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应以“工业立市”和建设“制造强市”为牵引,深入推进“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等工程,加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点内容,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升级
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升级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题中要义。产业体系与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紧密相关,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的国家、地区,其现代产业构成也有较大差异。目前,我国总体处于工业化后期,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应为三次产业比例较为合理、中高端产业占较高比重、产业的现代化程度持续提升。三次产业的优化升级对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来说缺一不可,必须协同推进。农业应加快新技术新设备应用,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及农业商品化率。工业是国民经济之根本,工业为其他产业提供设备和技术保障,对其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工业的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服务业在提高收入、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占整体经济比重已经超过50%,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现代服务业是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和农业升级促进作用明显,在当前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应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在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和方向。实体经济从生产环节来看,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从行业来看,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文化产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首先,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石,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依靠的主要是实体经济。其次,实体经济是实现经济安全可控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助力我国有效应对了多次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近年来,我国依靠强大的实体经济,不仅有效降低了疫情冲击,而且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抗击疫情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资保障,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第三,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现代化的核心在于工业化,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是工业化的主要组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正是牢牢抓住了以实体经济为主的工业化这一关键路径,才推动我国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新型工业化是指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动力,充分体现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等特征的工业化模式。从江门发展实际来看,江门到了必须靠高质量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迈上3600亿元新台阶,城市定位更高了,正在大力建设“中国侨都”,必须促进经济发展动力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推动经济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江门应以“工业立市”和建设“制造强市”为牵引,深入推进“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等工程,加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应加强对新的前沿科技和新产业的研究、引进和培育,使江门发展跟上并紧密融入世界工业革命进程,改变江门科技创新能力和制造业核心技术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量子科技等新技术引领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兴起,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关键力量。应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化转型,增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是优化制造业发展生态,塑造产业发展竞争优势。制造业价值链长、关联性强、带动力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应把优化制造业发展生态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塑造产业发展竞争优势。一方面,推进制造业产业链优化提升。持续完善和推进“链长制”,加强“链主”企业引育,开展产业链招商,带动产业链上企业共同成长,构建“共生、共存、共赢”的产业生态系统。另一方面,提高制造业发展聚集度和竞争力。推动产业园区“优化再造”,统筹优化园区产业布局,进一步明晰制造业主导产业及细分领域,打造专业化、细分化产业集群;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为重点,打造千亿级战略性产业集群,提高制造业整体规模和竞争力。
三是提高产业发展创新支撑能力。深入推进“科技引领”工程。首先,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充分发挥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和江门双碳实验室的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双碳”实验室和“双碳”产业园,推动“双碳”前沿技术成果在江门落地转化。其次,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行业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为核心,支持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以科技研发与产业链合作为基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联盟,健全产业链技术研发平台,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形成深度耦合的创新生态共同体,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等“多链融合”,促进政、产、学、研、资紧密合作,优化区域创新生态。第三,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体系。以高校、企业和科技研发平台为主要载体,加强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培育,形成适应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体系。
(中共江门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副教授、副主任 卫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