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柏强
广东的传统小吃不少,肠粉、云吞、艇仔粥、牛腩面等等,我最爱吃的是牛腩面,吃了几十年,咋吃都不腻。
牛腩面,是广东传统早餐的一个面点。小时候,我是吃不到牛腩面的。一家3个孩子,只有父亲一份薪水,虽不饿肚子,但日子过得紧巴,三兄妹的早餐从小就是番薯、芋头。五六岁大,跟父亲去长安路买铝锅,路过一间店,门里飘出香味,我停了脚步,用力吸了两口。父亲赶紧抱起我,没走两步,扭头看到我还伸长着脖子,便又踱回来。父亲带我进去点了一碗牛腩面。待我吃撑了,面和肉也没剩啥了,父亲问服务员要了点葱花,撒进汤里,把剩下的全灌进口中。那是我第一次尝到牛腩面的味道。
后来上学了,家里给钱买早餐,往往是5分钱,够买一个面包什么的,牛腩面是轻易吃不上的。越难吃到,越是馋。为解馋,零钱积攒够了,就约同学上街头买碗萝卜牛杂解解馋。师傅装碗时,我眼珠子盯着勺子,生怕给少了汤汁。汤汁的味道,最像牛腩的味道。
能任性地吃牛腩面,是我领工资以后。
那天,我领到工资,开心地拉上父亲赶去小食店,点了两大碗牛腩面。蘸着桂林辣椒酱,父子俩吃出一头汗。
薪水日涨,吃牛腩面就显得稀松平常。早餐点个肠粉、白粥,候时不长,是经常吃的。周六日,时间充裕,就会叫碗牛腩面,满足胃口。有时工作日忙过了饭点,也来碗牛腩面,一顿也对付了。
牛做食材的小吃中,除了牛腩面,我印象深的还有兰州拉面和萝卜牛杂。兰州拉面对广东人来说是外来吃食,面筋道、有嚼劲;牛肉片宽薄,有肉味。萝卜牛杂是本土的,萝卜混了牛肠、牛肚、牛肺,牛杂的肥腻滋润了萝卜的淡寡。只是,这些都不能与牛腩面相比。
牛腩面,我吃过广州、香港、佛山等地的,感觉用江门外海面做的牛腩面更香。好的牛腩面,牛腩要精、火候要足,用面更要讲究。外海面在江门很有名气,它用鸭蛋和面,拿竹竿擀面,用刀子切面。这样出来的外海面也叫“竹升面”,它面条细,爽滑韧性好,熟了不易糊。外海面还分熟面和生面,熟面经生晒成面饼,可存放;生面切出来当天使用,略带碱水味,富弹性,口感更佳。好吃的牛腩面,必须要用外海生面来做。
牛腩面本是街头小食,这些年也流行起来。楼下有家老店新装修了,端上来的是广口大瓷碗,一团面窝在碗底,大半碗汤水泡着剁掉头尾的两根菜心,几块牛腩方正地放到面条上。一碗面,精致是精致了,29元一碗,感觉性价比不高,我吃完了,汤还剩了一大半。
酒楼也有牛腩面吃,它比普通街头小店的分量少些,价格属“特点”或“顶点”类。我们带父亲去,都会为他点上一碗。尽管里面的牛腩他已咬不动了,但见到端上来的牛腩面,眼睛仍会一亮。
我要称心地吃牛腩面,就会来老屋市场拐角老朱这一家。赶时间,我匆匆几口扒进去;不赶时间,就坐下来,看老朱忙活,搭讪几句。他们夫妻档,从30多岁做到现在50多岁了,我也帮衬了20多年。店里刚放得下四张方桌,天气凉爽、生意好时,老朱也会在门前的过道摆上二三张小桌子,临街面做了柜台和炉灶,里外都能照看。老朱家只做外海面食,每天凌晨3点多开炉卤牛腩,天没亮就出门买生面,卖完就打烊,不留剩料。专做面食,家什就不多,3口大锅品字型排开,盛着高汤、卤水和开水。掌勺的是老朱和他老婆。
“老朱,来碗牛腩面。”老朱笑笑,排好碗,焯3片生菜叶子进碗里,拿小勺反压着,把一个生面团抛进开水锅里滚动片刻,用笊篱捞起倒进碗里,随手续上一勺高汤,然后放牛腩,淋上卤汁,撒把葱花端上来。卤汁慢慢在汤里洇开,一口面条,一口绵油厚实的牛腩,会让口腔充盈愉悦。吃到底了,生菜也烫得更是时候,正好解解油腻。最后把汤水连同面上飘着的油星和葱花全喝进去,愉悦就再进一步了。
老屋市场拐角处不大好停车,我跟老朱打趣说咋不搬搬。老朱说做熟了,舍不得街坊。
前两年,我买了套新区的房子,搬走了,来的次数就少了。有时惦记起,我就会往这边来。满足胃口已不重要,反倒是,同一城市,有一些熟人可聊聊家常,才是件愉快的事。
写到这,我又想出门,冲着老朱说:“来碗牛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