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香糖的原材料就来源于这种树。”“有专家说,王维的诗歌《相思》‘红豆生南国’里的‘红豆’,指的就是它。”……近日,在广东恩平七星坑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七星坑保护区”),工作人员向前来参与植物科普活动的小学生进行宣讲,生动的科学知识让孩子们兴趣盎然……与知识邂逅,与历史偶遇,走出课室,走进大自然,野外植物科普新鲜有趣。
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近年来,随着研学活动在恩平兴起,自然科普等主题研学活动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在七星坑自然保护区,科普径两旁的植物纷繁多样;在响水龙潭森林公园,观鸟亭、科普知识牌等科普设施齐备……日益增强的科普功能成为恩平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标配,这些自然界的知识库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期待他们萌芽生长……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吴健争 通讯员 陈小芸
利用好植物科普天然基地
七星坑保护区作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横亘于云浮、江门、阳江三市的天露山山脉南端,总面积达8060.3公顷,这里保存着珠三角保护完好、面积较大且连片集中的原始次生林。根据最新科学考察数据显示,保护区共记录到维管植物1300种、野生动物619种,其中不乏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
近年来,七星坑保护区大力推进自然教育专业设施建设。2018年,投入100万元,根据资源优势和特色,在实验区建设了1.5公里科普径并配套设置了导览牌、主题知识标识牌等自然教育解说系统,以及离子监测站、观景台、凉亭、休憩桌凳、亲水平台等设施。2019年,建设自然教育教室一间,面积约100平方米。2021年,投入约30万元,对科普径周边的绿化进行提升,种植兼具景观效果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优良树种,极大提升了保护区的自然教育功能。今年初,投入资金50万元实施科普径延伸和科普园建设工程,延伸建设了约1.5公里科普径、1公顷科普园,现已完工并具雏形。
在此基础上,七星坑保护区积极开展自然教育活动,通过巧妙设计活动内容,举办了科普进校园、社区科普、野生动植物保护科普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宣教、爱鸟周宣传、有毒植物科普宣传等相关自然教育活动。
今年3月10日,七星坑保护区联合江门市中国画学会恩平分会、民盟恩平书画院、恩平市职工美术馆的艺术工作者,开展以“关注重点物种保护 推进绿美广东建设”为主题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志愿者活动;3月26日,联合恩平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森办等单位,举办野生动植物保护主题宣传活动,对恩平市近50种重点保护物种进行科普宣传;5月7日,联合恩平市科学技术协会志愿服务队、恩平市创森办、恩平市林学会,在那吉镇黄角小学开展主题为“植物名字的由来”的自然教育活动;10月29日,联合恩平市科学技术协会、恩平市林学会开展常见有毒植物知识科普活动,促进公众对植物的科学认识,避免误食误用有毒植物造成危害,提升大家对植物文化的探索求知欲。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积极探索和尝试,不断提升自然保护的公众参与度,提高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快推进科普阵地建设
“大自然的课堂让我们学到了更多知识,在实践中学习,太有意思了!”今年6月1日,恩城街道联合小学学生郑悦冰在广东响水龙潭森林公园度过了儿童节,她和同学们走进公园,走近野生动植物,在实践中学习课外知识。这是恩平市林业局在广东响水龙潭森林公园举办的以“童心出发 爱护自然”为主题的自然教育活动,推动生态教育走进校园,为恩平生态文明建设筑牢基础。
在广东响水龙潭森林公园的自然科普馆,工作人员引导学生们用“五感”法,即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去感受自然,并观察动植物标本,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在实践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也在他们心里播下了探索生命规律的“种子”。每一个学生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一个个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最小“细胞”,活动推动生态文明思想深植社会,以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效果浸润心灵,进一步厚植生态文明建设的群众基础。
2019年,广东响水龙潭森林公园开展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建设,是全省首批十个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之一,科普建设成为项目的一个重点。公园内设置了科普知识牌、湿地观鸟径、生态湿地栈道、环湖森林环境体验径、蕨类植物观察点等,大大丰富了园内景观,访客中心内更设置了植物标本、科普读物专区,成为市民了解大自然的一个个重要阵地。公园有望纳入研学活动点,进一步丰富自然教育进校园活动。
此外,位于恩平市横陂镇的镇海湾红树林是珠三角连片面积最大、保护最好的红树林,这片“海上森林”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等起到了重要作用。镇海湾红树林以桐花树、秋茄、海漆、白骨壤等树种为主,这里更是海上“鸟的天堂”,有白鹤、黄鹤、水鸭、白鹭、海鹰等各种鸟类,物种多样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开展自然教育的优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