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侨都·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场修复“心碎”的接力赛
应老人之所需 解老人之所难
新技术带来新希望
骨质疏松青睐绝经后女性
27岁小伙患上白内障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0 月 3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6岁孤独症患儿接受治疗后好转
新技术带来新希望

    江门日报讯 (记者/梁爽 通讯员/曾冬怡) 近日,在江门市人民医院,我市首例粪菌移植治疗孤独症患儿成功开展,为孤独症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新希望。据了解,经过该项技术治疗,孤独症患儿的症状好转,体弱多病的体质有所改善。

    孤独症(也叫自闭症)儿童常常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有视力却不愿和人对视,能说话却很难与人交流,能行动却总与人的愿望相违。孤独症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是目前发病率较高并持续终生的儿童发育性疾病之一。

    丽丽(化名)今年6岁,4年前其父母发现其行为异常,迟迟未懂得说话,表现也异于常人,于是带她到多家医院就诊,查颅脑核磁共振未见异常,脑电图提示轻度异常,最后诊断为孤独症。丽丽的父母为此操碎了心,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丽丽的父母了解到江门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粪菌移植团队,这给他们沮丧的心带来一丝希望。

    该科主任梁健仔细研究了丽丽的病情,经过团队的讨论后得出结论,丽丽符合粪菌移植治疗的标准。该团队将符合治疗标准供体的肠道菌群制成胶囊,通过消化内镜下移植入丽丽体内,前后共治疗3次,治疗跟踪随访12周。

    “粪菌移植又叫肠菌移植,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通过智能肠菌处理系统制成混悬液或胶囊,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通过重建患者正常功能的肠道微生态以实现其肠道及肠外疾病的治疗。”梁健介绍,国内外多个研究证实,与正常的同龄儿童相比,孤独症儿童的肠道菌群与正常儿童的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最初粪菌移植技术适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后来经过权威专家研究,高度怀疑肠道菌群产生的化学物质会影响大脑功能,开启了将该技术扩展到神经领域的研究,其中就包括孤独症。

    经治疗后,丽丽的症状有了明显改善,对于指令更加合作了,语言能力也有所进步。此外,丽丽平时体弱多病,经治疗后感冒频率也少了。

    梁健表示,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粪菌移植对于孤独症患儿带来明显的改善。为保障儿童粪菌移植受体的安全,每次为患儿进行粪菌移植前,医生都会明确以下内容:认真向家属及患儿讲解粪菌移植的适应证、目的、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严格遵守粪菌移植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过程严格无菌;为了防止正常粪便污染,尽量减少供者留粪时间,在收集粪便1—2小时内及时进行粪菌移植术;粪菌移植术操作动作要轻柔,防止肠穿孔等并发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