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皇智尧 吴树鸿
伶仃洋畔,珠江潮起。
新会银洲湖区域的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洋船舶”)码头,数艘可以装载4万吨货物的“南洋型”船停靠于此,岸上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抓紧进行焊接、装配、打磨等作业。约50公里外,近年来江门引进的最大工业投资项目中创新航动力电池项目三个生产主厂房已见雏形,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在工地之间,周边的配套设施相继完善。
两地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是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表现出回升向好态势的缩影。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18.34亿元,同比增长3.8%,连续3个月环比提升,连续2个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制造业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8.8%;全市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7.6%,拉动全部投资增长6.6个百分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其中,离不开强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在当前复杂的宏观大环境下,作为广东省传统制造业基地,江门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深入推进“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实施,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让制造业“当家”发挥出经济“压舱石”应有作用,提振了发展信心。
服务纾困助力企暖回升
稳经济先要稳企业,前三季度企暖回升,绝非偶然。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乌克兰危机等一系列超预期因素影响,制造业企业经营蒙上了一层阴霾,哪怕是大企业也不例外。
“我们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价格与石油价格息息相关,加之今年客户结算方式的变化,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比较大。”一再上涨的石油价格,让我市工业前200强企业广东泰宝聚合物有限公司遇到了发展路上的“拦路虎”,企业负责人刘亚立介绍,此前企业也曾向省级有关银行进行授信申请,但迟迟未有结果。
今年8月,我市成立全市工业200强企业服务专班,20个工作组快速奔赴企业开展服务工作,这趟恰逢其时的服务列车,让一直困扰广东泰宝的融资难题有了转机。“我们反映诉求后一个星期就收到了银行审批通过的通知,成功获得了银行1.5亿元授信。”刘亚立说,高效的“及时雨”,让企业稳住了步伐,为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仅一个月,服务专班就已对全市工业200强企业全部走访完毕,并每半个月主动与企业对接一次,定期形成工作简报、清单,持续跟进做好服务,已累计解决企业184项诉求。
在此背景下,江门全力稳住工业发展“大盘”,取得了实效。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大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高于全市平均增速3.4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的贡献率达55.5%。其中,工业前200强企业合计实现工业增加值620.3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60.9%,同比增长4.9%,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个百分点。
这是江门稳企业的一个缩影。如果说贡献了江门工业经济“半壁江山”还多的工业前200强企业是江门能否稳住经济的关键,那么占据江门全市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微企业,则是江门能否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重头戏。
数据显示,1—10月,我市“政银保”项目发放贷款65.16亿元,贷款笔数4453笔,切实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6月起,我市以“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开展为契机,正式启用江门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帮助企业解决供应链对接、增资扩产等问题,截至11月3日共受理6570宗,涉及22类诉求类型,已办结6474宗,满意度99.19%。
抢抓机遇以“新”求“进”
新会银洲湖由西江、潭江两大水系交汇而成,凭借水深、岸线长、航道宽等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近年来已成为我市主要船舶产业集聚区,船舶工业发展势头良好。
其中,南洋船舶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的民营船舶制造企业,以现代节能型小灵便散货船为主,因其建造船型性能优异,成为国际标准船型之一,被国际市场称为“南洋型”船。近两年随着船舶市场逐步回暖,全球新造船成交金额增幅较大,在政府的服务助力下,南洋船舶紧跟市场变化,抢抓机遇,前三季度实现了高速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产值同比增长198.87%,目前在手的订单已持续到了2025年。”南洋船舶财务总监朱继雷介绍,目前公司在智能车间及智能设备的投入上加大了力度,通过生产工艺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今年交船数量预计可达8艘,工业产值达到18亿元。
“南洋型”船乘风破浪,是今年前三季度我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扬帆起航”的生动缩影,也是前三季度我市全面推进“工业振兴”工程,深入推进“链长制”,15条重点产业链对工业发展支撑带动作用更加明显的写照。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15条重点产业链合计实现增加值786.55亿元,同比增长4.8%,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3.7个百分点,带动作用明显。其中,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增长81.2%,硅能源产业链增长47.1%,智能装备增长21.4%,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增加值增长12.3%。
如果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是基于市场利好机遇和企业自身实力,那么硅能源、智能装备、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同样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则是江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工业跨越式发展新引擎,坚持制造业当家加速向“制造强市”迈进的体现。
在拥有雄厚产业基础的鹤山市址山镇,广东(江门)硅能源产业园即将拔地而起。今年以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岸明多次调研硅能源产业链发展情况,强调要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加快构建硅能源等新的增长引擎。
围绕建设省硅能源产业基地目标,我市保持与省有关部门的紧密联系,重点开展产业基地规划,协调鹤山及我市相关部门在省的支持下与隆基、TCL中环、英利等硅能源龙头企业的对接。今年以来,分布式光伏电站系统一站式方案提供商晶镁光伏科技已于鹤山建成正式投产,优美科长信新材料有限公司在江门高新区新建正极材料扩产项目等陆续投产,推动了我市硅能源产业链发展。
今年9月,全国省级层面首个推动硅能源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广东省硅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印发,其中将支持江门规划建设硅能源产业基地,并支持江门加强与深圳联动发展,打造光伏和锂电池生产装备及零部件集聚区。
抓好大项目建设拓增量
工业投资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先导性指标,犹如“源头活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7.6%,比全省同期高2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6.6个百分点。
在中创新航动力电池项目现场,吊塔林立、机器轰鸣,建设“马达”不停,一派火热景象。作为近年来江门引进的最大工业投资项目,中创新航动力电池项目1—9月完成投资20.7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3.6%,快于时间进度28.6个百分点,这也是江门前三季度工业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为后续工业稳增长奠定良好基础的体现之一。
在省重大项目方面,我市28个项目今年计划投资108亿元,1—9月完成投资104.9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7.2%,快于时间进度22.2个百分点。市重点项目方面,经过中期调整,今年全市纳入重点项目清单的制造业项目315个,30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2022年计划投资422.17亿元,1—9月完成投资411.7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7.5%,快于时间进度22.5个百分点。
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的背后,离不开江门持续做好大型工业项目服务,通过强化项目预审、分级推进项目洽谈、简化企业开办手续、创新工业用地出让方式、加快项目施工审批、推行项目备案承诺制、完善基础设施及服务配套等方式,确保大型项目引得进、落了地、快建设、快投产。
此外,为鼓励企业扩大有效投资,今年以来我市兑现投资奖励资金累计2.43亿元,奖励制造业项目125个,拉动工业投资超34亿元,其中拉动技术改造投资超过22亿元。同时,经相关评审程序,共向省工信厅推荐102个项目纳入2023年省级企业技术改造专题项目库,申请奖励资金额度4.6亿元,推荐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0%,申请资金量同比增长30%,入库项目数量和申请资金量均为近五年最高水平。
今年以来,我市还成立了江门市政府投资促进中心,不断创新招商模式,结合“链长制”的深入实施,组建编制重点产业链图谱,沿着产业链精准招商,实现重大项目加速突破,重点产业加速集聚。在8月6日举行的江门市全球招商大会上,成功推动111个项目签约,计划投资总额1661亿多元。
前三季度工业经济“稳”“升”的背后,是江门坚持制造业当家,抢抓机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缩影,如今,江门正在勇担广东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和主战场的路途中加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