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4下一版  
九万里风鹏正举
在推动航空科技自立自强上奋勇攀登 在促进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上积极作为
天舟货运飞船将转入常态化发射
江门书写优“粮”答卷
集智聚力书写我市扩大对外开放和生态保护大文章
找准“三农”工作“小切口” 激活乡村振兴“大文章”
江门与广州并列全省第一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1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农业生产结构持续调整优化
江门书写优“粮”答卷

近日,台山市白沙镇,收割机在田野忙碌,努力做到颗粒归仓。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农业发展状况对湾区粮食安全保障至关重要。 郭永乐 摄

    □文/江门日报记者 张浩洋

    秋收季节,在恩平市沙湖镇上凯岗村委会鸡啼营村内,广东科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管辖的稻田弥漫着丰收气息。公司负责人卢子策,学农出身的年轻人,躬耕田间创造一派丰收景象,被评为2022年度“江门市十大杰出高素质农民”。

    “作为农业龙头企业,我们流转及托管土地120公顷,并复耕复种撂荒地13公顷,致力于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农业实践,打造粮食生产高产示范基地,努力为守牢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卢子策说。

    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5.09亿元,增长9.2%。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农业生产结构持续调整优化,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稳定充裕,农业农村发展整体态势运行良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接下来,我们将切实把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在江门‘三农’领域贯彻好落实好,要切实做好今年底和明年初的工作谋划推动,确保今年‘三农’各项考核任务圆满收官和明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少强说。

    打造大湾区粮仓

    走进恩平市丝苗米产业园核心区,“打造大湾区粮仓”几个大字高高耸立,格外醒目。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广东丰穗米业有限公司承接建设任务全面竣工,生产线每日加工大米300吨,一年大米加工能力达10万吨,仓储加工能力位居大湾区前列,是名副其实的粤港澳大湾区“大米仓”。

    “仓储加工是引领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是我们产业园建设的核心内容,投资最多,最具科技含量。”丰穗米业负责人谢国良介绍,加工区内有碾米设备、自动加工机等国内外最先进的粮食加工装备。

    “更关键的是,我们针对这些设备开发出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米全流程柔性动态协同工艺系统,可显著提升大米加工效率和质量。”谢国良说。

    目前,国内稻谷加工的优良大米出产率约为50-60%,而恩平丝苗米产业打造的全流程柔性动态协同工艺系统,出产的优良大米率达65%以上,显著减少了稻谷损失,提升了加工效益。

    日前,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恩平市牛江镇梨园村开展“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技术培训现场会”,随着“哒哒哒,哒哒哒”的机械轰鸣声响起,农机手娴熟便捷地驾驶操纵着马铃薯种植机,播种、施肥、覆膜等操作行云流水,十分钟不到就种好一垄马铃薯。

    “我们逐步推广应用冬种生产全程机械化,可以节约八成左右的人力。我们合作社今年计划种植马铃薯133公顷,主打品种是祚实1号,经测试亩产可达到3500公斤的水平,商品率超过九成,市场采购议价能力更高。”恩平市丰江农业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冯健华说。

    “粮食”二字重千钧。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发展新会柑间种大豆和番薯等作物,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大力开展农业“上山下海”行动,引导利用缓坡地种植新会柑;落实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措施,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稳定。目前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8.58万公顷,复耕复种面积2418公顷,完成可复耕撂荒耕地面积的84%。今年全市冬种计划种植4.67万公顷,比起去年增加0.33万公顷。

    与此同时,我市以农业生产托管为抓手,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截至2022年9月底,全市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4.65万公顷次。此外,进一步夯实农事辅助产业统计基础,对种植、畜牧、渔业辅助性活动产值进行摸底,应统尽统,真实反映辅助产业发展成效。

    “黑科技”让养殖产量大大提高

    通过一个个集装箱,实现高效增氧、消杀过滤、生物处理、数据处理、养殖监测集于一体——这个“黑科技”水产养殖装备,位于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

    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总投资逾2000万元,分两期建设,以解决养殖行业痛点为切入点,通过电脑控制自动投料,检测水质、含氧量,让水产养殖不再“靠天吃饭”。

    新会中集渔业科技事业部总经理黎泽深表示,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是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的一大亮点,可以实现脆肉罗非鱼的最低养殖密度为50公斤/立方水体,脆化时间仅需30-40天。相比传统土塘养殖,周期大大缩短,养殖次数年均可达6-8造,若搭冬棚,可达9-12造。按此测算,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脆肉罗非鱼年产量可达300万公斤,较传统土塘养殖模式产量提高15倍以上。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品种结构调整优化效应凸显,如蓬江区桂花、加州鲈等高价优质品种结构优化率达40%。养殖池塘升级改造和尾水治理同步加快推进,截至10月17日,全市已完成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1218.3公顷,完成2022年任务的91.37%,养殖水质得到有效改善。

    农业重大项目建设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平台。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推进现有38个农林牧渔重点项目建设。据统计,2022年计划投资31.15亿元,同比增长43.22%。截至9月底共完成投资27.82亿元,投资完成率89.3%,超序时进度14.3%。

    接下来,我市将抓紧开展江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势产区产业园、台山丝苗米产业园、恩平丝苗米产业园验收,建设国家级广东丝苗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新会南美白对虾、台山麻黄鸡、恩平生猪、开平茶叶、蓬江预制菜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夯实稳产保供基础,抓好新一轮农业产业园申报工作。

    与此同时,我市持续做大做强陈皮、大米、鳗鱼、马冈鹅、茶叶、禽蛋等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出台《关于支持加快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江门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农业担保贷款补贴操作指南》等扶持措施,前三季度实现六大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391.9亿元,同比增长24.92%。开平市茶叶产业园、蓬江区预制菜产业园成功入选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形成“1+12+27”国家、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梯次发展格局,产业园生产进入收获期。猪肉产量13.51万吨,增长8%;水产品产量61.15万吨,增长10.2%;茶叶产量0.31万吨,增长150.5%。

    我市预制菜产业同样取得阶段性进展。全市共有预制菜产业链关联(含净菜)加工企业588家,冷链物流及配送服务企业36家,即烹、即配类预制菜生产加工企业46家,开发上市预制菜产品超300款。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