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镇街
上一版3  
保障重点群体生活所需
以“五色”助推基层治理提质
微光成炬 同心抗疫
助推美育工作发展
引导未成年人文明上网
“台中最美少年”评选结果出炉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2 月 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都斛镇开足马力、多措并举
以“五色”助推基层治理提质

都斛镇以“广东第一田”万亩示范片为核心区域,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都斛镇水产养殖业发展良好,是全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11月28日,记者从都斛镇获悉,今年以来,该镇积极探索“五色都斛”2.0版,争取以更高标准、更足马力、更实举措,不断推动基层治理更加精准、高效。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方欢 通讯员 毛颖凤

    在党建引领中

    筑牢“红色堡垒”

    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最根本的一条是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为此,都斛镇始终坚持党建强镇的工作基调不动摇,用党建点燃基层治理的“动力引擎”。

    “导师帮带制”是都斛镇以党建引领,全面提升农村干部基层治理履职能力的积极探索。李欠荣是都斛镇大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迷茫”“无从下手”,是大纲村刚刚驶入发展“快车道”时他的最直接感受。但他很快就在镇里安排的“业务导师”、都斛镇委书记谢永斌的手把手帮助下,走出了“迷茫”。

    靠着这种“传帮带”,李欠荣迅速成长,大纲村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逐渐兴旺起来。“现在‘两委’干部的平均年龄比上届下降了7岁,能够以更强的战斗力和工作活力抓住‘红色村’的发展机遇。”李欠荣说。

    据了解,都斛镇注重党建品牌建设,重点谋划落实好头雁培育、村级干部培养,打好“民”字牌、“农”字牌、“海”字牌党建品牌建设,提升大纲村红色村、莘村特色产业名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动效应,提高党建工作实效性。

    此外,都斛镇还积极探索创新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的新路子,根据辖区实际,科学规划、优化完善网格设置,把各村(社区)内的党建和综治、应急、民政、城管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

    在产业聚变中

    发展“蓝色经济”

    产业振兴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举措。

    从每年的9月下旬开始,都斛青蟹进入销售旺季,各家养殖户也都会进入最忙碌的时期。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养殖户黄志斌便从早忙到晚,每天收上来的螃蟹,他都要迅速进行分类,以方便经销商来提货。

    据悉,2021年,都斛镇青蟹养殖面积1860公顷(2.79万亩),养殖户有171户,产量约2736吨,产值6.566亿元。

    “现在基本不愁销路,有政府给我们搭台,青蟹销路很好。”黄志斌说。

    都斛镇地处黄茅海与西江水对接的咸淡水交汇处,北有古兜山脉自然屏障,土壤矿物质多、硒元素含量高,浅海滩涂平坦广阔,临近海边冲积层潮落可露面积大,发展海水养殖得天独厚,投资环境优越,水产养殖业发展良好,都斛镇水产养殖面积3260公顷(4.89万亩),是全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们计划以‘特色养殖示范镇’招牌促进渔旅融合,引导发展休闲渔业,与乡村旅游、健康旅游岛互动发展。”都斛镇政府工作人员卫兴华说。

    据了解,都斛镇将契合全镇的全域旅游布局,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将生态旅游与渔业特色品牌化创建相结合,打造沿岛渔业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带。同时,推进渔业特色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开发渔业生态休闲功能,助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渠道。

    在做优农业中

    擦亮“绿色名片”

    稳住农业基本盘,基层治理才能底气足。

    莘村村的李胜业是有名的大耕户,承包了50多公顷稻田,往年全年忙得不可开交,现在却很悠闲。“现在我们从育秧、插秧、田间管理到收割、烘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种田十分轻松。以喷农药为例,以前4个人1台拖拉机,要8天才能完成,现在1个人1台无人机,两天就可以搞定。”他说。

    据了解,近年来,都斛镇大力推动新型数字化农业建设,紧紧围绕建设“农业强镇、生态美镇”的战略定位,引导农民将互联网、大数据、无人机等智慧元素应用于种地耕田,并于2021年12月顺利通过省数字乡村试点镇验收。

    此外,都斛镇还努力擦亮天然富硒农业产业招牌,促进广东第二个天然富硒农业产业示范基地落户都斛,创建标准化、规模化的“稻稻菜”生产示范基地,大力培育农村新业态,充分聚合优势打造绿色名片。

    “稻稻菜可以让短暂闲置土地活化,每亩收益能提高1000元以上。”西墩村委会副主任、农户李活锋说,轮耕种植时间是每年晚造收割后,即当年的11月至次年3月。农户们利用这段时间可种植菜花、甜豆、辣椒、玉米等经济作物。

    据悉,目前,该镇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广东第一田”万亩示范片为核心区域,发展万亩现代数字农耕基地、万亩现代化养殖湿地公园、万亩现代稻稻菜种植基地、万亩现代海洋牧场、万亩富硒种植园、万亩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科普基地,推进台山大米、台山青蟹、台山有机蔬菜大湾区食疗标准研发中心建设,将绿水青山更好转变为金山银山。

    在文化滋养中

    厚植“青色底蕴”

    基层治理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作为一种“软约束”“软治理”,在促进乡村自治共治、夯实乡村德治根基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都斛镇努力在文脉传承上发力,让文化的“青色”更彰显。

    都斛镇立足红色底蕴深厚的优势,聚焦于将大纲村创建成红色村党建引领示范村、广东省文明村镇的目标,着力把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打造成全市党员接受党史教育、党性锤炼的教学基地。

    同时,都斛镇还深挖胜利大营救东滘口纪念地承载的历史内涵和丰富资源,计划把当年的海路路线与在都斛登陆后安全转移的陆路路线资源整合,形成一条文艺界人士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展现伟大建党精神的最佳现场教学点。

    此外,都斛镇还以侨文化为桥梁,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以都斛侨刊社、莘村族刊社、都斛文学社为载体,传播富有乡土味、乡情味的资讯,让广大海外乡亲切实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激发爱国爱乡之情,动员海外乡亲力量参与家乡建设,砥砺深耕侨文化。

    在夯实治理中

    实现“金色共享”

    民生所盼,改革所向。民生是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南针”。

    都斛镇始终把写好民生答卷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始于群众需求,终于群众满意,以工作的“实打实”换来群众的“心贴心”,用行动力度彰显民生温度,努力实现群众共享“金色治理”成果。

    “今年票选通过的5个民生实事项目,均是惠民效果好、群众呼声高的项目。”都斛镇规划建设办主任吴悦峰表示,5个项目均广泛听取民意,覆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圩镇面貌提升、人居环境改善、红色资源活化等多个方面。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