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校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期待周一来 共读《青苹果》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2 年 11 月 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期待周一来 共读《青苹果》

学生利用课间时间分享阅读心得。
剪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全班一起读《青苹果》成了不少学校的风景线。
看到自己喜欢的文章,很多学生会剪下来收藏。
很多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文章剪下来,并配上图。
读《青苹果》成为不少学生必不可少的事。

    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就向优秀跨了一大步。

    《青苹果》就是一份带着墨香的坚守,陪伴我们坚持阅读。

    19年里,一个又一个侨乡少年和《青苹果》结缘,一批又一批侨乡学子和她一起欢笑一起成长,一所又一所学校认识她接纳她喜爱她欢迎她。她和他、他们一起,通过《青苹果》,通过文字的桥梁,相遇,相知,共同经历一段美好的时光。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更好。”这是我们创办《青苹果》的初心,也是《青苹果》和侨乡少年的共同约定。

    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多年来,《青苹果》外增“颜值”,内强“修养”,在内容上,设置有“小星星”“百草园”“梦幻岛”“金笔头”“书画廊”等作文展示板块,把写作的梦想种在孩子心中;让孩子们通过“校园风”“瞭望塔”增进了解,在“知识角”“欢乐谷”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封面人物”“高手亮相”“身边小发明”让我们看到身边的榜样,创意的神奇;“小记者·聚焦”更是通过小记者的视角看世界,给孩子们提供全方位锻炼的大舞台。

    如今,看着《青苹果》长大的第一代侨乡少年已走上工作岗位,甚至为人父母,但这份约定一直没变。《青苹果》依然在坚守墨香坚持陪伴,与侨乡少年共成长。

    “想要快点到周一,想要快点看‘苹果’,不管风雨有多少,有你就足够……”这是孩子们专门为《青苹果》改编的歌曲,表达自己的喜爱和期待。

    来,一起看看侨乡学子和《青苹果》相处的日子吧。

    统筹:娄丹 文/图 娄丹 张翠玲 潘诗欣 陈慕欢 罗双双 苏颖 钟珍玲

    营养丰富

    师生爱吃“青苹果”

    “孩子们,《青苹果》新鲜出炉啦,快来享用吧!”11月7日,在鹤山市沙坪街道第三小学四(5)班的教室,语文老师胡瑞芬抱着厚厚的一摞报纸走进了教室。学生们纷纷欢呼起来,连忙迎上前来托住这沉甸甸的快乐。

    胡瑞芬看着孩子们如饥似渴地阅读《青苹果》的模样,欣慰地笑了起来,“从二年级开始,我们班每年几乎都是全员订阅《青苹果》的,这个‘苹果’我们全班师生都很爱吃!”

    在种类繁多的少儿报刊中,为什么对《青苹果》情有独钟?孩子们有话说。

    “‘封面人物’‘高手亮相’等栏目,展示了身边优秀同学的事迹,让我有了学习的榜样!”学生招博雄“抢答”。

    “《青苹果》不仅有作文板块,还有‘知识角’‘欢乐谷’等栏目,让我在学习之余可以放松一下。”学生曹奕笑着说。

    学生李沃钧把一大沓《青苹果》拿上讲台,自豪地说:“这是这个学期我收集好的《青苹果》,一周一份,一张都没有缺少,我们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啦……”

    “相比于作文集,《青苹果》的作文是由江门的小学生写的,词句不会被修饰得太失实,是我们学生踮踮脚可以够到的水平。”胡瑞芬介绍,“它成为我上课的教材、学生学习的好助手。”

    翻开学生们的摘抄本,贴满了分门别类、精心剪贴的《青苹果》内容。“比如写到《小小‘动物园’》这篇单元习作,学生就会剪下几篇同样题目的作文贴在一起进行对比;又比如写风景时,就会剪下各个年级的写景作文进行欣赏。课堂上,我们会对剪报作品进行品读、对比,还会仿写、扩充、改写、续写等。让孩子们学会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水平。”胡瑞芬介绍。

    学生任倩婷也高兴地展示了自己的摘抄本。只见每篇剪报,她都会标注出好词好句,还会进行细致的点评,下面再写一篇作文进行比较。“这篇《童年趣事》,内容新颖,情节幽默,但是心理、动作和语言的描述还少了一点。于是我大胆在下面也写了一篇进行比较。”任倩婷指着摘抄本说,“通过认真读报、用报,我的作文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不仅师生们,连家长们也很认可《青苹果》。双胞胎何其活、何其霏的妈妈反映:“胡老师在带学生读报方面非常用心,孩子们读报的兴趣浓厚。晚上我也会陪孩子一起读报,分析别人的作文写得好在哪里,孩子们现在写作文明显变得得心应手。”

    坚持读报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经统计,最受我班学生喜爱的《青苹果》栏目是‘知识角’和‘百草园’,其次是‘金笔头’‘欢乐谷’……”上周三午读时,江海区外海中心小学六(8)班语文老师陈晓燕向学生们宣布了近期的调查结果,并与大家分享学生孙瑶的周记。

    这是该班近期开展的“青苹果伴我成长”阅读活动,学生们通过周记写下自己最喜欢的《青苹果》栏目及建议。

    “我喜欢画画,每次报纸一发下来,我都先去看‘书画廊’”“我喜欢‘知识角’,里面知识丰富,有关于人体健康、古代历史、大自然等”……细细阅读学生们的周记,字里行间无不藏着对《青苹果》的喜爱,有的还画上了插图。

    “学生们已订阅了几年,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希望以此再次激活他们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坚持读报。”陈晓燕说,周三午读是班里安排阅读《青苹果》的时间,在短短20分钟里,孩子们不仅一起翻开这份心爱的报纸,拿起五彩的笔在上面写写画画,还会互相推荐喜爱的文章,一起走近小作者们的生活。

    学生何安楠手拿报纸,向同学们热情地推荐起来:“我推荐10月17日C11版《照片里的温暖》这篇文章,我从中受到很多启发。作者从开局就点明了中心,以旅行为主线,通过列举三个事例,写出了童年的美好和照片里的温暖……”

    话音刚落,陈晓燕马上给予肯定:“推荐得特别好,掌声送给他!”响亮的掌声在教室里响起,又一名学生站起来继续分享。

    据了解,该校高度重视书香校园建设,每周每班均有两天午读安排读书读报,每周学校评选优秀作文张贴在宣传栏并投稿到《青苹果》。《青苹果》内容贴近校园生活,受到学生们深深的喜爱,六(8)班等班级更是全员订阅。

    “我鼓励孩子们尽情阅读,看到喜欢的文章可以直接在上面做批注,遇到好词句可以摘抄下来,看到感兴趣的文章可以课外搜集更多资料拓展学习,还可以跟老师、同学一起交流收获。通过日积月累,学生们有了明显进步。”陈晓燕说。

    “每次报纸一发下来,我就迫不及待拿回家,与家人分享里面的好作品。”该班学生陈江浩说。而学生吴嫣然则会把从《青苹果》中学到的好词句和生活常识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它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好朋友,还是我们小学生的交流群,让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交流,互相借鉴。”学生陈栩民说。

    剪报作业

    阅读变得更有趣

    “我今天学到的好词语是高高兴兴、蓄势待发”“《有趣的小猫》这篇文章生动地描写了一只会抓老鼠的调皮小猫”……江海区江门一中附属小学二(1)班教室里,朗读声、剪纸声此起彼伏,同学们打开《青苹果》,剪下心仪的文章、粘贴、圈画、朗读,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同学们早已熟稔于心。

    从升入小学开始,每天读报、剪报已成为该班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这,其实是该班语文老师钟燕秀别出心裁布置的剪报作业,而这份作业钟燕秀已经坚持布置了11年。

    2011年,钟燕秀初识《青苹果》,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翻看间她立刻想到要利用这份专属于小学生的报刊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地识文读字。那时任教于江海区外海中心小学的她,在教室里开设了“剪报墙”,很快,“剪报墙”上贴满了学生读过的文章,层层叠叠的报纸垒起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进步阶梯,《青苹果》也成了钟燕秀开展语文教学的好帮手。

    “《青苹果》上有大量的小学生优秀习作,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从一年级开始坚持读报、剪报,画好词好句,对提高学生识字量,加强语言积累方面大有裨益。现在,我们班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学到的好词好句,这就是学以致用,是积累的成果,也是我愿意坚持的原因。”去年9月,钟燕秀来到新学校,并担任语文备课组长,她继续为学生布置剪报作业,同时带动更多班级共同参与。

    “以前幼儿园时,看很短的文章我都觉得很困难,现在我觉得阅读是一件很轻松的事!《青苹果》上有很多有意思的内容,周末写完作业我也会拿出来翻看,‘封面人物’‘欢乐谷’都很有趣!”二(1)班学生黄月河告诉笔者,剪报是一件很好玩很有趣的事,通过剪报她越来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颖琳很喜欢读报、剪报,每当读到有趣的文章或好词好句,她都兴奋不已。《青苹果》上,很多文章和故事都贴近我们的生活,让她阅读起来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二(5)班胡颖琳的妈妈欣喜地发现,从开始做剪报作业以来,颖琳不仅识字量有了很大提高,求知欲望也有了明显提高。

    无独有偶,在江海区朗晴小学五(2)班的教室里,不少同学利用课间的时间,也做起了剪报。据语文老师李文婷介绍,为了更好地利用《青苹果》,该班开展此项活动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报纸收集到一定的量,便不利于翻找,所以我提议让学生按照写人、写景、写物和写事的分类,把优秀作文贴在收集本上。”李文婷表示,收集本成为了他们的语言宝库,不仅为他们提供写作灵感,还帮助他们学会运用更多好词好句,作文水平也因此得到很大的提升。

    学生的热爱、家长的认可更加坚定了钟燕秀要坚持布置剪报作业的决心,她表示,随着年级段的提升,接下来她也会针对学生新的学习需要对剪报作业提出新的要求,不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做好批注

    让阅读“看得见”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对退役军人不改本色的无比崇敬。”“把合唱队比作‘动物园’来写,不仅能让文章更加具体,而且读起来更加形象了。”……每周一的课间,简直是范罗冈小学滨江校区六(3)班的“《青苹果》交流大会”!同学们从家里带回利用周末时间做好批注的《青苹果》,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做阅读批注,是班主任周贇从带这个班的四年级下学期以来就实施的阅读方法,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半了。此外,该班还安排了平时课间和周三大课间阅读《青苹果》,课上会分享本班学生在报纸上刊登的文章。

    这种“看得见”的阅读方式效果显著。“《青苹果》是我订阅的第一份报刊,一开始我不太喜欢阅读,但老师为了鼓励我们积极阅读,于是让我们开始做批注。也是通过批注,我发现与我同龄的小作者,他们和我的经历类似,和我的很多想法不谋而合,有时候也会因不同而产生‘火花’碰撞,而且我同学的作文也出现在了报刊上,这让我更加觉得亲切。有所读才能有所想,我觉得通过做批注,让我在感受作者思想的同时,也让自己的想法深化了。”学生余宗书说。“我主要是通过批注划出好词好句,以及一些好的写作手法、观点和道理,这让我的写作思路开阔了很多。”学生冯琬晴说。学生东玲卉是《青苹果》的忠实小读者,她从一年级开始就订阅《青苹果》了。“周老师让我们做批注,让我打开了阅读的另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藏了很多写作素材,也升华了自己的想法。做过的批注我都会好好保存起来,时不时回头看。”东玲卉说。

    班主任周贇表示,现在全班已经形成了自发阅读、自主批注的良好习惯和氛围。“孩子们的批注有的是抒发自己对报纸里的小知识的喜爱之情,有的是抒发对能刊登上报纸的同学的羡慕之情,有的则会结合实际谈谈当下的时事政治,种类多样。”周贇说,“比如有一次我们学校的学生上了封面,我在看学生们的批注时发现他们写了‘为学校自豪’‘自己也想出镜’‘以后想做编辑记者’等等,我想,做批注这种方法不仅影响了他们的阅读方式,更让他们多了一种表达自我想法的途径。”周贇说。

    一起品读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1月7日,恰逢星期一,这一天的午休前阅读时间以及晚托阅读时间,新会圭峰小学的同学们都显得特别期待,大家盼望着赶快和“老朋友”见面,这位“老朋友”就是江门日报《青苹果》校园专刊。每逢周一,各班都会分发新一期的《青苹果》,老师们充分利用阅读时间,引导同学们一起品读,对优秀作文的好词好句、校园新闻的热点作批注。这一期的《青苹果》,来自圭峰小学不同年级五名同学的作文投稿成功被录用刊登了,大家看到熟悉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都显得热别兴奋,一字一句读得格外认真。

    在五(4)班,不少同学都拿出自备的好词好句本摘抄优美词句,这些词句承载着的,是他们美好的校园生活以及对于自我要求的不断提升。林煜婷同学受邀上讲台朗读了她刊登在新一期《青苹果》上的优秀作文《二十年后的故乡》。“真的觉得太荣幸了,好开心。我最喜欢的就是《青苹果》的作文板块,让我学习到很多写作技巧,我觉得优秀作文的小作者们都很厉害。我坚持阅读,多积累多练笔,现在我的作文也终于投稿成功啦。”林煜婷笑着说。她的指导老师梁志超告诉记者,《青苹果》当真是学生的好朋友,老师的好帮手。“经过多年探索,我们已经实现《青苹果》进课堂,在阅读课、作文课上,《青苹果》被很好地利用起来,这份报纸非常贴合校园生活本身,因此学生们愿意读。”梁志超表示。他还坦言,《青苹果》作为一个展示平台,也激励着同学们不断努力,形成良性循环。

    在学校第二课堂时间,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开始了。圭峰小学向日葵文学社的社员们分组围坐,大家热烈谈论着《青苹果》上的文章,从文章立意到修辞手法运用等方面,尝试着分析、理解各类文章,再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文学社指导老师谭伟靖、郭广龙与社员们一起谈论,现场氛围热烈。“针对每一期的《青苹果》我们都会开展这样的阅读分享会,这可以综合锻炼同学们的语文素养。”郭广龙介绍道。他还表示,《青苹果》的精彩栏目时常会给予他灵感,针对多样的选题,文学社会组织社员们每周练笔以及现场作文活动。“在常态化开展分享会、现场作文等活动后,同学们的写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很多时候,练笔写作不再是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学生自发完成的,这样的变化让人欣慰。”谭伟靖也笑着说道。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