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作出了新部署新要求。
日前,省委书记黄坤明在调研深圳鹏城实验室时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部署要求,坚定扛起职责使命,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更好助力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江门双碳实验室由江门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合作共建,成立于去年12月7日。这是江门抢抓“双碳”重大战略机遇,强化区域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将为全省乃至全国打好碳达峰碳中和硬仗作出江门贡献。
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这一年,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得到了实验室各共建单位的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建设体系基本成型,科研队伍持续壮大,成绩来之不易,省领导给予“科研方向好、合作伙伴好、建设场地好”的高度评价。
站在高质量发展新起点上,江门主动对标党的二十大新部署新要求,全面落实省委书记黄坤明调研鹏城实验室时的指示精神,抢抓机遇加快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全力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省实验室,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9+N”体系建设,锻造“双碳”领域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文/张浩洋 图/张奕维
牢记“国之大者”
抢抓机遇布局“双碳” 战略科技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实现“双碳”国家战略,必须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江门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双碳”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更认识到战略科技力量是管未来管支撑的关键一环,认识到重点实验室是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的摇篮,必须全力争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在江门布局,打造江门“科技王牌军”。
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技引领”工程,大力支持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共建江门双碳实验室,努力建设成为服务全省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科创中心,推动“双碳”前沿技术攻关、未来产业落地布局。
2021年12月7日,江门双碳实验室揭牌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江门市人民政府分别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家能源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签订全面深化合作协议……这不仅标志着江门双碳实验室正式“启航”,驶向“双碳”产业新蓝海,更是江门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深化粤港科技合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强化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点科创平台布局的重大举措。
站在一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望实验室的“成长之路”,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江门布局建设双碳实验室,不仅在于实验室本身,更在于实验室的支点和杠杆作用;不仅着眼于当下,更着眼于长远;不是局限于江门,而是胸怀全国全世界。这是江门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前瞻性行动。
集聚创新资源
坚持“四个面向”推进科技创新
走进今天的江门双碳实验室,一片规划严整、生机盎然的试验田,尤为引人注目。这正是由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绿色创新联合实验室主任、教授,江门双碳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特聘研究员徐明作为牵头人,开展实验的“二氧化碳生物利用示范基地”。
徐明教授在介绍中说,二氧化碳既是温室气体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植物光合速率,从而提升作物、蔬菜和水果等产量,同时又能把一部分二氧化碳通过根系和凋落固定到土壤中,形成土壤碳汇。此外,增施二氧化碳也能提高秸秆产量,作为生物质燃料替代煤炭等化石燃料,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作物产量提高可以节省更多耕地,减少毁林开荒,起到保护森林碳汇的作用,也能达到减碳增汇的目的。
这一实验开展的背景,正是在加快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同时,推动二氧化碳作为农业生产资源,变废为宝,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然而,这仅仅是江门双碳实验室开展的实验研究之一……
目前,实验室已瞄准硅能源电力系统、新型储能技术、生态碳汇与碳资源利用、碳捕集与封存、“双碳”政策与系统设计的五大研究方向,正在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引进培育国际一流创新科研团队,推动实验室加快建设。
从实验田的“蓬勃”到研究方向的“考量”,处处体现着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沿着国家所需、广东所需、江门所需前进的正确方向。
毗邻试验田,是高低错落的现代大楼群。按照江门双碳实验室的规划设计,这里将有研发大楼、实验大楼、国际会议中心、人才公寓等,与珠西枢纽新城核心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近在咫尺,拥有最优环境、最好配套、最强保障。
除科研平台“硬支撑”外,江门双碳实验室还在人才引进、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先后引进了100多位海内外高水平科研人才加入;省领导对江门双碳实验室给予了“科研方向好、合作伙伴好、建设场地好”的高度评价。
2022年6月,省科技厅批复支持创建双碳省实验室。9月出台的《广东省硅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把“支持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写入其中。今天的江门双碳实验室,不仅“知名度”“关注度”越来越高,“吸引力”“辐射力”也正变得越来越强。
发挥“牵引效应”
推动“双碳”产业链创新链
深度融合
香港科技大学是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在新型储能电池、智慧绿色建筑、自主无人系统等领域积累了大量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更专门设立“双碳科学与技术学域”,在“双碳”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自成立之初,江门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共建的江门双碳实验室,就始终坚持着“开放、协同、共享”的建设理念,在实验室的“引力”下,越来越多科研机构、头部企业向实验室集聚,共建共享科技研发平台,形成开放合作、联合攻关、融通发展的新局面。
走进位于江门双碳实验室园区内的国家能源集团氢能(低碳)研究中心,展厅介绍了研究中心将重点聚焦氢能技术、城市低碳发展技术、硅能源前沿技术应用研究等方向,建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小试中试—产业化”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国家能源集团广东公司二级业务总监朱洪波表示,将以服务“双碳”江门为中心,聚焦氢能和低碳“两个方向”,与集团产业链发展与实际需要相融合、与广东省氢能发展规划和江门市硅能源产业园建设规划相融合、与广东公司能源发展需要相融合,着力打造创新平台、检测平台、示范平台和产业化平台。
今天的江门双碳实验室,已吸引了国家能源集团氢能(低碳)研究中心、深圳航天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创新航技术研发中心(江门)、美达股份低碳新材料研发中心、ABB新会节能技术体验中心等近10家科研机构、企业等,正在形成“1个核心+N个骨干平台”实验室科研平台体系。
同时,华为数字能源、铁塔能源、远景动力、金开新能源等行业标杆企业,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北京大学原校长王恩哥等重量级高端人才纷纷慕名而来,考察调研实验室。
“江门有着得天独厚的‘双碳’产业资源禀赋,江门双碳实验室更是面向全国的重要技术创新平台,我们非常看好实验室的发展前景,愿意多方位参与实验室共建工作。”深圳航天工业技术研究院副总经理王洁刚说。
面向未来,江门双碳实验室逐步显现出越来越强的“牵引效应”,可以预见,这里必将催生一个个新产业、新企业、新业态落地,必将吸引众多亟需突破技术瓶颈、处于转型升级质变阶段的大项目大企业向其集聚靠拢。
着眼未来,江门正在加快构建“双碳实验室+双碳产业园”政产学研融通发展新模式,其目的就是强化产业化导向的应用研究机制,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让实验室直接服务和带动产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江门正在高标准规划建设广东(江门)硅能源产业基地,加快建设新会新能源、台山电力装备双碳产业园,加速推进中创新航动力电池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银湖湾滨海新区开发建设,打造国家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科技的重视,是对江门双碳实验室的巨大鼓舞。接下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将与江门双碳实验室一道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迎风破浪。同时,希望与江门市委、市政府以及实验室各共建单位携手将江门双碳实验室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多元的科技转化平台和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今天的江门双碳实验室,正朝着全国重点实验室阔步迈进;未来的江门双碳实验室,必将成为国家双碳领域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