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在水瓶底部钻孔,让它变成自动浇水器”“还要控制洞口大小,让水一滴滴流下来,花花草草在周末也能喝饱水啦”……幼儿园里的花儿枯萎了怎么办?近日,江海区教育第一幼儿园(简称“江海教育一幼”)发起“拯救花草大作战”,小朋友们纷纷开动脑筋,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制作自动浇水器,成功为植物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一朵枯萎的花,一条绿色菜虫,一次天气的转变……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的大小事物,都是江海教育一幼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抓手和灵感来源。2020年,江海教育一幼园长仇淑英主持的课题《幼儿园生活化科学课程体系构建实践研究》,获得江海区“十四五”规划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立项。基于此,江海教育一幼着力构建幼儿园生活化科学课程体系,让幼儿科学教育“回归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培养探究能力,引导幼儿体验探究过程,使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文/图 罗双双
以生为本
寓科学教育于生活
“菜叶上为什么多了好多小洞?”“墙壁为什么会‘流汗’?”“蚕宝宝破茧后会变成什么?”……生活处处有科学,事事皆学问。
江海教育一幼老师们深知,幼儿对世界万物的强烈好奇心是打开科学大门的敲门砖、金钥匙。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老师们特别留心孩子们因好奇而观察、探究周围事物的行为,并从中甄选出有科学探究价值的问题,生成有趣的科学探究主题活动。
“现在的洞口太大了,水流得太快,我们可以拿东西堵住洞口,让水流得慢一些!”“拯救花草大作战”现场热火朝天,小朋友们分别利用废纸、麻布、超轻黏土等身边触手可及的材料调整洞口的大小,在动手实操和反复验证中,亲身感知水能流动的特性,在探究中发现水流量与出水口的数量及出水口的大小有关,并成功制作出适合周末浇灌植物的自动浇水器。
在每一次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江海教育一幼始终坚持“儿童本位”的课程理念,引导幼儿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寓科学教育于生活,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科学探究活动带来的魅力。
回归生活
“玩”出多彩童年
“这里有条菜虫在吃我们的菜!”“菜虫从哪里来的?”“菜虫是从泥土里爬出来的吗?”菜园里,一条绿色菜虫的出现让小朋友们兴奋不已,一场由“菜虫从哪来”的热烈讨论而起的《小虫趣记》科学探索活动开始了。捉虫卵、养菜虫、见证菜虫破蛹而出变成菜粉蝶,在持续的观察记录中,小朋友们渐渐地对菜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生长过程等相关科学知识都有所掌握,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在活动中得到满足。
“要不是跟孩子一起学习探索,我都不知道原来菜虫不吃生菜的。”大一班田梓琪、田梓浩的妈妈非常认可幼儿园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现在两个孩子每天回到家都有说不完的话,总是开心地与我分享在幼儿园的新发现。”她表示,在活动中孩子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一起玩、一起学习的机会,越来越亲密的亲子关系让她欣喜不已。
随着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入,江海教育一幼在生活化科学课程构建的过程中,不断引导教师以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疑点、热点为内容开展科学主题探究活动,并尝试借鉴综合课程过程模式的思维,把科学探究活动融入一日活动中去,让幼儿科学教育“回归生活”,使科学课程更具生活性、实践性与游戏性,让孩子们在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中“玩”出多彩童年。
四步推进
让成长有迹可循
“以科学探究过程为路径,和孩子们一起构建可以‘做’的科学课程,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做科学’,是我们构建幼儿园生活化科学课程的目标与理想。”仇淑英表示,传统目标模式课程存在“学科本位”的弊端,《幼儿园生活化科学课程体系构建实践研究》项目,旨在努力探寻科学教育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课程渗透融合策略,探索领域课程和综合课程优势互补、自然融合的有效途径。
在“回归生活”“做科学”的课题理念指导下,江海教育一幼以日常活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集体活动和亲子活动等五种组织形式实施科学教育,把科学领域的内容进一步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并总结出“发现问题—搜索信息—实验验证—概括归纳”的科学探究活动“四步推进法”,帮助教师轻松指导幼儿“做科学”,有效解决了“学科本位”的弊端。
依据“四步推进法”,江海教育一幼大力开展游戏化、生活化的科学课程构建研究,先后完成了中班《小虫趣记》、大班《土豆发芽了》等多个生活化科学活动案例,为幼儿园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提供了参考,为幼儿的深度学习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幼儿园科学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