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失传已久”的竹节人重现“江湖”
用好思政“盐” 讲出道理“味”
我市选手获佳绩
50个教研组获“星”
专家助力教师成长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0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扬正气”“接地气”,小课堂连接大社会,服务基层群众……
用好思政“盐” 讲出道理“味”

江门一中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了解侨乡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高中思政教育更强调思想性、政治性,面对一群“准成年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在思政课堂上如何选好“食材”、怎么“放盐”、怎么“烹调”,让他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大潮下补足“精神之钙”,是高中阶段思政教育的重点、难点之一。

    《建议推广校园急救》《关于相关部门加大对城区非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的管理力度,打造和谐、文明、畅通江门的建议》……同学们认真建言献策。近日,江门一中政治科组开展了中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学科活动,同学们在撰写提案的过程中提升了社会责任感。

    沉浸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深挖本土文化充实教学资源、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基层……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各校从校情实际出发把思政“盐”融入课程中,把道理讲得更加有滋有味。

    文/图 张翠玲 吕中言 陈慕欢

    思政如“盐” 让课堂更有思想

    高中学生的理性思维逐渐成熟,只有让学生亲历自主辨识和分析的过程并作出判断,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作为“烹饪者”,思政教师要选用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分的“精品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确保青年学生和新时代同向同行。

    “高中思政课姓‘社’,承担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任务,我校的课堂通过‘扬正气’来‘接地气’,提高课堂的思想性。”江门一中思政教师徐先善说。他表示,一是“聚人气”,课堂上打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如开展时评、辩论赛、小组合作探究、模拟人大/政协/居委会活动等方式增强师生互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亲和力;二是“强底气”,在课堂上引用当下时政热点,紧扣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多渠道相融合,把思政知识讲通、讲透。

    “思政教育增进了我对党和国家治国理政重大方针的理解,增强了我思考问题、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能力。对思政的深入学习,让我能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高度看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了‘依法治国’后,我初步了解了如何处理法律纠纷;在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内容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为什么行。”江门一中高二(1)班学生黄逸熙说。

    本学期台山一中校长容晓文为高二(19)班学生们上了一节思政课《强国有我,不负青春》,表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阶段,青少年应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曾伟新深受触动:“校长曾说,育人比考试重要,他坚持每周给我们上一节思政课。我要为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而奋斗。”

    新会一中则以不同形式把思政元素融入各学科。如历史科组老师陈茂以《百年筑梦,回望初心》为主题,带领师生一同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艰苦奋斗的辉煌历程;美术科组老师张淑平通过挖掘美术作品《青纱帐里游击英雄逞英豪》中的党史故事,让学生模仿画作造型,增强学生对作品所反映的党史的理解;政治科组老师肖康才以《不朽的马克思主义》为题,开展了一节议题式活动型思政课堂教学。

    就地取材 让课堂更有“底气”

    深挖革命校友的生平事迹,在校史馆、学校公众号等展示,让红色校史成为最有魅力的“教科书”;不定期开展“乡村振兴”“科技强国”等主题的研学活动,培养学生们知乡爱乡的情感,在行走中延长成长的半径……台山一中充分利用当地的本土元素,赋予了思政教育浓厚的本土特色。

    关注和挖掘本地文化资源中的思政元素,就地取材,有利于整合优化思政理论体系和内容体系,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也能让思政课堂更有“底气”。开平碉楼与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茅龙笔等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江门有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背景,历史底蕴深厚。

    “将小课堂连接大社会,我们带领学生前往冯如故居、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英雄山等地,让学生在课外调研中增强文化自信。”江门一中思政教师蒋嘉骏说,“此外,在课堂中加强本土文化的宣传,如多向学生们介绍侨乡名人、重点工程项目等,学生们普遍都很感兴趣。”

    培英高中开展深化民族团结教育、传承非遗文化等一系列思政教育。学校通过组织新疆班学生参观江门五邑华侨美术名家展及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走访侨乡“启明里”调研实践等,丰富了学生对五邑文化的认知,增进了学生对五邑文化的情感。同时,该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江门五邑地区的人文、历史等文化教育资源,将艺术教学、弘扬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艺术特色教育活动的核心,以工作坊为立足点编写了非遗工作室课程体系。在非遗教育工作坊中,以手工艺编织及蜡画教学让学生接触本地技艺和非遗文化。

    创新形式 激发学生“味蕾”

    “你点单,我接单,你有困难我来帮。”前不久,在蓬江区西园社区的显眼位置看到印有该标语的宣传单张,只要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登记相关信息,并把家电送到社区服务中心,江门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简称“工贸职校”)的学生志愿者就会前来免费维修。原来,这是工贸职校携手西园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家电义修服务活动。

    “我以前一直思考,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专业技能的意义是什么?参加完这一次义修服务活动,我似乎有了部分答案,那就是发挥在校所学的专业技能,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同时,我也更加坚定要学好技能、成为能工巧匠、回馈社会的决心。”工贸职校学生陈泾说。

    发挥专业技能优势,走进基层服务社会。中职学校作为我市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政教育方面,积累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经验。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组织学生加入志愿服务的大家庭中,打造了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温度的思政教育平台,将“盐”与“食材”更好地交融,激发了学生的“味蕾”,推动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认知。

    江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的“义修惠民,现代中职生之新风采”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至今已有10年时间,该校坚持每月定期组织学生到不同社区、乡镇等基层一线开展电器义修活动。10年来,参加义修活动的学生和服务对象人数均呈逐年增加态势。如今,每年参加义修活动的学生人数超80人,服务对象人数超500人。

    除了工科专业学生外,非工科专业学生同样具备服务社会的专业本领。例如江门市技师学院在今年以来组织工艺美术专业大批学生组成志愿服务队,深入蓬江荷塘镇、鹤山桃源镇、开平赤坎镇等地开展乡村墙绘志愿服务系列活动,进一步美化乡村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