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下午,在开平市长师中学,高二年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校的实践基地内搭起大棚,准备开展大棚种植,该校将劳动教育与教学进行融合,取得不错效果。
今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一直以来,开平市把劳动教育融入育人过程之中,以形式多样的特色课程,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丰富劳动教育内涵的同时也让劳动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烹饪、洗涤、整理,到植物养护、果蔬种植……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劳动教育课在开平全市中小学“遍地开花”。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胡涛 李淑珩
谭宏帙纪念小学
学生在种养中体验快乐
11月22日下午三点,谭宏帙纪念小学校园里书声琅琅,9岁的魏瑆瞳和同学们没有坐在教室里,而是在教师带领下,拿着锄头、铲子和水桶,列队向学校的种植园走去。
劳动课教师手把手教学生栽种蔬菜。打窝、放苗、埋土、浇水,每一个环节学生们都认真学习,听完老师的讲解示范后,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动起手来。尽管双手和鞋子上沾满泥土,但他们仍笑得很开心。
“和同学一起劳动让我感到快乐和满足,想到自己种植的小白菜、生姜等都能结出果实,使我很有成就感。”魏瑆瞳说。她所在的谭宏帙纪念小学正利用校园的部分场地创设种植园,开设劳动课程,让学生体验瓜果蔬菜种植和田间管理。
魏瑆瞳的忙活,只是谭宏帙纪念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一个剪影。近年来,谭宏帙纪念小学把劳动教育融入学生价值观塑造的育人过程当中,通过营造氛围、打造阵地、搭建平台、开展活动等方式进行。以形式多样的特色课程,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丰富劳动教育内涵的同时,让劳动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
而其中的种植课就是谭宏帙纪念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一个特色课程。学校的种植园按班级分地进行种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各自班级的菜地里种下各种蔬菜和花卉。“学生们通过参与播种、施肥、浇水、收获等一系列环节,不仅可以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还能提高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谭宏帙纪念小学教师黄少环介绍,学校通过实践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
同时,种植园的另一角,四年级的学生余梓轩正进行观赏鱼的养殖日记。“池塘里的鱼都是同学们自己放进去的,我就放了六条,看着他们游来游去,我觉得很快乐。”余梓轩告诉记者,每天班里都安排有同学来这里照料小鱼,而余梓轩自己一有空,就也会来到池边观察,怎么看也看不够。
“观赏鱼养殖也是谭宏帙纪念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又一特色课程。水温、供氧、光照、投饵、清洁鱼池、布景、防病杀菌……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去实践去落实。”黄少环介绍,通过课程,让学生能持续性劳动,培养学生有钻研精神,积极开展学习、阅读、查阅、请教、交流,提高自己。
马冈镇中心小学
将非遗技艺融入劳动教育
“这是我编织的竹篮。”几条细细的竹条在马冈镇中心小学五(1)班学生黄耀彬的手里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个有趣的竹编作品就完成了。11月21日下午,马冈镇中心小学马冈竹器馆教室里,孩子们在马冈镇竹器匠人的指导下,进行新学期的竹编创意课程。马冈镇中心小学结合当地的竹器编织传统,将有着300多年历史的非遗文化传承项目“马冈竹器”编织技艺融入学校劳动教育,让“非遗+劳动教育”的特色劳动教育项目,成为开平教育一道靓丽风景。
“竹编就是要认真仔细,马虎不得,一不小心,穿错了地方,就必须拆开重来。”孩子们围坐在竹器师傅周围,体验、学习竹编技艺,感悟竹编文化的魅力。竹编师傅从示范、讲解、指导,到纠错,一步步教学生们制作各种竹器,学生们观察、学习、提问,从不会到会,从粗糙到精致,认真仔细地按照师傅的指导学习竹编。一挑一压,竹条在指尖交相缠绕。虽然孩子们初出茅庐,作品并不精致,但丝毫不影响孩子们学习竹编的热情。
“孩子们兴致很高,动手能力也很强。”马冈镇中心小学校长李权海介绍,竹编课程不但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课余生活,唤起了他们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升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美术素养。学校的“马冈竹器”编织教学课程,每周星期一、星期三聘请竹器工匠、家长义工进校园开展竹器编织教学,并且还成立了马冈竹器编织社团。通过参加竹器编织社团活动,学生们已经学会编织简单的箩、篮等竹器作品。“从最基础的编织入手,既简单易学又能提高大家学习的兴趣,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而且也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有效地传承马冈竹器编织技艺。”李权海表示。
除了做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以外,学校还格外注重创新,依托马冈镇竹器馆、学校竹器小馆,大胆的融合艺术元素,让学生更好地当好马冈竹器的传承与推广人,让马冈竹器以新的生命形式走上舞台。“通过开展传承马冈竹器文化特色实践活动,有效地提升了我们对竹编的兴趣与技能。”李权海介绍,同时通过与舞蹈、音乐、美术融合,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以大手拉小手的形式,既能增进亲子感情,又能让大家切身感受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劳动价值。“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我们对传承本土文化的使命感,在厚植红色基因中激发了我们爱党爱国爱乡情怀,为传承好‘马冈竹器’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权海表示。
开平市金山中学
让书本知识在劳动实践中“活”起来
11月22日,在开平市金山中学的金山农场里,蔬菜长势喜人,这些是学生们历经一个月的时间,用心呵护的成果。为了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金山中学在学校内开辟金山农场。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变身为小农夫,体验劳动的乐趣。
“原来胡萝卜是长在地里的,它不是果实而是根,今天又增长知识了。”陈晓岚是金山中学七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更多的生物知识。“我们从种植到浇水到施肥,每个生长的节点都参与其中,我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也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陈晓岚告诉记者,通过种植,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可以分辨许多蔬菜,还掌握不少生物学科知识。
“根据生物学科的教学进度,我们定期带学生来农场,实地讲解植物的种类和构造,把书本上的知识搬到户外实践活动中,让孩子亲身体验生命生长的过程,以及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金山中学生物老师张淼说,每天还会安排学生浇水、除草,让他们体验种植劳作,让劳动教育深入人心。
一直以来,金山中学以劳育为抓手,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劳动教育,筑牢五育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学校建设了多个劳动实践基地,如烹饪教室、金山农场、创客中心,还有景泰蓝、木刻版画等手工教室。”金山中学政教处副主任王周沛告诉记者,学校以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助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努力达到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同时,金山中学以“金山特色课程”为载体,开发特色劳动教育课程,每学期开设美食烹饪课、生物种植课、手工工艺制作课、科技小制作等,让学生在劳动中激发劳动兴趣、积累劳动经验、增长劳动智慧、收获劳动成果。
开平市长师中学
劳动微基地成为学生的乐园
“可以亲身了解大棚种植的优势和特点,这种劳动与学科结合的学习方式,想想都很激动。”11月25日下午,在开平市长师中学,高二年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劳动课程又有新“玩法”。他们准备在校内开展大棚种植。
据介绍,开平市长师中学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因地制宜地在校园的围墙边和一些边角地带开辟出劳动微基地,成为学生们体验农耕文化的乐园,他们在基地上播种各种蔬菜种子,精心守护,弯腰流汗,收获了丰收的喜悦以及学科知识。11月25日,在该校地理老师刘文洁的带领下,他们开始了地理课程的新一轮劳动时间,搭建大棚。
当天,开平市长师中学高二(1)班学生王赞参与了大棚的搭建,以及大棚作物的移栽等环节。“通过这个活动,能够丰富劳动技能,体验种植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能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搭建的大棚里种上小番茄、辣椒、黄瓜苗,天再冷一些就能观察到他们跟棚外作物的长势区别了。”指着刚搭建好并投入使用的大棚,王赞告诉记者,早先他们已经利用劳动微基地的土地做了对比试验,通过对地块分别覆黑膜、白膜、干草,观察不同的光照、温度、雨水条件下植物的长势,来加深地理知识的理解。
“通过劳动微基地,我们能更好地将劳动教育与教学融合,实现同频共振,比如测绘学校排水系统,改良学校劳动基地的土壤结构,观察水土流失、光照、雨水、土壤成分对作物的影响等。”刘文结介绍,通过这些农耕项目的开展,提升了学生的农耕知识和技能,如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劳动用具的使用、一天中哪个时段浇水才不会让作物死掉等,同时参与的学生和老师还以农耕为切入点,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环境的关系,懂得在生活中与自然友好共处的方式。“同学们还将收获的辣椒、玉米、小葱等分享给老师,学生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花卉果实,更多的是收获了各种体验和情感。”刘文洁表示。
“劳动教育是一个复合型概念,所有学科都应成为劳动教育广阔的舞台。”长师中学副校长张海英告诉记者, 结合学校教学规划,根据育人节点,学校逐步构建并持续完善有理论基础、丰富内容、分明层次、扎实效果的劳动课程体系,为学生们打造了精彩、丰富、趣味、内涵的劳动课程。学校也号召教师提炼课程体系下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的“劳动育人点”,丰富劳动教育形式,扩充劳动教育内容,使得学科课程目标与劳动教育目标同频共振。如音乐科组组织学生参加开平市的各类义演、反诈手势舞创作等。通过这些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动起来,让教材活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
开平市吴汉良
理工学校
让学生动手实践
培养工匠精神
“火候有点猛了,一定要注意火候,翻炒到差不多就该调味了。”“开酥时要注意面团的软硬度,这样做出来的饼皮才会软硬适中。”……在开平市吴汉良理工学校的粤菜烹饪实训室和面点实训室内,同学们忙得热火朝天。在老师的指导下,简单的食材在同学们的巧手下化身为一道道美味佳肴,让人垂涎欲滴。同学们通过实训课,磨炼自己的专业技能,体会劳动的乐趣。
开平市吴汉良理工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技能鉴定所、广东省实训中心、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以劳育人,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校于2020年被授予首批“江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和“江门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称号。
开平市吴汉良理工学校旅游部教学部长罗国永作为一名烹饪专业的教师,在实训课中经常鼓励学生要多动手实践,熟练掌握烹调中的火候,磨炼刀工和调味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练就一门好手艺。“我们学校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动手实操的机会比较多。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将劳动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结合,扎实开设实训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劳动,在劳动中学习。比如我们烹饪专业,学生有百分之五十的课程是在实训室上的。”罗国永说道。
“在我看来,烹饪专业是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动手实践十分重要。我充分利用好每节实训课的时间,磨炼自己的技术,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对我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21西餐班学生钟佳鸿表示,平常在家里也会经常做饭,将自身所学融入到生活中,让家人给菜品打分,了解自己不足,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改进。
课余时间,在开平市吴汉良理工学校内的千惠超市、兴泰饼屋两家企业内,会计专业的学生化身收银员、烹饪专业的学生协助师傅制作糕点……随处可寻学生劳动的身影,学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岗位,在实训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学校还利用教工饭堂,打造烹饪校内实训基地,由烹饪专业的学生负责教职工供餐工作,让学生充分发挥本专业劳动技能,在校期间就可以获得职业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