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洋 钟欣燕
南国初冬,游走在开平市大沙镇大塘面村乡间的小路,金黄的稻穗摇曳如浪花,空气中弥漫着成熟的香气与丰收的喜悦,这个远近闻名的美丽“网红村”,却曾是脏乱差的代表。大塘面村的蝶变,是江门市水库移民特色村建设成效的缩影。
近日,广东省水利厅公布2021年度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绩效自评复核结果,江门市获评“优秀”等次,连续两年在全省绩效评价中排名第一,成绩的背后蕴含着江门水库移民工作的用心用情。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近年来,我市水利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用好用足水库移民扶持资金,加强项目谋划及统筹推进,十年间重点改造或重建水库移民村163条,移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至2.2万元,先后建成开平市大塘面村、鹤山市鹤凌村、台山市金珠村等一批水库移民“样板村”。
建设水库移民美丽家园特色村
建设水库移民家园,离不开资金的扶持,对此,市水利局会同市财政局制定年度下达资金分配方案,指导各县(市、区)编报资金项目计划,建立绩效管理月度分析、通报、现场督办、县级报账等制度,提前谋划项目储备,积极引导水库移民参与监督,确保按绩效目标高质量推进。
据悉,2021年,广东省共下达我市2021年度中央水库移民扶持基金8585.8万元,我市在省下达资金30日内即分解下达至各相关县(市、区),年内共计发放直补资金2776.8万元,惠及4.6万人;扶持1.3万户水库移民开展生产经营项目;完成美丽家园建设项目80宗,100%完成预期绩效目标。
在推进年度80宗水库移民村美丽家园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我市注重发挥资金示范引领作用,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整合各方资源实施“重点突破”,创新出台《江门市水库移民美丽家园特色村创建工作方案》,选取6个基础较好的水库移民村,建设首批美丽家园特色村,解决水库移民村发展质量不高、特色亮点少、后扶项目“小、散、弱”难题。
大塘面村位于开平市大沙镇,该镇是开平市唯一限制工业发展地区,也是畜禽禁养区,而大塘面村人均耕地仅0.013公顷,是大沙镇人均耕地最少的自然村之一。如何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成为亟须解决的难题。“我们综合利用水库移民扶持资金撬动各方资金投入,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成片盘活周边土地,打造成为融观光旅游、绿色农业、生态保育、特色产业等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区。”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大塘面村每年吸引游客达30万人次,营业收入300多万元,村集体年收入由不足2万元增加到3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增强了水库移民建设美丽家园的信心,探索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江门经验”。
增强水库移民幸福感获得感
如何让水库移民增收致富,是萦绕在我市各级水利部门工作人员心头的大事。
对此,市水利局出台《江门市大中型水库移民生产经营扶持项目管理办法》,通过“鼓励集体扶持、普惠个体扶持”的多样化扶持方式,扶持1.3万户移民开展生产经营项目,帮助移民勤劳致富,不断增强水库移民幸福感、获得感。
坚持产业导入,因地制宜运用资金。各级水利部门积极引导水库移民村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产业领头人,全面提升后扶资金“造血功能”。
“结合我们村实际,我认为发展辣木种植产业是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好方法。”2015年,原本在深圳经商的梁耀诚带着这样的想法回乡创业,在开平市马冈镇六圩村成立牛山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担任红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我们与地方政府共建马冈镇辣木产业扶贫基地,发展‘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公司与农户合作,按照市场价收购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增加农户收入。”梁耀诚说。后来,他又流转土地种植番薯,发展起集种植、加工、销售、乡村农耕体验、餐饮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台山市步新村同样从该村丘陵山多、坑田多的实际出发,各级政府和水库移民主管部门加大对水库移民的帮扶力度,引进开平市玉林参皇养殖公司,通过产业帮扶、自筹资金等方式,帮助解决养殖场地,并安排技术指导员,扶持村民发展养殖业。
水库移民的生活环境一直是水利部门情之所系。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全面落实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扎实推进水库移民美丽家园建设工作,促进广大移民安居乐业、移民村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