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夯实生态文明之基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2 年 11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夯实生态文明之基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恩平交出亮眼“答卷”
鳌峰山森林公园一景。 胡伟杰 摄
恩平乡村公路美如画。 徐卫良 摄
恩平七星坑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栗喉蜂虎。 梁俊杰 摄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恩平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不仅反映了恩平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的成就,也彰显了恩平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实现保护与发展共赢的努力与实践。

    本版文/江门日报记者 胡伟杰

    A 高位推进 以“党旗红”引领“生态绿”

    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恩平自然资源多样,生态文旅资源底蕴深厚,拥有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原始次生林——七星坑原始森林,大湾区面积最大的红树林——镇海湾红树林,大湾区最大的水库——锦江水库。恩平水资源丰富,年平均降雨量为2540毫米;地热资源丰富,先后被评为“中国温泉之乡”“地热国家地质公园”,是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

    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让这份大自然给予的“绿色宝藏”发挥更大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2018年,恩平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编制印发《恩平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规划(2018-2030年)》,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省文明城市、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工作有机衔接,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提出相应的重点建设工程及其保障措施,使创建工作做到相互策应、相互促进、主题突出,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奠定良好基础。

    恩平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写入恩平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作为城市发展“三项任务”之一,举全市之力高位推进。创建过程中,恩平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压实党建工作责任,深入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以“党旗红”引领“生态绿”,先后成立恩平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恩平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工作专班,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以强烈的政治意识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以强而有力的方式加大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以更严格的考核制度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有效保障各项创建工作落地见效。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恩平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底蕴深厚的生态文化,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B 全力守护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漫步在恩平镇海湾绵长的海岸线,放眼望去,成千上万只鹭鸟从四面八方归巢,化作点点白色“星光”,飞入绿意盎然的红树林,和蓝天白云共同绘就出一幅生态文明美丽画卷。

    走入山峦耸翠的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你一定会被这里的美景所震惊,发出“青山有色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的感叹。如果你足够幸运,也许能偶遇一群身穿“花衣”的栗喉蜂虎从你身边掠过,看见它们在青山绿水间滑翔、悬停、急速回转;也许还能瞧见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穿山甲在山林间奔跑的。

    “恩平的蓝”,是在天空中展开的一块最完美的画布,云朵在天空中自由穿梭,云舒云卷间,勾勒出一幅幅浑然天成的美图;恩平的绿,是在大地上铺设的一片最沁人心扉的地毯,流水环绕其间快乐嬉戏,潺潺水流,演奏出一首首扣人心弦的乐章。蓝与绿的交融,是恩平这座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示范城市最迷人的生态底色。

    为守护好这片如诗如画如歌般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恩平市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以“山体要青、水体要净、气体要好、天体要蓝”为目标,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生态答卷”。

    2021年,恩平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8.6%,在江门各县(市、区)排名第一,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70,同比改善3.6%,变化幅度排名第一。六项空气质量常规监测指标全部达二级标准。县镇级饮用水源达标率100%,锦江主干流水质长期稳定达到Ⅲ类;土壤环境总体安全。目前,恩平市森林覆盖率49.60%,林地面积692.7平方千米。恩平成功创建响水龙潭、鳌峰山2个省级森林公园,先后创建大田、那吉、横陂、牛江4个省森林小镇,其中大田镇、那吉镇、横陂镇入选“全国最美森林小镇100例”。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恩平市100%自然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7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检查验收中,恩平获评“优秀”。恩平还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中国温泉之乡”“中国避寒宜居地”“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市”、省卫生城市、省旅游创新发展十强县(市)等一系列荣誉。

    C 生态兴农 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

    今年年初,恩平揭牌成立江门地区首个生态产品交易中心,以“生态兴农、生态富民”为目标,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效转化路径,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让恩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人民增收致富的强大动力,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重效益”。

    8月22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广东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一批),公布六大典型案例,《江门市恩平市“生态产品交易中心”促进“资源—资产—资本”转化案例》成功入选,为全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贡献了宝贵的“恩平经验”。

    恩平市依托自然生态优势和特色温泉资源,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推动“生态+旅游+休闲+文化”融合发展。恩平获得“全国高速公路旅游主题服务区”“最美中国·绿色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等国家级荣誉,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3A级旅游景区2家,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条;有广东省旅游度假区1家、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3条。优质的生态文旅资源,让恩平成为深受四方游客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此外,恩平山水林廊入选省森林特色旅游线路,“温泉生态乡村游”被认定为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牛江镇昌梅、莲塘和高联三条行政村串联成冯如文化精品线路,形成了农文旅融合的绿色发展格局。

    D 开展科研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拥有珠三角地区保护完好、面积较大且连片集中的原始次生林,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保护区内湿地资源丰富,每年都吸引众多候鸟来此过冬,是国际候鸟迁徙的落脚点之一。

    为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新一轮科学考察研究。2020年底,保护区首次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紫荆木,不但丰富了江门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数及物种多样性,填补了该物种在江门地区的分布空白,也扩大了紫荆木在全球的分布点,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2021年,保护区首次记录“中国最美小鸟”栗喉蜂虎;红外相机监测到2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穿山甲,是继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保护区再次发现穿山甲。

    E 全民参与 共建绿色美好家园

    创建过程中,恩平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不断提升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共建绿色美好家园。

    做好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教育。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统筹规划、分类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将生态文明课程纳入恩平市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和网络学习,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比例达100%。

    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和政府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持续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样式的生态文明宣教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恩平市生态文明建设成功引起央视等国家级媒体的关注:2022年3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访组一行到恩平市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地采访拍摄恩平自然生态情况,随后,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次登上央视《秘境之眼》,分别展示豹猫和鼬獾两种野生动物,凸显恩平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在2022年4月6日的央视《新闻联播》里,恩平“亮相”了十多秒。国家级媒体的加持,不仅提升了恩平的城市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等软实力,也提高了市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荣誉感和幸福感。

    积极坚持构建“1+17+N”新时代文明实践格局,围绕环境卫生治理等重要内容开展志愿服务实践。今年以来,恩平全市203支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100余场,受惠群众达3.6万人次。

    大力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在“世界水日”“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日子,开展大型环保主题宣传实践活动。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禁毒、垃圾分类等重点工作开展,举办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公益活动、美丽中国建设活动。

    结语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恩平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示范城市,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