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江门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镇街风采·恩21/2022-11-15/A04/36461668450451195.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城乡融合,打造乡村振兴“东成样本”
描绘“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美丽画卷
坚持党建引领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 年 11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圣堂镇
坚持党建引领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给圣堂镇的乡村发展带来强劲动力,近年来该镇乡村面貌实现大变样。圣堂镇供图
圣堂镇坚持党建引领,开创现代农业新局面。圣堂镇供图

    “以前我家门口对面全是猪栏,臭气熏天,现在变成了小公园,大家饭后都聚在我家门口喝茶、聊天、散步,这几年村里变化可真大。”恩平市圣堂镇水塘村委会下隔巷村村民禤习皖说,村里近几年越来越宜居了。

    近年来,圣堂镇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充分发挥重点乡镇的区位、资源、文化优势,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如今的圣堂镇,农业兴旺、乡村如画。

    加强阵地建设

    激发基层党组织新活力

    筑牢乡村振兴党组织阵地这个战斗堡垒是圣堂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圣堂镇持续加强阵地建设,激发基层党组织新活力,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创办“红色学堂”,开设“干部夜校”,推动党组织建设规范化;构建党建“10分钟服务圈”,建好用好镇党群服务中心和12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党建为“链”,组织开展党建联建共建,推动党组织优势互补、共同提升。比如,恩平市委办机关党支部与圣堂镇根竹头村党支部联建共建,开设“田野实践学堂”,让党员干部知农事、干农活、体农情,促使党员干部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圣堂镇还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机制,农村无职党员通过党组织亮身份、亮承诺、晒责任岗,主动认领公共卫生、民生工程、河长制、防火防汛、矛盾纠纷调解等具体实事,打开乡村振兴工作的新局面。

    该镇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书记工程”来抓,构建基层治理“130”工作法,在各村建立“一键办”网格快速服务平台,打造“群众按键、网格服务”智慧化新模式。自今年7月份运行以来,该服务平台累计办结群众各类诉求服务事项90多件,把服务向一线下沉、向网格延伸,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做大做强产业

    开创现代农业新局面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

    圣堂镇通过党建引领持续做大做强产业,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创现代农业新局面。近年来,该镇培育了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省级项目3个。

    近年来,圣堂镇积极做大做强产业,成功吸引一批大项目落户,包括投资38.5亿元的珠西科创智谷项目、投资10亿元的昊鑫新能源项目以及投资1.33亿元的广东天业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等。此外,恩平市肉联厂、樊佳鸭禽业加工厂也陆续在该镇投入运营,白天鹅酒店管理公司携手国瑞温泉城在该镇打造了圣堂三山泉谷酒店项目,圣堂镇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位于圣堂镇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大广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动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持续做大做强。该公司投入7000多万元推进生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还与长安村、三联村、三山村等7个村委会签订300万元联农带农协议。圣堂镇水塘村也成立了恩平辖区第一家由农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注册的公司——江门市水塘红色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第一年实现营收50万元。

    推动文化振兴

    营造乡村文明新风尚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圣堂镇充分发挥本地文化资源,尤其是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推动党建与文化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振兴,铸牢乡村振兴之“魂”,营造乡村文明新风尚。

    该镇重建“天村党支部”,擦亮“恩平第一个党支部”红色文化品牌,大力发扬“恩平三老”之一冯燊“到困难中去,以困难解决困难”的革命精神。恩平第一个农会——长安农会展览馆(村史馆)于去年建成。传承传统文化,大力倡导“笔筒量米也教子读书”励学理念,歇马励学制入选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歇马举人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10项国家级荣誉,获评“第一批广东省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广东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11项省级荣誉。

    侨胞资源是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驱动力。该镇深入挖掘侨文化,全力推进“侨都赋能”工程,在塘龙村打造中国驻联合国第一任副秘书长、革命家唐明照故里景区,讲好中国故事、侨乡故事。

    圣堂镇还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借助党建文化阵地,构筑公共文化空间。该镇建成农家书屋12间、百姓舞台11个、村级文化楼40座;新建圣堂曲艺社,打造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实现全覆盖;文明村镇创建覆盖率达100%,成功创建江门市文明镇,获评国家级文明村1条、省级文明村1条、江门市级文明村6条。

    统筹/黎禹君

    文/周晓营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