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采用多种朗读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台山市育才学校 陈丽文
激发兴趣,促其爱读
孔子常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产生朗读的欲望。
挖掘朗读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的写景文章,学生特别喜欢,同时它也是训练朗读的好素材。如学习老舍《草原》的第一自然段,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从而领略草原的美丽风情,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创设朗读情境。小学阶段的学生专注力不集中。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积极创设朗读情境,营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通过播放背景音乐、设计生动而有趣的提示语等,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五位壮士的爱国壮举,再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配乐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内涵。
组织课外活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多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如:举办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等。这些活动既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传授方法,促其会读
朗读是一种技巧,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训练,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才能传情达意,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让学生多读多练,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做到“五不”:不漏字、不加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其次,要向学生明确朗读的要求,使学生在朗读训练中有章可循。再次,通过范读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学生朗读的节奏感,从而掌握朗读的要领。
注重形式,促其乐读
在课堂上,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朗读方式,使学生愿意朗读,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个别读。对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读来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这样不仅了解学生对课文字词和内容的掌握情况,方便进行纠正、讲评,还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自由读。给学生时间、自由、反复地试读,让他们尽情地去体验、去表现,不受集体约束。如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教师先出示朗读提示,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通过朗读体会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分角色读。分角色朗读就是按照不同的角色来分别朗读不同部分的一种朗读方式。它要求学生根据角色的特点,活用朗读技巧,体现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分角色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好地融入课文中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决心、耐心和恒心。我们在课堂上要狠抓朗读教学,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读书声,充满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