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江门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镇街风采·新会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党建引领提质效 奔向乡村振兴的“诗和远方”
激活“红色引擎” 实现全面振兴高质量蝶变
执党建引领之“笔” 绘乡村振兴之“图”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 年 11 月 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鳌镇
执党建引领之“笔” 绘乡村振兴之“图”

大鳌镇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持续提升人居环境,绘制乡村振兴美丽图景。大鳌镇供图
今年,大鳌镇揭牌成立新会区首批“网格议事亭”。 大鳌镇供图

    1949年10月1日,大鳌镇百顷学校(今南沙小学)内,新会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革命的火种,给予大鳌水乡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红旗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大鳌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近年来,大鳌镇执党建引领之“笔”,绘乡村振兴之“图”。该镇通过建好支部、选优配强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组织保证。2021年,该镇村级集体收入为1.26亿元,村平均收入高达787.5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4万元,居全区农村镇第一。

    夯实堡垒

    填充乡村振兴“新底色”

    大鳌镇成立江门市首个夜市党支部,建立5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他们连同辖区网格员进行定点“打卡”,引导14家党员经营户亮牌经营。党员经营户也主动带头,发动更多商家、镇村机关干部参与夜市治理,既保留了夜市的烟火味,又能提高夜市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我们的队伍好似一条龙,打仗场场立大功!”走进桃荫别墅,留声机播放着自豪、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队歌,令人振奋。大鳌镇投入450万元改造升级中共新会区委旧址、新会独立团诞生之地——桃荫别墅,并新建了桃荫别墅红色文化展厅,以“声光电+歌影视”创新模式,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阵地,每年吸引游客超6000人。

    在夯实基层党组织堡垒、培育先锋队伍方面,大鳌镇扎实做好换届选举“后半篇”文章,在班子履新赋能上下功夫,结合新会区首个乡村振兴党员农民夜校“百顷夜校”,深入开展支部书记集中轮训、“两委”干部培训、发展党员培训等系列活动,提升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填充乡村振兴“新底色”。

    引育人才

    铺开乡村振兴“新画纸”

    在珠三角,市民餐桌上的南美白对虾,有七成来自大鳌镇。大鳌镇是全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镇、广东省特色水产养殖示范镇,该镇通过筑巢引凤,培养、引进人才,创新养殖技术,推动水产养殖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铺开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纸”。

    破解人才短板,外引“活泉水”。大鳌镇鼓励全国各地的农业技术人才以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进入种苗培育、生资销售、刮虾搭棚等行业,推动该镇水产养殖产业链产值超20亿元,同时带动本地超五成人口实现就业。

    活化本地资源,内培“动力源”。大鳌镇建立新会区首个镇级“乡土专家”评选方案,对带头发家致富的、脑子灵活有技术的实用乡土人才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对乡土人才进行分类管理。此外,该镇还采取“田间课堂+生产实践”方式,邀请专家讲授种植技术、与各村结对子,打通致富之路。

    优化配套环境,做好留才文章。大鳌镇在新会区率先推出镇级“鳌岛人才卡”,为43位人才提供17家商家优惠,涉及餐饮、酒店和健身等领域,并安排12名专员为人才提供政策咨询、职称申报、项目申报等服务,为人才创业就业保驾护航。

    优化环境

    绘制乡村振兴“新画卷”

    大鳌镇始终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书记工程”抓好抓实。今年,大鳌镇揭牌成立新会区首批“网格议事亭”,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结合“信访超市+外送服务”模式,让网格员深入群众,普及法律法规,收集村情民意,截至目前,已代办信访事项460件,群众满意率上升了10个百分点。

    人居环境优化是大鳌镇推进乡村振兴最显著的成效之一。近年来,大鳌镇建成环大鳌岛碧道35公里,房车营地、候鸟湿地公园、水文公园等六大公园也将全部完工,大鳌尾湿地公园建成“白鹭语”江门市网红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此外,该镇打造中心河3.5公里一河两岸景观长廊,并将红卫岛纳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规划建成集观光、科普、研学、文学创作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大鳌镇优美的环境曾登上央视《走进春天里》栏目,绘制了乡村振兴“新画卷”。

    重点项目的推进,也推动大鳌镇乡村振兴实现“加速跑”。大鳌镇引进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打造首个具有三产融合的联农带农科技创新园区——丽宫优质水产产业园暨丽宫预制菜产业园,已研发“陈皮美极白对虾”“陈皮虾饼”等预制菜。该园区建成后预计可提供600个就业岗位,并推动大鳌南美白对虾向品牌化发展。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也将依托新会中集“集装箱+”集成装备技术,缩短50%的水产养殖周期,让水产养殖告别“靠天吃饭”,能有效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统筹/黎禹君文/图 钟珍玲 任晓盈 殷浩轩 江组轩 司徒敏文(除署名外)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