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集音、形、义于一体,在不同的语境下,每个字可以有不同的意思。如果语文教学缺乏深度,浅尝辄止,那么,学生就感受不到汉字蕴含的情感与精神,更谈不上接受熏陶与洗礼,提高审美情趣了。
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师应该深刻理解阅读教学的意义,大力开展深度阅读教学。下面,就谈谈我的做法。
——会城城郊小学 陈务娉
多种方式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产生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需求。因此,老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让他们喜欢上阅读,进而轻松愉快地学习需要学习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根据课堂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各种阅读方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他们可以细听范读、大声朗读、专注默读,可以有感情地诵读、对某一片段进行精读,甚至站在讲台上,参加班里的个人展读、小组演读等活动,展示自我风采。
开展深度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用自己的语言整理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所以,在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我会传授学生相应的方法,如:抓要素法、抓主要事件法、合并段意法、扩展标题法。我要求学生预习新课时,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逐渐提高概括能力。
多渠道
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
针对篇幅较长,或者内容较为深奥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多了解与作品有关的背景信息,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我国经典古文使用的语言和现在的日常用语有着很大不同。只有让学生熟悉它们的表达特点,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比如,五年级课文《杨氏之子》,它虽是文言文,但语言凝练、生动活泼,讲述的故事非常有趣。学生如果能感受文章的写作风格,便会更加理解文章的内涵,深深感受到杨氏之子的思维敏捷、机智过人。
还可以让学生看与文章相关的视频。比如《三国演义》《红楼梦》《鲁滨逊漂流记》等书,很多学生刚刚开始看时,都云里雾里的,不知道为何这些书成了名著。如果让学生先看视频,再去阅读,他们往往会茅塞顿开,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一层。
开展深度阅读,不仅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还可以不断拓宽他们的视野。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开展深度阅读教学,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