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张奕维 罗礼洲
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新校区去年12月建成验收交付使用,该项目体育馆综合楼获得2022年度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奖;里村大道保障房为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或困难群体圆了“安居梦”;江门市中心医院外科住院大楼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城市建设离不开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市建筑业发展持续向好,全市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47.7亿元,同比增长18.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比全省同期高9.9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筑业是江门的传统支柱产业,历史悠久,功底扎实。立足“好”,谋求“新”。近年来,我市建筑业加快转型升级,持续完善培育体制机制,强化质量安全管理,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龙头企业拉动作用明显
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贡献力量,目前承建的重大项目包括江门市新三甲医院、开平风采运动场、开平赤坎停车场……近年来,广东耀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勇担建筑龙头企业使命,保障重大任务圆满完成。
数百公里外的伶仃洋上,海天之间,港珠澳大桥犹如一道跨海长虹,蔚为壮观。
时间的指针往回拨。耀南建筑承包的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IV标段)联检非现场办公用房及综合报关报检厅工程,施工内容包括塔楼、地下室的基础工程、主体工程、非公共区域装饰工程、冷却水循环工程、给排水工程、暖通、消防工程等。
珠海口岸工程项目投资近10亿元。该工程包括逾20万平方米钢结构屋面,全是大跨度钢结构工程,技术要求很高,从预埋件到组装,整个过程,每个部位尺寸都要精准。“因为是公共场所,防火要求很高,我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点,用的材料比较先进。”耀南建筑主要负责人表示。
鲁班奖是我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在此之前,耀南建筑承建的汶川一中项目和澳门大学新校区项目,分别在2011年和2013年获得鲁班奖。珠海口岸工程后来也获得了鲁班奖。
江门建筑产业发展壮大的背后,是一批又一批优质建筑企业的崛起。作为江门建筑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耀南建筑坚持走优质品牌路线,积累了良好的企业口碑。数据显示,2021年该公司产值约32亿元,同比增长14%,创造地方财政税收超5000万元。2022年,该公司产值有望再创新高,预计达36亿元,创造税收超6000万元。
龙头“链主”企业“水涨”,带动上下游企业“船高”,从而拉动江门建筑业一路上扬。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前20名企业完成产值150.2亿元,同比增长24.7%,比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增速高6.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增长14.2个百分点。
促进建筑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唯有准备充分者,才能把握新机。
2021年底,江门研究出台了《江门市建筑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涵盖了产业链方方面面,为我市建筑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定下了明确目标。
《行动方案》提出,从我市建筑业产业链优选上、中、下游40家以上重点培育企业,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倍增;培育1家总承包特级企业和3—5家总承包一级企业等发展目标,推动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全面提升,促进建筑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在《行动方案》激励引导下,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升规入统积极性大大增强。去年到现在,我市已有11家二级资质企业升级为总承包一级资质,高资质等级企业数量提升84%。
“早前,我们公司成功晋升总承包一级资质,这是对我们企业最大的肯定,也为我们企业开拓市场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日前,在恩平市第一建设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徐福浓拿着总承包一级证书兴奋地跟记者说。
日前,位于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的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M1主厂房建设现场,1500多名工人冒着细雨加紧安装设备,力争尽快具备交付条件。
M1主厂房由央企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和本地建筑企业广东聚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建设。这是我市统筹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利用央企与本地优质企业联合体模式承接工业项目,使企业市场份额取得较大提升的一个缩影。
“前三季度公司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均稳中有升,其中入统建安产值同比增长50%以上,主要指标圆满实现。”聚源公司董事长刘国熙介绍,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一期土建工程共分4个标段实施,设计施工总承包总标的16.1亿元,中标单位均为央企与本地优质建筑企业组成的联合体。
“通过央企、外地强企与本地龙头、种子企业联合施工建设,利用‘大手牵小手’的合作模式,既实现了资源互补,提高了项目建设效率,又能有效留住税源和产值。”刘国熙表示。
“前三季度该项目一期入统产值约8.8亿元,单个项目产业产值拉动率约3.5%。‘一举多赢’的合作建设模式将为我市后续的重点项目实施提供参考样板。”市住建局建筑市场监管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技术成果加速应用
在位于滨江新区的博智林智能建造项目楼栋内,4台机器人正挥舞铁臂忙碌着。随着铁臂上的圆盘在墙上缓缓移动、打磨,墙面变得光滑起来。
无论建造住宅,还是厂房等建筑,都离不开混凝土施工这项重要工序,但传统混凝土施工作业技术难点多,耗时耗力,该如何破解这样的难题呢?
在博智林智能建造项目,有一支建筑机器人“精英团”,创出了混凝土施工智能建造解决方案。这支团队由智能随动式布料机、地面整平机器人、地面抹平机器人、地库抹光机器人共4款建筑机器人组成,能够多机联动、协作施工,实现高精度混凝土一次成型,减少后续结构层找平等烦琐工序。
“我们可以提供多种组合方案,根据项目情况、应用场景等因素,优选产品组合,方案定制化,适用于标准层高精度地面、地库原浆收光地面、毛光地面等场景。”博智林智能建造项目负责人介绍。
与传统作业模式比较,混凝土施工组合机器人,在提高施工质量、效率、安全,提升施工综合效益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传统混凝土布料施工,工序复杂、质量参差不齐,需至少3人配合才能完成作业。现在,在智能随动式布料机的帮助下,通过自动模式或1名人员操控,轻松完成布料作业。”该负责人表示。
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建筑业劳动强度大,机械化、智能化程度不高,一直制约着行业发展。
市住建局技术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业开始由原来的粗放型、劳动力密集型逐渐向技术型、创新型转变,一批新技术成果加速应用,“走独具特色的专业化道路,是江门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江门市装配式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0—2025)》《江门市贯彻落实广东省发展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工作方案》等政策的陆续出台,我市建筑工业化发展进一步加快。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城镇新开工绿色建筑面积324万平方米,占新开工建筑总面积的99%,其中基本级绿色建筑占绿色建筑比例为89%,星级绿色建筑占绿色建筑比例为11%;城镇竣工绿色建筑面积722万平方米,占竣工建筑总面积的99%。前三季度,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170万平方米,占新开工工程总面积的15%;政府投资工程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占新开工政府投资工程总面积的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