网+河长制”建设……江门水利工程迎来了安全发展的春天。

    值得一提的是,十年来,我市水资源节约管理改革成效显著,连续多年获得全省最严格水资源考核优秀成绩,全市供用水总量下降了12.15%,2021年供用水总量控制在25.8931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2年下降53%和60%。目前我市累计创建了379个节水型载体,为我市创建节水型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河清岸绿鱼游鹭飞,山水田园交相辉映,城乡美景共融共生。回望过去的十年,日趋完善的水利工程建管体系切实护航江门经济社会发展,步步皆景的幸福河湖铺就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生态画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江门水利人将奋力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为新时代构建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供更坚实的水利支撑。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