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构建语文知识体系的必经之路。小学生处于基础教育初级阶段,培养他们养成正确学习习惯十分重要。新课程改革倡导全面发展的新型教学观念,主张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螺旋式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尊重他们的认知规律,拓展他们的想象力。
————长沙街道办事处澄江小学 陈玉兰
正确认识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实际上是一种基于视觉形象的思维方式,能够对大脑产生持续刺激,从而促进大脑保持兴奋状态。思维导图必须有一个中心主题,一般在教学的过程中精确为一个词语。
思维导图一般包括三种:全图型思维导图、全文字型思维导图、图文并茂型思维导图。它们各有优势:全文字型思维导图能使学生直观地进行发散思考并快速得出结果,全图型思维导图利用生动形象的图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图文并茂型思维导图则兼顾另外两类的特点,既有线条、文字,也有生动活泼的图像,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图文并茂型思维导图更受学生欢迎。
学会运用思维导图
丰富绘制方法,抓住学生兴趣要点。教师要了解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和要求,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为学生展示绘制过程。绘制思维导图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绘制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并以此为核心开展联想。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许多优秀教育资源能够及时共享,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等获取更多专业知识,从而提高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
优化教学模式,完善思维导图设计。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语文知识积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要根据教学主题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围绕思维导图,组织学生细读文本,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
充分听取反馈,鼓励学生动手绘制思维导图。说到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出发点,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思维导图,教师对这些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对比,和学生一起优化思维导图。这样做,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书写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